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目前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MPA-东京大学MPP双学位项目。我是一个热情开朗的北京姑娘,拥抱一切新鲜的事物,热爱探索各类美食,冲过浪、徒过步、跑过半马。我的申请之路并不是一路顺风,是家人、朋友、导师帮我度过了最痛苦、最无助的那段时光。因此希望在申请季以过来人的身份,尽可能地帮助学弟学妹斩获心仪的offer!
申请背景:
本科:浙江大学金融学试验班
GPA:3.81/4
语言成绩:Toefl: 108;GRE:325
申请季offer:哥伦比亚大学SIPA MPA,芝加哥大学Harris MPP,乔治城大学Mccourt MPP,弗吉尼亚大学M.S. in Global Commerce (dual degree with ESADE Business School), 帝国理工学院MSc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留学的动机:
我留学的想法萌芽于从初中就开始参与的模拟联合国活动和欧美流行文化对我的熏陶。从那时候开始,我就对中国以外的世界充满好奇,想到国外去看看、体验不同的文化。而到了本科阶段,我想要留学的想法愈加成熟:
1)微观层面上,中国企业与国际市场的连结越来越多,如果想要助力中国企业不断发展,了解海外市场是及其必要的,而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国外看看;
2)宏观层面上,依然受模联对我的深刻影响,再加上近几年地缘政治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我很想系统地学习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在已经了解中国立场、熟悉中国理论的前提下理解国际视角;
3)希望能够体验多元文化,交一些外国朋友。而从目前我的就读体验来看,我的留学目标都在一一达成。
时间规划:
对于坚定要出国的同学,还是建议大家要早规划、早考出语言成绩,把时间主要留给经历的积累和文书的打磨。
我本人的经历比较特殊。在大一时我就萌生了想要出国的想法,但是到了大一下半学期接触了咨询这个行业,并深深地被这个行业吸引,在了解到以我本科的背景完全有资格本科毕业就到咨询就业之后,我把priority调整成了本科就业。再加上我的申请季正好是2020-2021,受到疫情的影响,托福、GRE考位非常紧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语言成绩考出的进度。因此我的申请季实际上是比较短的。在秋招季,我忙里偷闲在9月底考出了托福。虽然成绩不算高,但也算够用。在11月中旬确定我挂掉了我想去的那家咨询公司的final之后,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学习GRE,并在12月下旬之前把GRE考出。而从1月初到2月初,我在备战期末考试的同时大概写了10所学校的文书,在2月初完成了投递。
这里简单传授一下一个月考出GRE的心得体会:
1)把90%的时间放在verbal的准备上,考前做几套数学的模拟卷即可,写作部分可以在考试前3-5天进行突击。
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verbal部分需要大量单词积累,外加技巧堆叠,需要多练才能拿到一个不错的分数;
第二,对于中国人来说数学部分非常简单,基本是中学数学水平,唯一需要准备的部分是词汇,所以刷几套模拟卷积累词汇即可;
第三,一般学校只看总分,不太关注写作小分,只要保证写作在中等水平即可;
2)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早些开始背诵GRE词汇。GRE词汇非常生僻,还会有很多拼写类似但是意思完全不同的词汇,如果想用一个月的时间完全从零开始备考GRE还是很难的。
选校策略:
当时我的主申方向是两个:管理学和公共政策(公共管理)。
申请管理学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1)本科专业是金融方向,但发现自己对金融市场理论和金融工具不是很感兴趣,但依然对商业很感兴趣,所以还是希望在硕士阶段学习非金融商科专业;
2)未来的求职方向以咨询、甲方战略为主,管理学项目的培养目标和我的求职目标更加贴合。而申请公共政策则是我一直以来对国际关系、国际发展的热忱使然。我长期的职业发展目标是进入国际组织工作,而此前我并没有对国际发展理论、公共政策分析工具和框架进行系统学习,因此希望攻读公共政策/公共管理硕士完善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理论。
在确定了专业之后,我把目标院校的地理位置定位在了美国和英国。美国的公共政策/公共管理硕士项目比较成熟,但名校的管理学硕士项目少;而英国top商学院的管理学项目选择空间大。
于此同时,我对自己的要求也比较高,希望能够就读名校;再加上先进行了秋招,留给我准备出国申请的时间并不是很多,所以我的选校策略是:放弃了最顶尖的项目(如:哈佛肯尼迪学院、剑桥大学、牛津大学),重点冲击热门名校项目(如:哥伦比亚大学SIPA MPA、芝加哥大学Harris MPP、帝国理工学院MSc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等),知名学校非热门项目保底(如:弗吉尼亚大学M.S. in Global Commerce)。
申请文书:
从我的经历来看,我的标化成绩并不突出,然而我仍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拿到名校的offer,分析下来文书起到了很大作用。首先,我能给到学弟学妹最大的建议就是:一定要重视文书!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刷高1-2分托福和GRE上。文书重要的原因主要是:中国留学生的“纸面经历”通常比较同质化。比如申请公共政策和管理学项目的同学,很多人都是名校毕业,实习经历都是咨询、互联网大厂、投资、联合国某组织中国办事处,那么这个学校为什么要录取你呢?这就需要同学的文书来作为学校了解你的另一个窗口,需要在文书中突出个人特色,主要包括:为什么选择这所学校?你为什么就是这所学校的“one pick”?
而一篇好的文书需要做到重点突出,逻辑通畅。一个小tip是,如果你能用一句话把你个人陈述的主旨大意说清楚,那你的文书就成功了一大半。以我自己申请公共政策项目的文书为例。我的职业发展目标是:成为一位咨询顾问,专攻政策咨询和企业出海,而政策分析技能和地缘政治知识与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在文书中重点提取了我实习当中公司业务受到国内外政策影响的部分,比如:在高科技领域受到西方进出口限制的情况下,公司如何突围;地方政府如何在一带一路的支持下发展地方经济等。同时,我还通过一段研究经历重点陈述了自己的政策分析能力。Precise和cohesive是一篇好的文书的基本要求,再加上自己的特点,才能打动面试官。
就读体验:
我就读的项目是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School of International and Public Affairs)的公共管理硕士项目(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我最后选择这个项目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课程选择空间足够大。
除了项目的core courses以外,每一位同学还需要完成concentration和specialization的要求。而SIPA有6个concentrations,涵盖经济与政治发展、国际金融与经济政策、能源与环境、人权与人道主义政策、国际安全政策和城市与社会政策;同时还有7个specializations,包括数据与分析、性别政策、国际组织、国际争端解决、管理、科技与传媒和地区研究。因此,SIPA的课程设置只有你想不到,没有ta做不到。
于此同时,SIPA还要求学生完成一个capstone project(类似于咨询项目)才能毕业,这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机会,既能锻炼自己的专业实操能力,又能和各国的企业、国家组织“套瓷”,如果运气好还能有海外旅游的机会。
第二、有和哥大其他学院或其他公共政策院校做双学位的机会。
我身边有很多同学在进入SIPA之后,申请了MBA/JD的双学位。而大家也都知道,哥大的商学院和法学院绝对是世界顶级的。同时SIPA也是Global Public Policy Network(GPPN)的成员校,因此也可以申请与GPPN其他成员校的双学位。我本人就在第二学期之初,申请了和东京大学的双学位并成功录取。这样更为国际化的体验想必是其他学校提供不了的。
除此之外,SIPA给我的惊喜还有很多,可以说我在SIPA的体验远超我的期待。
首先,SIPA的氛围非常inclusive,同学来自于世界各地。并且SIPA的社交互动也很丰富,平日里有学生社团会举办很多workshop和drinking event,在这些活动中我们不仅可以交到很多好朋友,还可以从同学身上了解到许多有意思的经历,并学习到很多,同时这也是很好的社交机会,毕竟SIPA的同学有许多都有在知名企业、各国政府、国际组织的工作经验。而一年一度的万圣节派对和毕业gala也是so much fun,想知道乘游轮游自由女神像并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一起跳舞是什么感觉吗?那就快来哥大SIPA吧!
还有另一个同学们很关心的话题就是找工作。在SIPA,许多同学通过SIPA link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在这个网站上,每天都会有新的工作机会放出,同时SIPA的就业中心还会定期给同学们发邮件,附件是一个充满了工作机会和申请链接的excel表,因此实习工作机会还是很丰富的。同时,SIPA的很多同学都在联合国实习,很多教授也是联合国的大牛,同学们也可以通过与他们network来获得实习机会。
最最重要的是,不要忘记哥伦比亚大学坐落在纽约曼哈顿。这里有40刀就可以坐在第一排的百老汇音乐剧,用哥大校园卡就可以免费进入的大都会博物馆,24小时永不眠的时代广场。在学习之余,这座城市给予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也是极其丰富的。同时,SIPA也会定期组织很多探索纽约的活动。比如,我就在SIPA的portal上抢到了音乐剧the Wicked的票。
如果你也想感受世界一流的公共政策教育,和各界大牛对话;如果你也想感受世界多元文化,和世界各国的青年进行思维碰撞;如果你也想拥有丰富多彩的社交生活,那么哥大SIPA绝对是你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