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牛「高考钉子户」,30年攻读了14个学位!
说真的,作为从业13年的留学规划师,我遇到过各种各样的申请者。
有为了圆梦读到头秃的,有为了镀金随便读读的,但还真没见过像本杰明·博尔格这样的主。
这位48岁的老兄硬是在30年里拿了14个硕博学位,而且都是哈佛、斯坦福、哥伦比亚这种顶尖名校的。
你以为他是为了炫耀?不,人家的理由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就是单纯喜欢学习。
讲真,这事儿搞得我有点懵。在我2011年刚入行时,遇到的大多数留学生都是冲着就业、移民去的。但博尔格这位仁兄倒好,纯粹把学习当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来看看他的"战绩":
1994年密歇根大学社会学学士,1997年牛津大学社会学硕士,2002年哥大房地产开发硕士,2008年哈佛大学城市规划博士...这履历看得我都眼晕。
要知道每一个学位背后都是海量的阅读、写作和研究,这哥们儿是真爱学习啊。
最逗的是,当别人问他为啥要这么拼命读书时,他的回答特别文艺:"学习让我感觉自己回到了梭罗的时代,能和那些博学的绅士们一起,在灯光下讨论各种命题。"我直呼好家伙,这理由也是没谁了。
不过别以为他就是个纯粹的学霸。在我近期接触到的一个案例中,一位申请市场营销专业研究生的学生,她的背景就是计算机本科。
之前我还担心专业跨度太大,结果反而成了她的加分项。你看博尔格这位"钉子户",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吗?
通过十几年跟踪观察藤校录取趋势,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些专业背景有点"不务正业"的申请者,往往更容易打动招生官。
原因很简单,在AI横行的今天,单一技能已经不够看了。
说到这儿,我想说说最近接触的一个很有意思的案例。
2021年,也就是我从业第10年时,遇到一位非常特别的学生慕嘉。她本科学的是机械工程,但对音乐有着异常浓厚的兴趣,在学校乐队当过主音吉他手。
你猜她现在在干嘛?在一家音乐科技公司做AI音乐创作。这位同学就很聪明,她没有纠结于专业的转换,而是把两个看似不相关的领域完美结合在了一起。这让我想起了最近大火的Suno团队。
说到Suno,不得不提他们的一位工程师Anessa,人家正经是钢琴家出身,现在成了AI音乐生成的行业专家。
搞软件开发的时候上午敲代码,下午弹钢琴,这样的人生也太让人羡慕了。
其实在国外名校,这种跨界学习已经成为了常态。我记得在2018年一次和哈佛招生办交流时就注意到,他们特别看重学生的"T型"知识结构。
什么是T型?简单说就是既要有一专多能的广度,又要在某个领域有深度。
再举个例子,我在2023年指导过的一位学生申请材料里就很好地运用了这一点。
这位理工科背景的男生在个人陈述里写到自己如何把编程技术和音乐创作结合,开发了一个音乐教育App。别说招生官了,连我这个老油条看了都觉得眼前一亮。
在博尔格的14个学位中,有社会学、创意写作、法学这些文科学位,还有房地产开发理学学位,甚至还有艺术学位。
看似杂乱无章,但仔细想想,这不正是现代社会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吗?
来说个更有意思的。大家都知道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卡洛琳·贝尔托齐吧?这位女科学家不光能搞科研,还是个摇滚乐手。
别人拿到诺奖,都是学界大佬来祝贺,她可好,收到的是摇滚圈大佬的贺电。这故事告诉我们,成就和兴趣往往可以完美融合。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像博尔格这样读那么多学位也太极端了。确实,我也不建议大家都去疯狂读学位。
但他给我们展示了一个重要的理念:知识的价值不在于证书的数量,而在于你如何把不同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
说到这儿,作为一个从2011年就开始帮助学生规划留学的老手,我想分享一些实操建议。
第一,选专业时别太"直男"。还记得去年我遇到的一个学生李凯风吗?他本科学的是金融,但对设计特别感兴趣。
最后我们在申请材料中重点突出了他如何运用设计思维改进金融产品用户体验,成功申到了斯坦福的金融科技项目。
在我13年的留学咨询生涯中,见过太多走"标准路线"的申请者:商科本科申请商科硕士,工科本科申请工科硕士。但说实话,现在这种做法已经越来越难打动招生官了。
反倒是那些敢于跨界的学生更容易出彩。比如2020年我指导过的一个音乐专业学生,偏偏申请人工智能专业还申上了。
为什么?因为她在个人陈述里精彩地论述了AI如何革新音乐创作,这种跨界思维立刻就抓住了招生官的眼球。
其实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早就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哈佛的学生不管学什么专业,都得修艺术、科学、人文等领域的课程。这不是在浪费时间,而是在培养一个人的知识广度和思维方式。
现在AI时代来了,单一技能很容易被替代,但跨界思维和复合能力却是AI学不来的。就拿Suno的工程师来说,如果他们只懂编程不懂音乐,能做出那么棒的AI音乐工具吗?
所以,我给未来想出国读书的同学三个建议:
第一,主修之外一定要有自己的兴趣领域。不用像博尔格那样疯狂,但至少要有一个自己真心热爱的跨界方向。
第二,在申请材料中要学会讲好自己的跨界故事。不是简单地说"我文理兼修",而是要展示出你是如何把不同领域的知识结合起来解决问题的。
第三,入学后要主动选修跨学科课程。就像我一个学生说的:"每次跨专业选课都像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最后说个段子。有人问博尔格:"你考了这么多学位,到底是图什么啊?"他说:"在书本和课堂里,我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其实人生也是如此,不是非要走直线,有时绕点远路,反而能开拓出更宽广的天地。
麦叔做留学13年,经手的留学案例实在太多了, 特别整理了100+篇名校留学经验+我个人的留学认知。
如果在未来两年你在考虑孩子留学的事情,不妨先加下我的个人微信。回复数字「100」领取麦叔**《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
围观麦叔微信朋友圈
看点不一样的留学行业观察、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