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名校里的中国留学生数据,藏着让人意外的真相

老麦
2025-04-13
4 阅读
英国留学
名校申请
留学趋势
高等教育
国际学生

图片

最近,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ESA发布的最新数据让我狠狠震惊了一把。

作为一个从2011年就开始带学生申请英国名校的老司机,我以为自己早就看透了英国留学这点事,没想到数据里藏着这么多让人意外的真相。

图片

先给大家爆个猛料:2022/23学年,英国高校的国际生总人数已经飙到了758,855人,比上一年多了8万多号人。这意味着什么?赶上了一波堪比春运的留学潮!其中,中国大陆学生以154,260人的体量,稳坐国际生第二把交椅,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比例大约是4:6(本科66,320人,研究生87,940人)。

但真正劲爆的还在后头。记得我2016年带学生申请UCL的时候,一个班遇到3-4个中国人就觉得挺多了。现在呢?UCL直接成了"小北京",中国大陆学生猛增到13,975人!比5年前翻了整整两倍还多,这增长速度简直比英国物价涨得还快。

曼彻斯特大学(曼大)就更有意思了。从我刚入行时到现在,它的中国留学生人数经历了一波"坐火箭"式的增长,从不到2000人暴涨到9085人。有意思的是,2023/24申请季首次出现了100人左右的小幅回落,这可不是偶然的。作为一个经历过无数申请季的老兵,我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着的变化气息。

格拉斯哥大学则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这所苏格兰老牌名校占据了TOP3的位置,以9445名中国学生的规模,居然超过了它更有名的同城友人爱丁堡大学。更有意思的是,这里的中国研究生占比高达85%,俨然成了一个"研究生王国"。

从我13年的经验来看,这些数据背后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趋势:英国名校的录取政策正在悄悄发生变化。比如UCL和曼大这样的热门学校,某些专业的录取难度已经开始比肩牛剑。而像南安普顿这样的"黑马"院校,凭借着优质的工程和计算机专业,正在上演一出漂亮的"弯道超车"。

让我们直接看看2022/23学年中国留学生最多的英国大学TOP5排行:

  • UCL(13,975人):科研实力与地理位置的双重王炸

  • 曼彻斯特大学(9,085人):七大优势学科,性价比之王

  • 格拉斯哥大学(9,445人):苏格兰地区最受欢迎

  • 南安普顿大学(7,230人):工程和计算机领域的后起之秀

  • 爱丁堡大学(7,165人):贵族气质与现代创新的完美融合

图片

说到伦敦艺术大学(UAL),这可是个有趣的存在。作为艺术留学届的"扛把子",它收获了6,675名中国学生的青睐。在我2019年带学生申请的时候就发现一个现象:很多人以为艺术类院校就是画画、设计那点事,殊不知UAL的传媒和时尚管理专业简直是"吸金利器",每年都有不少商科背景的学生杀过来。

谢菲尔德大学这几年可真是玩出了新花样。记得我2015年刚开始推荐这所学校时,很多家长还一脸懵:啥?不是伦敦的学校也能上?现在倒好,6,360个中国学生选择在这里安营扎寨,城市建设专业和机械工程专业尤其抢手。我有个学生去年申请城市规划硕士,IELTS才6.5,但作品集做得特别用心,最后一样拿到了offer,这说明什么?实力才是硬道理!

利兹大学(5,530人)和伦敦国王学院(5,520人)这对"双子星"有意思了。表面上看人数差不多,但录取难度可是天差地别。2022年我带的一个商科申请者,IELTS 7.0往利兹大学和国王学院同时提交申请,利兹三周就给了offer,国王学院愣是拖到了最后一刻才发。这种情况在我从业第12年的2023年申请季表现得更明显了。

伯明翰大学坐稳Top10末位,5,200名中国学生让这个老牌工业城市焕发了新生机。说个好玩的,我2021年带过一对双胞胎申请伯明翰,一个学计算机,一个学商科,结果计算机的弟弟三周就收到offer,学商科的姐姐等了整整两个月。这就是典型的"冷热专业"现象,也是我一直在提醒学生要理性选择专业的原因。

从专业选择来看,近两年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传统热门的商科、金融虽然依然火爆,但计算机、人工智能、数据科学这些专业正在后来居上。特别是在UCL、曼大这样的学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申请难度已经快要赶上金融了。我去年带的一个理工科大佬,本科985,GPA 3.8,照样被UCL的AI专业给刷了,这种情况在我从业头几年简直不敢想象。

还有个insider消息要提醒大家:别看这些学校中国学生很多,但各个专业的分布可是大有讲究。拿国王学院来说,它商学院的中国学生比例可能高达50%,但在生物医学这样的专业,可能十个人里都找不到一个中国面孔。这种"不均衡"现象在我13年的职业生涯中,还从未见过如此极端。

图片

说到这儿,想跟各位分享一个我2023年遇到的真实案例。一个上海的学生,本科双非但实习和项目经历特别硬,最后居然在曼大金融系和LSE之间二选一。

关键是啥?人家在申请前就研究透了每个学校的培养方向和就业数据,最后选择了曼大,原因是曼大在金融科技方向的布局更符合他未来的职业规划。

现在的留学申请,真不是简单地看个排名、数个人数就完事了。从我这13年的经验来看,选校要把这几个要素都盘一盘:

第一,人数多≠难申请。南安普顿这种工科强校,中国学生是一年比一年多,但只要你专业选得对,比如他们引以为傲的电子工程,反而好申请。我前年就遇到一个电子通信专业的学生,本科成绩一般,但课外项目做得不错,最后顺利拿到了offer。

第二,热门学校也有"冷门专业"。UCL作为中国学生最多的学校,它的考古专业录取率却出奇的高。我去年带的一个学生,本科历史专业,IELTS 6.5,愣是拿到了UCL考古学的offer。这种"隐藏款"专业,往往性价比超高。

第三,申请策略要因校制宜。比如国王学院,它专门为中国学生设置了申请截止日期,这就要求我们在时间节点上做好规划。我有个学生就因为错过了截止日期,跟心仪的专业失之交臂,现在想起来还直跺脚。

现在的留学圈确实是越来越卷了,但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别看这些学校中国学生多,关键是你选什么专业、怎么准备申请材料。

就拿伯明翰大学来说,它最近几年在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方面的投入那叫一个猛,录取标准水涨船高,但传统的土木工程反而好申请了。

最近这两年,我特别能理解那句老话:选择大于努力。与其去跟风申请"红海专业",不如静下心来好好研究一下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就像我经常对学生说的:申请学校不是在淘宝上选购,而是在为自己的未来投资。

记住一点:人数多的学校不一定适合你,世界排名高的专业也未必是你的最佳选择。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所学校和专业,比盲目追求大数据里的"热门"要明智得多。

这些年,我看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负笈英伦,最后真正功成名就的,都是那些在申请初期就想明白"我要什么"的人。毕竟,留学不是去赶集,而是去追梦,对吧?

图片

我是麦高,加我微信聊聊你的问题

图片

图片

扫码加微信,回复100,限时领取**《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

图片

← 返回列表

适合阅读人群

本科生
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