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总结
(一) 基本情况
1. 本科学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 专业:光学(物理学)
3. GPA: 3.36/4.3(84.69/100)
4. TOFEL: 102(R28/L27/S22/W25)
5. GRE: 314(V151/Q163/AW3)
6. 科研经历:大二加入学校实验室;大三暑假一段暑研
7. 现有offer:
TU Delft Applied Physics conditional admission
Max Plank School of Photonics (invited to the spring school in Munich for an interview)
(二) 背景
对于像物理这种基础学科,一般都需要在本科之后继续深造。保研是一种选择,出国则是另一种选择。我希望趁年轻能多看看,给自己多一些挑战,感受一下国外的研究生教育氛围,因此选择了出国。起初,我倾向于留美,美国留学资源丰富,名校众多,体系成熟。但是鉴于前一段时间日益紧张的中美关系,上一届中一些拿到名校offer的学长始终拿不到签证,被无限延长的check无形中变成了gap一年;一些已经在美国的学长学姐因为签证过期又不敢回国续签而焦头烂额。诸如此类的繁杂事务让我一度产生了放弃出国的念头。
我了解欧洲是从联系到暑研的导师开始。经由学校实验室的老板推荐,我认识了暑研的
导师。尽管不是什么有名的大学,但是导师在圈内颇有名望,同时也给予了我细致的指导。在这里,我有机会用将近三个月时间体会欧洲的科研环境和氛围,是一种整体较为轻松但需要较强的自我控制力的环境,节奏较慢,竞争压力也比美国略小。我很心仪这种环境,而且在我逐渐了解欧洲高校的过程中,我发现欧洲是一个低调的实力派,这里也有不输于美国科研实力的高校,因此逐渐萌生了申请欧洲高校的念头。另外,由于欧洲普遍是硕士博士分开的,申请硕士项目的难度比申请直博要小一些,申请欧洲的人数也比美国少,竞争没有那么激烈,对于GPA和科研经历不是那么出彩的我来说可能是比申请美国更好的选择。
通过仔细的调研我对欧洲的高校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申请欧洲有几大优势:(1)学费低或免学费,只要交注册费。比如德国的很多大学都不需要交学费,经济压力远远低于在英美读研究生;还有一些奖学金机会可以减轻经济负担;(2)出路和机会都比较多,相比于申请美国的直博项目,欧洲需要先读完硕士才能继续找博士职位,这样给了自己一个缓冲期,如果中间发现自己对科研兴趣不那么大了,可以找企业实习,学校也会提供很多这样的机会,然后在硕士结束后转往工业界或企业,而不必科研一条路走下去不好回头;(3)欧洲相比美国较为安全,同时交通便捷,文化积淀深厚,在各国多多旅行能在学习之余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希望这份申请总结能对成绩不是那么亮眼的同学有所启发,不论成绩如何,只要认真准备,扬长避短,每个同学都有机会申请到自己心仪的学校,每个同学都会有光明的未来。
(三) 申请过程
在群英荟萃的中科大中,我的GPA实在不能算亮眼,大一结束时只有3.1,尽管后面埋头苦学,由于课程难度和我不太灵光的头脑,能提高的仍然有限,但总算是有所提高。由于比较早就决定了出国,因此英语也在断断续续的准备着,一开始考托福、GRE成绩也不
太理想,但由于后面决定去欧洲,GRE不再是必需的项目,就没再刷GRE的分,将托福考到100分以上就算结束了英语的准备。
下面将申请过程的时间线整理出来以供参考:
2018.1-2018.2 上线下托福班
2018.7 第一次考托福(90)
2018.9-2019.3 通过网课断断续续学习GRE, 背单词
2019.1-2019.3 联系暑研,准备cv等资料
2019.4 考GRE(314+3)
2019.6-2019.9 暑研
2019.10 托福过线(102),准备PS, CV, RL, 确定选校
2019.11 填写网申
2019.12 拿到第一封offer
(四) 文书
1. CV
学校的英语课上讲解过cv的写法和格式等基础知识,也撰写过一份cv的样本让老师修改过。申请暑研之前发邮件套磁也需要自己的cv,经过这一系列准备和打磨cv基本在申请前就完成了定稿。
2. PS
由于我之前基本已经准备好了cv,且向学长学姐们咨询过一些信息,对PS的写作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只是在wordsunny购买了PS润色服务。在wordsunny给我推选的文书导师的认真负责的润色之下,对我文书的整体语言水平和流畅
度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在我提供的PS初稿上,导师修改了文章的用词,扩充了词汇的丰富度,将原来重复的用词和一些口语化的表达进行替换,换成了更加书面化和高大上的表达。除了词汇,还对很多句式进行调整,句式长短交替,生动灵活,使文章大为提升。
除了仅对语言上的润色之外,导师还贴心的为我批注了文章结构的缺陷和内容的详略问题,从整体上来对我的文章进行了大局的修改,使文章更加充实紧凑。导师人很负责,总共润色了三到四稿,每一次都有详细的批注和修改。一份好的PS给我的申请助力,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
3. RL
申请欧洲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对于推荐信的需求量不是很大,大部分美国博士项目都需要三封推荐信,对于专业课成绩没有特别出彩的我,找专业课老师写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最终我申请的项目都至于要0~2封推荐信,一封由暑研导师出具,另一封由我代替实验室导师撰写后由他修改、提交。这样有效避免了自己撰写多封推荐信时文风相似的问题。
4. 其他文件
申请欧洲学校时需要多多注意各个国家特殊的需求,比如申请荷兰需要先完成一个认证、申请德语区国家的学校(德国、奥地利、瑞士部分学校)需要先通过APS考试等等,需要提前做好调查,留出充裕的时间准备。此外,欧洲的高校更加注重专业的匹配度,需要在选修的课程与申请的专业相匹配的情况下才能申请,对于希望跨专业申请的同学来说不太友好。
(五) 总结
回顾整个申请历程,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喜悦也有焦虑。在这段时光之中,我认为有这样几点深刻的影响了我的决策。
第1, 明确的目标是动力的来源。我从大二决定出国之后就一直在准备,早早把英语准备好,在申请阶段就不用花费心思再在英语上了,有更多的时间准备文书。同时,尽早确定目标有助于做好长期的规划。在大二大三就可以思考自己将来想要什么样的工作和职业,然后逐步了解相关的专业,再去挑选自己心仪的院校。这样在申请季之前就能确定好选校及专业的名单,防止在申请季因为慌乱而投出不必要的申请。比如我自己,因为我之前就比较想走学术道路,因此申请的专业大多是物理和应用物理;对于物理系希望转CS或更偏应用的同学,他们大多在申请时选择了申请EE/CS等专业。
第2, 学会利用和整合身边的资源和信息。很多人想必会对申请的一系列繁杂事务感到毫无头绪,继而转向中介的服务。我除了文书润色拜托了wordsunny的导师之外,其余全部自己解决。只要肯花一些时间去浏览各个学校项目的官网,都能找到明确需要的材料、申请的步骤以及重要的时间节点。对于时间比较充裕的同学来说,可以花一些经历将这些信息整合,就省去了请中介的花销。对于目标不明确或时间紧张的同学,可能投靠中介是更好的选择,可以省去一些选校、搜集信息的时间,文书内容(CV, PS, RL)更系统和一体化。这就需要大家认清自己的需求,对症下药。
第3, 克服拖延。有时候望着各个项目截至的deadline,可能会觉得还有很多时间去逐渐修改文书,甚至只是想晚些上传材料。一拖再拖可能导致到申请提交前的手忙脚乱,有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推荐信等材料需要尽早提前联系导师。另外,由于有的项目或奖学金是rolling制度录取的,存在先到先得的可能性,因此要
尽量抓紧时间抓住机会尽快提交。
总之,申请是一个考验人各个方面的持久战。胆大心细,知己知彼,在必要时可寻求外界的帮助,经过等待offer期间的焦虑的磨练,在身心上都有了成长,为人生的新阶段做好准备。也祝各位同学都能拿到心仪院校的offer,有一个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