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名校劝退率暴涨,这所高校每年劝退30%学生!
经常有学生问我:"麦哥,听说英国某某学校很水,申请容易但毕业难,这是真的吗?"
今天就给大家爆个猛料:根据HESA最新数据显示,确实有些英国院校每年都在"劝退"大量学生。
连我这个老江湖看了数据都惊了 - London Metropolitan University(伦敦城市大学)的课程完成率只有74.7%,也就是说,去这里读书的学生,差不多每10个人里就有3个人要么转学要么退学,真是头皮发麻。
有意思的是,前两天我遇到一个典型案例。我一位学生叫江文泽,家里砸了120万去伦敦城市大学读商科。
这孩子高考成绩一般,但雅思死磕到7分,本以为找到了一条康庄大道。结果第一学期下来,直接被课业压得喘不过气。
"麦哥,我感觉自己像是被扔进了深水区..."江文泽跟我抱怨,"每天光预习就要看100多页原版教材,seminar上老师的问题根本反应不过来,作业连题目都读不太懂..."
说实话,这种情况在我接触的留学生中并不罕见。但让大家意想不到的是,不光是低排名院校会这样,一些排名还不错的学校也暗藏玄机。
比如伦敦大学城市学院(City, University of London),虽然商学院知名度不错,但它的课程完成率只有81.6%,这意味着差不多5个人里就有1个人撑不下来。
啧啧,真是应了那句老话:门好进,坑难填。
跟着我往下看,后面的数据只会更劲爆。有些传统名校的"深坑",保准让你大跌眼镜...
说到这个坑,我就不得不提博尔顿大学(University of Bolton)。这所学校最近憋着一股劲要改名叫"大曼彻斯特大学",结果被群嘲,why?因为人家通过率只比伦敦城市大学高那么一丢丢。
我带过的一位女生方悦,当时听说这学校在曼彻斯特,离曼联主场老特拉福德很近,申请难度也不高,就兴冲冲地去了。
这孩子刚到学校时还在朋友圈发:球场就在不远处,simple life开启!结果三个月后就哭着给我打电话:"麦哥救命,我感觉自己快挂科了..."
但有意思的是,你再看看QS排名靠前的学校,数据就完全不一样了。剑桥的课程通过率高达98.3%,牛津也有98.1%。
你说这帮藤校(这是我们老留学人的戏称)的课程明明难到吐血,咋毕业率反而这么高?
我给你们道出其中的门道:
第一,顶尖名校的学生培养体系相当完善。你去问问杜伦(Durham University)、圣安德鲁斯(University of St Andrews)这些老牌名校的学生,哪个不是导师贴身帮带,academic tutor全程护航?
就说我上个月处理的一个case,伯明翰大学的语言学院,竟然专门给中国学生配了个普通话老师进行essay指导,这服务没谁了。
第二,看似录取门槛高的学校,反而给予学生更多机会。
杜伦大学一位老师私下跟我说:"与其让学生轻易进来再大规模淘汰,不如在入学时就严格把关。" 这话虽然不太政治正确,但确实说出了实情。
在我13年的留学咨询生涯中,见过太多为了"捡便宜"最后反而吃大亏的例子。别以为QS排名200开外的学校就容易毕业,真实情况可能恰恰相反。
玩过博弈论的同学都知道一个概念叫"逆向淘汰"。低门槛高淘汰率的院校,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逆向淘汰"的典型案例。
那问题来了,如何避免掉进这些"看不见的坑"?下面我就给大家揭秘几个实操技巧...
作为一个从2011年就开始带学生的老司机,我总结了几个避坑指南:
-
别被表面数据迷惑。某高校官网写着"80%的学生成功就业",听着不错吧?但你得问问自己,剩下那20%的学生是没找到工作,还是压根没毕业?数据会说话,但有时候它说的是假话。
-
研究学校的支持体系。我举个例子,去年我一个叫谢雨彤的学生在选校时就很聪明。她先去翻了各个学校的Student Support页面,发现伦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竟然有24/7的academic support,还配备了专门的中国学生辅导员。最后她顺利毕业,现在在伦敦一家投行工作。
-
认真研究课程设置。不是每个学校的"同名专业"都一样。比如商科,有的学校一上来就是理论硬核,而有的学校会设置transitional courses帮你慢慢适应。我的一个学生庄天睿,选校时就差点踩坑,差点把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ultra intensive课程当成"福利"。
-
关注隐性成本。有些学校看着学费便宜,但你算算补课费、重修费,这笔账可就不好算了。我见过最惨的例子是,一个学生光是补考费就花了大几万,这钱都够再读一年了。
给大家一个终极建议:申请前,一定要找到合适的定位。不是每个学校都适合每个人,QS排名也不是选校的唯一标准。
有时候,一所排名靠后但教学体系成熟的学校,可能比一所"虚高"的名校更适合你。
就在上周,我又收到了江文泽的消息。在我的建议下,他转学去了利兹大学。现在他跟我说:"麦哥,这里的节奏太对了,导师每周都约谈,遇到问题随时能找人帮忙。"
听到这个消息,我感觉这些年的努力都值了。
留学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选对赛道比短期速度更重要,因为只有选对了路,你才能一直跑下去。想深入了解更多留学规划的问题,欢迎来找我聊聊。
毕竟,在帮助学生规划未来这件事上,我们一直在路上。
麦叔做留学13年,经手的留学案例实在太多了, 特别整理了100+篇名校留学经验+我个人的留学认知。
如果在未来两年你在考虑孩子留学的事情,不妨先加下我的个人微信:****maigaof或maigaoone或maigaot****。回复数字「100」领取麦叔**《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
****
围观麦叔微信朋友圈
看点不一样的留学行业观察、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