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篇幅原因,只写到巴黎高商申请,还未涉及巴黎学习,生活与就业
把时间拨回到四五年前,如果你问那个在宿舍里边撸串边做着屌丝女士字幕的我,有没有想过未来会在伦敦工作生活。我绝对会反问你怎么可能,顺便吐槽一波伦敦腔。
现在想想,与其说是没想过会来英国,不如说是压根没想到那么远。在每一个所谓“人生关键转折”的时间点(硕士申请,实习,找第一份工作),我都很幸运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折腾,选最能让我开心的一条路。
高中毕业,还没想好今后想做什么的我保送进了上外翻译系,幸运地进入了英语德语双专业的实验班。大学的日子还算轻松,我的语言类成绩也还算不错。最后的申请背景差不多是GPA 3 .89, GRE 331,托福114。
其实申请季刚开始时候,我依然一头雾水不知道自己今后想干什么。在和家人沟通后,我同意了利用自身语言优势,申请美国藤校TESOL或是公共政策类硕士。虽然内心不想做翻译或是英语老师,但当时觉得也许是最稳妥的选择,出国增长增长阅历说不定也能更了解自己一些。七七八八的申请流程走下来,最后拿到了几个还不错的Offer,有哥大的TESOL也有Johns Hopkins的MPP。看起来好像一切尘埃落定的时候,我的心里却开始越来越不安。留学美国毕竟是一笔不小的投资,我真的想把这笔钱花在一个我没什么兴趣的专业上吗?甚至在打开Offer邮件的那一刻,我都没有什么激动的感觉,反而十分平静。
思来想去,我决定再给自己一个机会。出于个人原因,我一直特别想去巴黎生活看看。网上一番研究下来,惊喜地发现巴黎竟然有那么多欧洲顶尖的商学院。法国商学院的硕士阶段项目分两类:两年制Grande École和一年制Mastère Spécialisé。aÉcole是特别扎实的上课项目,第一年主要进行基础商科学习,不分专业,金融、统计、市场营销、策略管理等等课程都是必修。第二年开始分专业(Mastère Spécialisé项目学生会加入)进行针对性科目学习。
当初本科选择语言类专业是想给自己的未来多一些选择,硕士选择商科也一样如此。对我来说商科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我甚至都懒到大学没修高数),我想挑战一下自己。所以虽然已将近三月,我依然打算试一试。匆匆写了商科方向的PS,提交了外语类成绩,很快就收到了面试通知。由于已经有了美国学校保底,我和自己说除非申请到HEC(我是通过SAI联盟第三批申请的)或是ESSEC,这个法国梦还是算了吧。两场面试我都准备地特别认真,甚至有了那种和自己较劲的动力。面试过程总的来说还算轻松,主要聊了自己的经历,申请的动机和一些不着边际的开放性问题。令我意外的是,在面试中我很坦诚地和考官说我还没有想好未来想做什么,只是希望能探索更多的可能性,考官竟表现得十分欣喜连连说这很正常完全没关系。所以后来我常建议大家不要为了看起来厉害而胡诌一个career plan,老谋深算的考官们必然会一眼看穿。最后我如愿以偿,获得了所有法国商科学校的录取通知,最后选择的巴黎高商HEC。
拿到HEC录取那天,我心都跳到嗓子眼。那一刻,我发现自己还是选对了。当然,我的家人在那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还是很惋惜我为了这所他们从没听说过的学校放弃了美国藤校。但我完全不后悔。
分享了这么多,主要都是我的申请季里的点点滴滴。从没有想法随波逐流,到渐渐拿回对自己人生的主动权,感觉自己好像也在那短短的几个月里成长了。也有朋友问我,你为什么不干脆直接申请法国,还折腾什么美国,背什么GRE单词。我只能说申请季刚开始的自己处于很懵的状态,被时间推推搡搡地往前走,心里只想要和同学们一样拿个Offer,进入人生下一个阶段,甚至都没想清楚为什么要出国留学。
任何一件事如果没有发生,我可能就不会在我现在在的地方了。我想,还是应该感谢那个爱折腾的自己,和让我有资本折腾的底气。
Pic1. 最后一年,和朋友在巴黎市区合租了房子 – 秋天的红叶很美。
Pic2. 周末在HEC宿舍楼的阳台上,和朋友一起准备法式早餐。
Pic3. 夏天去勃朗峰环线徒步,用双脚来丈量意大利、瑞士和法国。
Pic4. 周末去鲁昂的海鲜市场买便宜又好吃的海鲜拼盘,带回家品尝。
Pic5. 实习的一年住在离巴黎圣母院只要五分钟步行的地方,习惯了下班以后在桥上看着灯光亮起来。再糟糕的一天,好像都能被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