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留学规划,漏洞比筛子还多!
最近的留学市场真是有点意思。经济下行,大家却在教育投资上越花越high。
说真的,作为从2011年就开始帮助学生规划留学的顾问,我看到太多家长和学生带着不切实际的期待冲进这个赛道。今天,我得跟各位聊点"扎心"的真相了。
先说个残酷的事实:留学不是逆袭的万能药。
记得去年有个学生,北方某985大学本科,成绩中上,但家里对他寄予厚望,觉得只要去英国读个名校硕士,回来就能走上人生巅峰。
结果人到伦敦,现实给了他一记重拳。
专业课压力山大不说,找实习更是处处碰壁。最后虽然顺利毕业,但当初幻想的"天价offer"并没有如期而至。
这哥们的经历不是个例。留学确实能给你提供新的视角和机会,但绝不是按下"快进键"就能实现阶层跃迁。
我手里有组数据挺有意思:在我服务过的近千位留学生中,最后真正实现"质的飞跃"的,基本都是那些本来就有明确目标、肯下苦功夫的学生。
留学只是放大了他们的优势,而不是创造奇迹。
现在的就业市场,无论是伦敦还是北上广,都卷得飞起。
那些热门岗位,比如投行、咨询、科技大厂,哪个不是卷王的集中营?连英国本地学生都在抱怨工作难找,更别说国际学生了。
有意思的是,现在很多传统专业确实在走下坑。化工、土木这些曾经的香饽饽,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压缩规模。
但与此同时,新能源、可持续发展、ESG这些赛道却在疯狂招人。
问题是,你准备好跨界了吗?QS排名第一的商学院文凭,也救不了一个对市场趋势毫无洞察的人。
真相就是这么简单:留学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起点。它能给你开一扇窗,但最后能看到多大的风景,还得看你自己的本事。
在我看来,与其寄希望于一纸文凭改变命运,不如先想明白自己到底要什么。
这话可能不好听,但作为一个看着无数学生走过这条路的老人,我觉得有必要说出来。毕竟,比起毕业后的迷茫和挫折,现在的"清醒"要好受得多。
说到这儿,得给各位爆个更劲爆的料:有些人现在读研究生,简直是在给自己挖坑。
我刚从伦敦回来,见了几个在读的学生。有个女生笑着跟我说:"麦老师,我算是明白了,我们这些人读硕士,根本就是在给自己画了个大饼。"这妹子还挺有自知之明的。
聊了才知道,她本科学的市场营销,看周围人都出国读硕,自己也跟风来了。
结果现在才发现,好多同学都是为了'镀金'而来,对自己未来要干什么,那是一点儿想法都没有。
我就想说一句:"你这不是花20多万玩gap year呢吗?"
在我接触过的case里(这还是我从业第12年的观察),那些读完硕士真的能找到好工作的,几乎都有这么几个特点:
第一,人家压根不是临时起意。去UCL读AI的哥们,本科期间就自学Python,还做了好几个小项目。人到伦敦直接就找到了AI创业公司的实习。这叫什么?这叫有备而来。
第二,选专业跟着市场走。现在新能源和可持续发展方向的工作机会,那叫一个肥得流油。
我前两天的学生,一个伦敦大学学院的可持续金融专业毕业生,三个offer让他挑。为啥?人家压根就没打算吃老本行的饭,专门挑的朝阳产业。
不过我得说句公道话。读研这事吧,如果你是真心想提升专业能力,那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前提是 - 你得知道自己要往哪儿走。
举个例子,我去年带的一个理工科男生,特逗。人家本科毕业就去半导体公司干了两年,摸清了行业路数,才申请的帝国理工。
现在毕业了,工资直接翻倍,那叫一个舒坦。这才叫混得明白。
但现实是什么样的?我看到太多学生,读个研就跟"避难"似的。工作不好找,那就继续读呗。
最搞笑的是,有的人考了两年公考没上岸,就想着出国镀金回来再考。我就想说:"兄弟,你这不是在原地打转吗?"
关键是啊,你在国内找不到工作的问题,出了国照样存在。那些动不动就说"我要去伦敦、纽约打拼"的,你倒是先想想,人家那边凭啥要你啊?
说了这么多"扎心"的话,最后我倒想给那些已经在国外或准备出国的同学一个关键建议:能留就留。
这话一点都不假。就拿我一个13年前的学生来说,当时他在英国读完硕士后,顶着巨大的家庭压力选择了留下。
刚开始那会儿确实不好过,住的地方比国内差远了,工资也就够基本生活。但你猜怎么着?
五年后这哥们在伦敦金融城站稳了脚跟,现在都成了团队主管。前阵子还给我发消息说:"麦哥,真感谢你当年劝我留下来。"
说实话,每年我都能收到好多类似的咨询,都是那些回国工作几年又想出去的人。
很多人都后悔当初为什么没勇气直接留下来。你们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因为在国外工作不只是赚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你能获得一个全新的发展路径。
拿我一个刚毕业的学生举例。这孩子在伦敦一家初创公司实习,天天996。但人家乐在其中,为什么?
因为每天都在学新东西,从技术到思维方式,一点一滴都在进步。最关键的是,只要你够优秀,那儿没人管你是哪里人。
当然,我知道留下来不容易。签证政策、语言关卡、文化差异,哪个不是坎儿?
但要我说,这些困难跟你最终能获得的收益比起来,真的不算什么。
而且现在英国的PSW签证政策(Post-study work visa)简直不要太友好,给了留学生充足的缓冲期。机会就在那儿,就看你敢不敢抓住了。
最后,作为一个看着无数学生在留学路上打拼的老人,我想说的是:留学确实是一张重要的门票,但它带你看到的不应该只是一个新的世界,更应该是一个重新定义自己的机会。
别把留学当成逃避现实的避风港,也别指望它能一夜改变命运。相信我,只要你做好准备、敢于尝试,这张门票的价值绝对超乎你的想象。
记住,选择永远大于努力。与其纠结要不要回国,不如想想怎么在国外站稳脚跟。
毕竟,人生最后悔的,往往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你本可以做却没有做的事。
写到这儿,不知道你们对留学这事儿,现在是不是有了新的认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说你的想法。
麦叔做留学13年,经手的留学案例实在太多了, 特别整理了100+篇名校留学经验+我个人的留学认知。
如果在未来两年你在考虑孩子留学的事情,不妨先加下我的个人微信:****maigaof或maigaoone或maigaot****。回复数字「100」领取麦叔**《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
围观麦叔微信朋友圈
看点不一样的留学行业观察、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