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留学缘起英联邦:
我来自于内蒙古,当然大家也知道内蒙古的教育水平如何,能够有一个留学梦对于我来说实属幸运。高二时期,由于学习成绩优异,获得了学校“精英计划” 游学澳大利亚的机会,当时大家都有一个美国梦,因为很少接触除美国以外的很多国家,我也一样没有多
有意愿去到澳大利亚这样的英联邦国家,但是从没有出过国,便去了。在 这段游学经历过程中,与寄宿家庭的聊天与相处,慢慢意识到这样的英联 邦国家充满了友好、高贵以及多样性,内敛中透露着热情,热情中洋溢着
与我们很相似的家庭观。寄宿家庭的母亲和我讲到”The English leaves us culture and we build our upper floors laying on that, so we shall be grateful.” 这句话萌生了我对英国的无限的期待与向往。但是当时为了高考的全面冲刺,我并不知道应当选择哪一个专业,哪一个学校,对自己的未来也没有信心,没有把握,再加之内蒙古当时很少有出国留学,也没有什么机构,更没有个人 DIY 的历史经验,留学之路更是渺茫。但当时也萌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找到某一个学校的校长,然后问一下有什么要求, 然后不断提高自己,然后通过校长的许可申请到好的学校?经过寄宿家庭Zac 的帮忙,联系到了兰卡斯特的一位教授,了解了很多学校的要求,但是当时学校并不接受中国高考,但是建议我硕士再去,于是我的占线就被拉长到了四年之后。
二、申请之路:
大学在北京科技大学学习工程管理专业,对于我来讲, 最有竞争力的专业也就是工程管理相关,因此我对大 学四年的规划很清晰,上 Lancaster,读工程管理, 于是对于我四年的安排,在保证英语不错的前提下, 大一到大三从事学生工作,大四准备雅思与申请。但是不料申请之路曲曲折折,北科的判卷严格导致 GPA 不高,大一开始陆续开始准备托福雅思的英语到了大四进入了疲倦期,分数提高的速度也是 很慢。
我一心想上兰卡斯特,因为兰卡的工程学教授曾经点播过我,很想见面, 但是在 2013 年的 12 月,中介告诉我我被兰卡斯特拒绝了,理由是我不是985 院校的学生。自此我对于留学的热情一下被浇了一盆凉水,迷茫的心情再次被激发了出来,雅思成绩也同期报出,只有 6 分,写作 5.5。经过一周的调整并与已经离任回到澳大利亚老家的教授联系到后,他建议我自 己主动出击,让我自己亲手写一封个人自荐信与精心编制的 PS,同时发给 student center 与该校的教授的邮箱,并让我经常利用 skype 与教授沟通。于是我告别了中介,准备自己申请并利用这个方法与华威、曼大、南安普顿、约克等学校的教授取得了联系,当然,如愿以偿地,没有一封拒信,都如愿地申请到了 conditional offer。
不甘心的我,一直想去伦敦,听说伦敦的 G5 有三所在伦敦,为什么放弃牛津剑桥?是因为学费太贵。于是开始自己精心 准备 UCL 的申请(LSE 与 IC 没有涉及工程管理的内容)。通过联系我未来的导师 Michelle 与student center, 了解到我应当如何一步步申请, 幸运的是,在与 Michelle 交谈的过程中,她非常nice,告知我如何通过面试、会问哪些问题、应当如何去进行”gentle communication without worrying losing faces”以及博士申请的要求以及应当具备的素质。Michelle 的出现让我重新燃起要去到 UCL 的热情,当然最终我的 supervisor 与研究课题都是选的她,因为我认为找到一个肯教你的人生导师,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情。
“You might have 80% to show up in an interview, and might be 60% for enrollment, but do not worry”
2014 年的2 月底,我如愿收到了电话面试的邀请,并怀着激动忐忑的心情为此做了为期一周的面试准备。准备的很充分,但是进程很艰难。艰难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有 40%的内容没有覆盖,因为是面试官对我过去学生会主席期间与小学、初中组织的篮球比赛以及出游比较感兴趣,问了我一些关于这些有趣的事情与总结,但是还好我以叙事的口吻和工程项目管理的逻辑做了一番总结, 他看起来是比较满意;另一个方面是电话面试所带来的嘈杂背景声音以及面试官蹩脚的英语(后来发现他是来自印度),所以请大家将面试的任何情况都要有所准备,英国这边比较随意,有可能随时会告诉你“我要去买杯咖啡,五分钟后打给你”,不要因此影响心情。当然我也有补救措施, 在最后对方问我想问他问题的时候,我早有准备(请注意不是每一个面试都会由对方问出你想问的问题,这个是展示自己的好机会,一个好的问题, 往往会是一个好的开始),于是我又将我研究 Michelle 以及 UCL 的一些journal 的心得说了出来,也提到我有很多实习当中以及工作中的未能解决的困惑希望能通过 UCL 的学习研究得到解决,让个人更加具有国际化视野,同时也提出了 UCL 与 Balfour Beatty、Vodafone 等的合作关系,最后面试官问了一下我的年龄,说了一句:”Well done, personally, I wish youcould join us”,并问了一些题外话,关于 BIM 的认识以及 PPP 在中国的情况(也许和他的研究方向有关)。
第二天的北京时间晚上,我如愿收到了 UCL 的conditional offer,需要我尽快将语言成绩提交或者上语言班,当时对于我来讲,尽早去英国是最盼望的事情,于是报了一个 8-week language sessional course。如果各位在犹豫是否去 UCL 的语言班的时候,我的建议是一定要去上语言班,有几个好处:
1)个人英语能力来讲,UCL 语言班日常学习以及考试是非常难的,你需要不停地practice 与 practice,才能有所通过,从压力倒逼机制来讲,想 academic English 不好都难;
2) 尽量申请去当助教,我申请当我们班的助教,发现语言班老师的教学模式与国内雅思老师的教学模式完全不一样,让你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也许我的导师比较好,是 UCL 教育学院的博士),在伦敦我也是现学现卖,把我一个来伦敦体验生活的朋友,从 3.5 教到了 6 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
3)语言班学完之后去考雅思,或者在中间过程考雅思, 会让你“有套路”,会有一个很大的飞跃,所以如果有机会不要再给那些 高额的 VIP 交费了,去上语言班,环境上、压力上会使你成长。
感谢阅读,如有问题,请微信联系,必定毫不保留,只为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