2011年的八月,17岁的我和许多其他留学生一起乘坐一班北京直飞纽约的国航班机来到肯尼迪机场。母亲的朋友从机场把我送到Port Authority大巴站。我从那里乘上一班摇晃了六个小时的长途大巴车,到达了纽约上州(Upstate New York)的伊萨卡(Ithaca)。下车时已经是晚上了,下着细细的小雨。我带着两个50磅的大箱子(和一个满的不能再满的膀胱,我显然不知道长途大巴车上有厕所),完全迷失在被稀稀拉拉的砖造建筑物围绕的黑暗里。这时候一辆写着“康奈尔巡警”的白色SUV停在我旁边。车窗慢慢打开,高大壮实的警察蜀黍问我要去哪。
“康奈尔大学。”我说。
“你现在就在康奈尔大学。”警察蜀黍说。
“北校区。”我说。
“你现在就在北校区。”警察蜀黍说。
“Balch楼。”我说。
“上车。”警察蜀黍说。
就这样,我在康奈尔大学的本科求学之路拉开了帷幕。刚上学的几个月自然是艰难无比,因为就算有了托福听力29分还是听不太懂美国人都在聊什么;自己的穿衣风格明显和本地学生不一样;康奈尔大学全国排名第一的食堂吃了四个星期之后也吃腻了(现在独立了之后回头看,学校食堂的伙食真是没的说,超给力。劝在读的大家且吃且珍惜)。
天真地对自然科学抱有热情的我在大学的第一个学期选了一门自学生物课,导致每个星期K书20小时,每周还都要去study center,花半个小时被TA(助教)一对一拷问这个星期学过的所有内容。开学大概一个月之后的一个傍晚,我和两个中国女生在宿舍Balch楼后面的院子里一起吐槽。那时不知道我们中的谁问了一句,“你们以后要留在美国吗?”我只记得另外的两个人一起嚷起来,“谁要留在这种破地方!?”
出国留学的艰辛是所有人都经历的。每个人经历的艰难也许形式不同,但总量大致都还差不多(都很多)。但不同的是大家面对这种困境所采取的应对方法。我刚上大学的时候有种蛮强的… 自卑感,以及一种奇妙的和自卑感平行共存的“不能输”的信念。当时,我的自卑感主要体现在总觉得其他中国留学生比我厉害,自己“和别人一样厉害”的“伪装”迟早会被拆穿。而不能输的信念主要指向了国内亲戚朋友口中和网上流言中强烈暗示的“中国人是没办法融入美国社会的”信息。在这两种作用力下,我处理出国留学的种种压力的脑洞方法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我避开了几乎所有和中国同学建立友谊的机会【此处应有哭笑不得颜文字】,然后努力跑去参加美国人的活动。
其结果就是我与和我同一届的康奈尔中国校友之间联系甚少,只有几位亲密的至交。不过也因此获得了许多在中国留学生中间不很常见的经历。现在与其他同届中国校友横向比较,我觉得自己因为当时“幼稚的自尊心(?)”失去了蛮多信息通道和人脉,不过也很幸运地得到了其他的信息,朋友和成长。有得有失,其间能不能说 “找平了”,大家见仁见智。
没有去参加中国学生会或者组织农历新年联欢晚会的我跑去参加了康奈尔的园艺(Horticulture)社团,并且因此从一名潜在的生物专业(录取的时候是没有固定专业的)转成了农业科学(Agricultural Sciences)专业。 成为农业科学专业之后的三年半里,我去参加了三次全国规模的农业大学生会议,一次全国的农业科研大会,做了园艺社团的温室长,还成了我们专业的迎新大使。四次开会的支出在学校资金支持和主办方奖学金的帮助下都没有让我自己掏腰包。其中的三次农业大学生的会议让我受益匪浅。
和美国各地来的许多厉害的农业学生(大多数都是自己家开农场的)成了好朋友,也认识了很多农业公司人力资源部的人。农业科学专业要求学生毕业之前必须要实习一次。妈妈般的指导员Kari每天都为专业里的每个学生的成绩、课外活动和毕业去向操碎了心。
在她那望子成龙的牵线和胡萝卜加大棒的鼓励下,我终于每个夏天都给自己找了点事做。在大一的夏天我来到中国河北的一家蔬菜公司实习;大二的夏天在学校的一个实验室里做技术员;大三的夏天去了印第安纳州的Dow AgroSciences(在国内叫做陶氏益农,最近和同是农业科技领域的跨国公司杜邦先锋公司合并了)的科研部门实习。
夏天之外,在学期期间,我先后在三个科研实验室里工作,从重复性的体力劳动做到自己有一个小的研究项目,然后在advisor的推荐下申请了博士研究生。现在我在专业排名世界第一的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的Plant Biology专业,研究植物遗传和基因组。学术之外,我在园艺社团和一群不喜欢规矩喜欢搞怪的植物狂人用卖社团自己种的观赏植物的钱去参观了纽约州和宾夕法尼亚州的各大植物园。
农业科学是不折不扣的冷门专业。在中国人中不用说,在美国人里也是如此。 我的这一届我们专业只毕业了17个人。冷门专业的好处就是来自同级生的竞争压力小一些,但坏处就是提供工作签证的国际大企业也只有那么几家,需要有目的性地好好跟这些公司套词,不能指望广撒网。康奈尔大学地处偏远的东北,离美国农业中心的中西部和加州都有些距离,但因为常青藤的名声和农业专业的高排名也能招一些公司来纳新。
有名的Monsanto和我实习的Dow AgroSciences都在康奈尔career fair上摆过摊。
如果说康奈尔大学有什么不得了的好处,那就是机会多。相信看过我那繁忙的经历之后你也能得出同样的结论。康奈尔有七个本科学院:文理学院(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工程学院(College of Engineering),农业与生命科学院(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Life Sciences),酒店管理学院(College of Hotel Administration),工业与劳力关系学院(School of 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人类生态学院(College of Human Ecology),以及建筑学院(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rt and Planning)。
每个学院都占据自己的一片地盘。有趣的是,各个学院的人口组成泾渭分明。像我这样永远泡在农业与生命科学园地盘上的人,潜意识里多多少少会以为康奈尔几乎全是白人。每次经过工程学院的地盘,我都会惊异的意识到原来自己的母校还有这么多中国人和印度人。在不同的学院当中,文理学院最大,人类生态学院的待遇(建筑物的华丽和高科技程度,以及免费食物和咖啡的出现频率)最好,工程学院和建筑学院最辛苦。 在满足自己专业的毕业要求以外,每个人都可以修任何学院的课程,甚至跨学院修辅修专业。学校里至少有六个图书馆(可能还有我不知道的),其中工程学院的图书馆在我的印象里是永远都开放的。我自己的农业学院的Mann图书馆有四层,提供超多自习空间和电脑室,还有供小组讨论的白板-沙发区。 只要你有想法——想要做点什么,学点什么,成为什么——康奈尔就一定会有一个项目/一门课/一个人能够帮你迈出你的第一步。如果说康奈尔大学教给我什么特别有用的知识,那就是 “talk to someone”。只要问几个人,总会有一个人会把你指向正确的方向——科研项目,找工作,慈善,参与政治… 可以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写到快要结尾,不得不说一些其他的康奈尔大学的重要特点:A. 康奈尔的校园坐落在山上。除了新生宿舍之外大部分住在都在山脚下,所以做好每天爬坡的准备。想要骑自行车的同学可以放弃了。B. 康奈尔大学有美国前十名以内的美丽校园。古老的建筑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兼得,是许多都市校园或者历史不是很长的乡村校园所没有的。尤其是秋天叶子变红的时节,实在美不胜收。校园里还有许多瀑布,让我在国家公园都感到“曾经沧海难为水”。C.冬天真的有点冷。D.虽然在纽约州境内,伊萨卡市离纽约市仍然很远,开车要4.5小时左右。多少有偏僻之感。E.康奈尔大学有自己的苹果和葡萄果园,学生农场,和奶牛牧场。康奈尔的苹果汁和冰淇淋都远近闻名。
写了这么多,我也开始强烈的怀念自己的母校。17岁到21岁,康奈尔记录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成长历程。如果没有康奈尔,大概就不会有今天的我吧。我从最初那个被文化冲击和语言障碍吓坏了的小孩子,成长为今天的有一丢丢科研能力,一丢丢交际能力,一丢丢独立思考能力,和一丢丢人性关怀的成年人,是康奈尔保护了我并且支持了我。有我希望所有申请美国大学和研究生院的同学们都考虑一下我美丽又注重育人的母校。
让我再亲切地叫你一声,“康村”。
1-康奈尔的植物园, Botanical Garden
2-园艺社团, Horticulture Club
3-Dow AgroSciences 2014夏季实习生合影
4-5前面一张是康奈尔校园里的瀑布;后面的是学校旁边的伊萨卡瀑布。
6-被称为“哈利波特图书馆”的 A.D. White 图书馆,最初是存放康奈尔第一任校长A.D. White的私人藏书。
7-学生农场的辣椒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