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了,谁还去美国留学啊!

老麦
2025-04-12
3 阅读
美国留学
留学申请
教育趋势
内卷现象

图片

最近有个挺逗的事儿,我一口气接到7个家长咨询,问的问题出奇一致:"麦老师,最近Trump要上台了,这去美国留学还靠谱吗?"

图片

说真的,从我2011年入行到现在,这13年间类似的焦虑时刻没少见。SARS时期留学生"大逃亡",金融危机时留学热"速冻",中美贸易战时留学圈"地震",每一波节奏都给人一种"美国留学凉凉"的错觉。

但事实呢?数据会说话:截至2024年,美国依然稳坐"最受欢迎留学目的地"的宝座,每年国际生数量继续保持全球第一。

不过,从业这些年,我也是真心见证了留学市场翻天覆地的变化。

印象最深的是2016年,也就是我从业第5年时的一个案例。当时有个学生,姑且叫她慧慧吧,家里是做外贸的,年收入小几百万。慧慧妈妈问我的第一句话是:"麦哥,美国好学校怎么申?钱不是问题。"

这位家长的想法在当时特别具有代表性 - 觉得只要有钱就能上好学校。但真实情况哪有这么简单?那阵子正好Syracuse公布了他们传媒学院的new requirement,托福从100分一口气提到了105分。

你们是不知道,这个消息在留学圈炸开了锅,把一堆准备申请的学生和家长吓得不要不要的。

最搞笑的是啥?这才过了几年,现在大家都在嫌105分low,非得整个110+才觉得稳妥。

这就是所谓的内卷,托福分数的军备竞赛搞得人仰马翻,但投入产出比却在狂降。

记得2021年,我从业第10年时碰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一个SAT 1580的理科男,托福119,结果被他最心仪的几所学校全拒了。

这孩子爸妈跑来找我复盘,我翻开他的申请材料一看,好家伙,活动清单上全是奖项,各种竞赛拿到手软,但就是缺了点让招生官眼前一亮的东西。

我当时就说了句大实话:"成绩漂亮是门票,但绝不是通行证。美国名校要的是能给课堂带来不一样声音的学生,而不是'流水线'产品。"

现在每每看到家长们热火朝天地讨论"上哪个补习班能快速提分",我就忍不住想:你们还以为是在玩2010年的游戏呢?现在的美本申请,真的是比考清华还内卷,比高考还折腾。

有意思的是,很多家长问我:"麦哥,你说这美国大学究竟看重啥?"我就喜欢反问一句:"那你觉得美国人最看重啥?"大部分人想都不想就会说"自由"。

这就有意思了,你要是真懂美国人这么看重自由,那为啥非得把孩子往standardized testing的框框里使劲塞呢?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最近这几年的一个大趋势...

图片

说实话,现在回头看看,这波留学圈的变化,真是一把辛酸泪。2022年我刚带的一个学生完美诠释了什么叫"时代的眼泪":高中部长说这孩子特有想法,经常跟老师"辩论",家长还为此头疼。

结果你猜怎么着?这反倒成了她申请时最大的亮点,Harvard面试官特意夸她独立思考能力强。

但凡做过留学规划的都知道,现在的美国名校录取,早就玩出了新花样。那些死磕标化考试的考生,说句不好听的,基本都是在自讨苦吃。

记得我从业第8年时,遇到个清华计算机系毕业的家长,孩子各项标化成绩都快顶到天花板了,非让我帮忙"计算"一下Berkeley录取的概率。

我当时就笑了:"要是美国高校录取真能用数学公式算出来,那咱们干脆开发个AI算法得了。"说白了,现在的名校录取更看重的是学生能给学校带来什么不一样的东西。

给大家爆个料:2023年底,也就是我从业第12年,手上一个托福只有102分的学生,愣是拿到了一所Top30学校的offer。

为啥?因为这孩子高中时自主研发了个环保材料,还真申请了专利。这种实打实的创新能力,比啥都管用。

再说个很多家长不爱听的实话:留学申请这事儿,真不是有钱就能办成的。我手上有不少家庭条件特别好的案例,最后却栽在了最基础的地方。

2024年初我遇到个特别典型的,家里资产上亿,开口就说要上USC,但孩子的personal statement写得实在是......那叫一个惨不忍睹。money can't buy everything,这话一点没错。

看到这儿,可能有人要问了:那现在去美国读本科还值不值?作为一个看着市场从"井喷"到"理性"的老玩家,我的答案是:要看你图啥。

如果你是冲着"镀金"去的,坦白说,那还真不如省省。现在美国本科光学费一年就得大几十万,再加上生活费,四年怎么也得花个300万往上。

这么多钱要是投资别的,没准回报率还高点。但如果你是真想接受不一样的教育,看看更大的世界,那性价比还是很可观的。

说个特搞笑的事儿。前两天一个学生家长问我:"麦哥,您说这去了美国,上课都听不懂怎么办?"

我就反问他:"那您让孩子上补习班狂刷托福,不就是为了能听懂吗?"结果这位家长说:"听是能听懂,就是不敢说。"

这事儿真是说到痛处了......

图片

其实从我带的这么多学生来看,真正阻碍他们在美国课堂上发言的,根本不是语言问题。

在我从业第7年时,遇到个特有意思的案例:有个托福满分男生,上课照样跟个"木头人"似的。问他原因,他说:"就怕说错,让人笑话。"这种心态,我看着是真难受。

还记得2019年,我带的一个女生,听说要去耶鲁上课就吓得睡不着觉。结果她爸妈特别有意思,趁暑假带她去美国玩了一圈,专门找了几个在美国大学任教的朋友聊天。

这姑娘回来跟我说了句特实在的话:"原来美国教授也是正常人啊,我还以为都是'怪物'呢。"

说实话,我现在看美国留学市场的态势,真是五味杂陈。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TOP30高校的中国学生比例确实在下降,但这未必是坏事。

为啥这么说?给大家算个账:现在一个普通家庭送孩子去美国读本科,基本上需要变卖半套房子。这种情况下,报考的人少了,可不就意味着竞争压力小了吗?

尤其是最近这两年,我发现了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以前动不动就问"USC、NYU这种学校行不行"的家长,现在开始认真研究学校的专业实力了。

比如今年我遇到个学生,放着排名前20的某校不去,偏偏选了个排名40开外但专业很强的学校。这孩子跟我说:"麦哥,我是去学东西的,不是去混文凭的。"听得我那个感动啊!

作为一个从2011年就开始带学生的老人,我特别想说一句:现在的留学市场虽然不像以前那么疯狂了,但反而更健康了。

就拿我最近带的几个学生来说,他们申请动机都特别纯粹 - 就是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学点不一样的东西。这种心态,比那种"为了镀金"的动机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

美国留学这条路,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难的是你得真明白自己要什么,简单的是只要你想清楚了目标,路就在那儿。

给现在正在准备或者考虑留学的同学们一个建议:与其整天担心托福、SAT考不上,不如多想想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去美国读书。

说句大实话,这年头去美国读书的性价比确实不如十年前了,但机会还是很多的。关键是你得想清楚,是真的想去体验不一样的教育,还是只是想混个"洋文凭"。

最后我想说,留学从来都不是一道单选题,而是一个开放性命题。有人说美国不行了,我倒觉得,现在才是真正考验人选择能力的时候。

毕竟,选择永远大于努力,这话放在留学圈,那真是再准确不过了。


麦叔做留学13年,经手的留学案例实在太多了, 特别整理了100+篇名校留学经验+我个人的留学认知。

如果在未来两年你在考虑孩子留学的事情,不妨先加下我的个人微信。回复数字「100」领取麦叔**《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

图片

图片

围观麦叔微信朋友圈

看点不一样的留学行业观察、动态

图片

← 返回列表

适合阅读人群

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