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要不要出国?
关于要不要出国的问题,对于很多学生党来说是需要思考至少几年的事情。我记得刚在清华入学的时候,当和同学们谈论自己的未来规划,十个里面有八个都说自己毕业以后要出国读书,后来到毕业的时候,我们和每一届学姐学长学弟学妹做出了十分类似的选择,基本三分之一出国,三分之一国内读研,三分之一直接工作。这其中的变化,既说明了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难处,也让人看到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吸引人的地方。
毕业之前我常常觉得,很多事情是毕业的时候做不好就天塌下来的。比如毕业的时候一定要申请到一个满意的学校, 一定要拿到本校好专业的推研资格, 一定要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而工作两年结束以后,我不再对任何事情抱有什么它会影响我一生甚至很长时间的担忧,毕竟在这个大家选择越来越多样化,也越来越大胆的世界上,因为时势所迫或顺其自然而做出和计划不一样的选择,更多时候是给自己一条重新思考选择,不再一条道走到黑的机会。
当面对出国的问题,与其说要不要出国,我更倾向于去回答什么时候出国的问题。能看到这篇文章的人,我相信总有一份对国外的想法,只要有任何对异域世界的探查的渴求,都可以对要不要出国这件事情得出肯定的答案,因为在国外的生活经历和眼界总是对人有益无害,学位反而有时是其次的事情。毕竟在一个地方生活很久的时间,和单纯的旅行与短期交流是完全不同的体验。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有一个ID,和当地的银行、水电管理、政府机构、各种商店和服务提供者产生密切的联系,看另一个社会如何在其长期发展下形成的社会规范或良好或有瑕疵地运行,是一件有趣的事。不管是去学习还是工作,不管什么时候去拥有这样的体验,都没什么关系。
因此,对于想出国读书的同学,大可不必纠结于在大学短暂迷茫懵懂的时光决定和完成申请出国这项任务,你可以在一个自己感到舒适的时间,去做自己感到舒适的事。我的中国留学生同学中,来读硕士学位的从22岁的毕业生到42岁的合伙人或法务总监都有,大家都有对职业发展自己的考量。出国申请应当纳入自己未来发展的计划中,鉴于法学院一般是比较昂贵且奖学金稀少的选择,需要考虑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家庭的经济实力,比如是否想要自己支付开销?家庭能为自己负担的份额有多少?考虑人生不同阶段的需求,比如是愿意年轻尚未踏入社会的时候就准备好一切,还是愿意在三四十岁人生的另一个阶段去寻求不同的体验和机会?考虑申请条件的要求,比如是否有了工作经验甚至长期工作经验以后更会申请到心仪的学校,是否还需要时间打磨自己的语言和学术能力?考虑个人性格,比如现阶段是否能够适应独自在国外面对生活学习和社交?
只有综合以上很多因素得出的关于要不要出国,何时出国的结论,才是适合自己且效益最大化的。
Q2:申请Timeline和准备?
鉴于申请材料的繁多和不可控性,我对申请timeline的建议是越早越好。一切一定要有规划,并且对每一个阶级都预留出解决以外情况的时间。
对于语言成绩,最好的规划是在两年有效期开始就进行考试,之前就可以做好报名工作,尽量不做任何拖延,毕竟托福考试在大陆地区热门季节实在太难抢。如果能早早就把托福成绩刷到自己理想的水平最好不过,如果到了九十月份依然刷不到理想的成绩,建议将最后一次机会定在十一月初。LLM各个学校的early和deadline集中在11月初到12月中旬,托福出成绩需要一周,递送成绩预留一周时间。出理想成绩以后不管距离申请还有多久最好立即递送LSAC防止有什么意外,也好后期专心准备其他的文书工作。
对于成绩单、毕业证书、在读证明等学校要出的材料,可以在账号注册和文件有效以后就开始递送。这些材料比较硬性,一次提交以后即使重新申请一次都可以继续用,因此,建议在大三暑假或者毕业的时候就开始提交,毕竟此时LSAC通道不会拥堵,也预留出国际邮寄出问题的解决时间。对于工作党,毕业以后回学校的机会不多,不在同一座城市更是麻烦,如果能在毕业离校的当口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为日后省去许多车马劳顿。
Essay和writing sample。essay一般最好结合自己的PS,涉及自己所谓感兴趣的领域,因此在大学时期,可以多参加一下学术类活动,出几篇质量过硬经过老师审校的论文,这样到了申请阶段,当确定了自己整个申请package的方向以后,可以直接以以前的相关论文为蓝本进行写作申请直接转述,这样既体现了自己合格的学术能力,也避免了短期思考带来的深度不足的问题,更能和PS要遥相呼应,体现自己在相关领域的关注和造诣。
PS。PS需要很早就开始构思,尽管我一度认为,因为自己的想法不是很清楚,所以太早写PS可能会导致我的文件不是很成熟,如果后期想法有变化之前更是前功尽弃。但实际上,我认为在申请年的九月才开始构思和书写PS是不妥当的做法,成形的想法最好三四月份就已经做好,五六月份开始写作,七八月份基本上可以就第一稿进行修改和征求朋友们的意见了。一般在征求朋友们的意见以后,大家会对自己的PS产生大量的质疑和修改,尤其是对逻辑框架的修改,这个时候,如果预留出足够的时间,起码还可以对PS进行实质性而非语言类的修改,也可以针对自己修改过后的PS进行配套的推荐信和essay写作。
推荐信。推荐信也是宜早不宜迟,这里的早可能直接早到和推荐人达成一致的时候。很多同学会在大三出去交换的时候就和国外的老师搞好关系,早早地说自己想要推荐信,和国内的老师也应当如此。对于实习或者工作的推荐人也应当尽早说,比较老师老板都很忙,给他们预留充足的时间,是给自己的保障。
网申资料。在申请LLM时,LSAC会给每个学校都准备一套网申,申请的人可能需要在整个过程中填写八百遍自己的姓名国家性别等信息,但也会有一些简短的涉及人生理想等PS向的问题。我比较建议把网申资料放在申请的最后几天做。网申资料繁琐且技术含量低,唯一的问题就是常常网崩,但毕竟都是在陈述事实且自己完全控制,因此大可不必着急,就在所有事情都结束以后优哉游哉的时候做最好。对于简短的小问题,因为此时其他配套文件已经形成,所有回答的时候按照PS等文件来回答就可以。
Q3:选校?
法学院选校一向简单,根据Vault排名来就好,T14是首选,排名越高越好。如果对特殊方向有兴趣和想法,比如国际法公司法等,也可以在相近名次学校内根据学科进行选择。
如果对转JD有想法, 可以选择转JD政策比较好的学校。如果对转SJD有想法,可以看一下学校里有没有自己那个研究方向你想跟的导师。
但是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就体验这一点,学校本身的实力固然重要,学校的区位也不应该完全不被考量。毕竟来美国留学是在美国生活,不同的地方可以给人带来完全不同的体验。如果喜欢大城市可以选择NYU,如果喜欢安静的美式乡村可以选择Duke,如果怕冷可以不申西北和芝加哥,如果对常青藤有执念可以好好申请一下宾大。
Q4:工作经历对申请的影响?
工作经历对申请带来的影响最直观的首先是申请学校档次的提高。美国的LLM学位实际上就是针对已经qualify的律师设计的学位,除了中国有大量的学生,其实整个LLM群体的profile还是以律师为主,包括我们的邻国日本和印度,每年来读LLM学位的也基本都是工作了很久的律师。所以美国学校对工作经历的要求不言而喻,当工作时间长了以后,学校里的事情甚至可以被大量弥补不再成为考察重点,你对自己工作的理解和想法才更被看重。对于哥大和斯坦福这种学校,直接要求没有工作经验是不能申请的。
对于学习体验而言,我觉得工作党和学生党最大的区别是工作以后更知道自己需要学什么。本科的时候我其实对自己的学习没什么想法,基本上就是按照学校的安排,再加一些自己的兴趣。而LLM选课上工作党和学生党一般会有一个巨大的分野,工作党选择的都是一些实战类、和自己的工作十分相关的课程,相对于课程难不难、给分高不高,更在意老师讲得好不好,老师教的内容是不是自己要学的东西。学生党跟我在本科的选择很像,给分高但内容无聊的老师课堂照样爆满,老师课程的难度会直接吓退一些学生。追求高GPA和与老师的良好关系对于学生党老师其实是必须的工作,毕竟作为一个学生,当你初入社会时,成绩好不好是别人考察你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因此费心维护GPA无可厚非。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党更少地知道自己未来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兴趣当然不如老板骂带来的学习动力强劲。在这一点上,工作党有更大的选择自由和学习动力。但是另一方面,能在做学生的时候就把以后需要的东西多多学习弄懂,才是防患于未然再好不过。
祝愿大家申请顺利,去走美好有趣的道路!
法学院的前台
复活节的南瓜
费城的中国交响乐团
费城艺术馆梵高向日葵真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