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为何成了2024年诺奖的“大赢家”?

老麦
2025-04-12
4 阅读
人工智能
诺贝尔奖
科研创新
跨学科研究

今年的诺贝尔奖简直是AI的专场!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都被与人工智能研究相关的科学家揽入怀中。先是物理学奖颁给了图灵奖得主、机器学习领域的先驱,再接着,化学奖也给了“程序员”一半。人工智能,这个近年来频频被提及的技术热词,居然俘获了诺贝尔评审委员会的“芳心”,让人不禁好奇:AI怎么突然成了科学领域的香饽饽?

AI:帮科学家解决传统科研搞不定的事儿

如果你以为人工智能只是科幻小说里的高科技,那你可太低估它了。事实上,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获奖成果,展示了AI在推动基础科学方面的巨大潜力。AI不仅帮助科学家们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构建出新的模型,处理海量数据,还能让研究速度飞起来,传统方法要花好几年搞定的事儿,AI分分钟就能解决。

拿今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工作来说吧——谷歌旗下“深层思维”公司(DeepMind)的德米斯·哈萨比斯和约翰·江珀,他们研发的人工智能模型“阿尔法折叠”(AlphaFold),已经可以预测几乎所有自然界蛋白质的三维结构。这意味着什么?过去科学家们要年复一年地做实验才能搞清楚蛋白质的结构,现在靠AI模型,一下子就能洞察大半。

而且不光是预测蛋白质结构,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的戴维·贝克也指出,AI让蛋白质设计的能力和准确性都提升了好几个层级,AI的力量真的是不容小觑!

基础科学遇上AI:一碰就爆发出巨大能量

今年的诺奖不仅仅是给获奖者的成就鼓掌,更是在告诉我们,基础科学和AI的结合,能产生无穷的能量。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约翰·霍普菲尔德和杰弗里·欣顿,正是用物理学工具设计了人工神经网络,直接为今天的机器学习技术奠定了基础。没错,正是物理学和AI的结合,推动了科学研究在多个领域的进展,不管是粒子物理还是材料科学,AI都在悄悄改写规则。

而且你知道吗?这些AI工具的背后,是几十年的实验积累和全球科研数据的共享。没有之前大量实验数据的支撑,AI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埃旺·伯尼就强调,这一切全靠全球范围内分子生物学家的共同努力,才有了AI在化学领域的今天。

AI不只是工具,它在改变科学的游戏规则

AI成了诺奖宠儿,反映的可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科研范式的彻底改变。科学和AI的融合已经成为大趋势,未来你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交叉学科,依托AI技术突破传统的学科边界。诺贝尔化学委员会的邹晓冬就表示,AI技术作为多学科融合的核心驱动力,将推动科学创新走向新的高度。

不过,随着AI飞速发展,大家也不能只盯着它的好处不看风险。诺贝尔物理学委员会主席埃伦·穆恩斯就提醒,AI的使用需要负责任,社会不能忽视潜在的道德问题。甚至欣顿自己也说,AI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未来的风险必须警惕。

但不管怎么说,AI彻底改变了传统科研范式。不再是靠传统方法一点点试探性地找答案,而是从问题出发,通过AI技术直接找到解决方案。未来的科学研究,将会在更多领域中看到AI的影子。这不仅是物理、化学、生物的福音,更是多学科融合的催化剂,推动科学研究突破边界,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正如伯尼所说,“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潜力是无限的——而这,只是一个开始。”

扫描下方二维码

做有态度的留学方案

图片

← 返回列表

适合阅读人群

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