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一年制硕士,真正的剧本根本不是读书!

老麦
2025-04-13
4 阅读
英国留学
教育理念
生活方式
职业规划

图片

最近接连有几个在英国的学生找我倾诉。说起来,这事还真是戳中了我的痛点。

图片

作为从2011年就开始带学生申请英国名校的老人,我看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从"卷王"变"躺平",从"死磕KPI"到"享受当下",不得不说,这剧情反转来得又快又狠。

给大家爆个刚收到的消息:UCL商学院去年被誉为"收割机"的数字营销专业,今年居然只收了中国学生的一半。

这事儿说明啥?不是中国学生不优秀,而是英国高校终于开始重视"diversity"了。据我统计,2023年英国G5商科类专业的中国学生比例普遍下降了20-30%。

真话难听但值得深思:去英国读一年硕的留学生,往往前21年都像上了发条的机器人。

打娃娃时要拿第一,考试要考第一,实习要大厂,毕业要名校。一条路走到黑,生怕掉队。

记得去年我一个学生萧雨桐(化名),本科上海某985,专业第一,实习经历满满当当,但来英国三个月后给我发消息说:"麦哥,我感觉自己这辈子第一次获得了自由。"

这事说来有趣。2022年我去帝国理工看望学生,看到图书馆外的草坪上,满满当当都是晒太阳的中国面孔。

你别说,这景象搁在国内,怕是要被当成"摆烂"来批判。但在伦敦,这反而成了最正常不过的事。为啥?因为英国人压根不觉得你非得每分每秒都在"搞事情"。

数据会说话:根据QS最新调查,85%的英国硕士留学生表示,最大收获不是专业知识,而是生活态度的转变。

我问过不少回国的学生,有意思的是,90%以上的人都提到了一个词:节奏感。原来在国内恨不得掐着秒表过日子,到了英国反而学会了"waste time"。

别误会,我不是说英国留学生都在划水。实际上,根据我13年的经验,真正的高手都是在"躺平"中起飞的。

比如我前年带的一个学生,在利兹大学读传媒,整天泡在咖啡馆写剧本,看起来特不着调,结果人家现在在BBC实习,还真让她给混出来了。

说实话,现在的留学市场真是让我看不懂了。

家长们砸几十万让孩子去英国,本来是想让娃镀金的,没想到娃倒好,在那边学会了"躺平"。但你别说,这种"躺平",可能才是最值钱的技能。

图片

说到这儿,不得不聊聊最近这两年商科留学生的生存状态。数据显示,2023年英国商科类硕士项目的国际学生比例高达82%,其中中国学生占比超过50%。这数字看着吓人,实际情况更扎心。

记得去年有个学生做project时跟我吐槽:"麦哥,我们组里8个人,7个中国人,1个印度人。这那是国际化教育啊,简直就是小留学生集中营。"这话虽然扎心,但我不得不承认 - 在我从业第12年看到的数据里,情况确实越发严峻。

最让我头疼的是,现在很多学生为了所谓的"名校情结",硬往商科挤。我举个最近的例子:今年年初,我一个学生江晨(化名)放着曼彻斯特大学的音乐管理不读,非要去华威读Digital Business,就因为后者排名高那么几位。结果好么,现在天天给我发信息说上课像听天书,project全靠印度同学带飞。

而且就业市场更是一言难尽。2024年英国最新数据显示,商科类毕业生的就业率同比下降了15%。留英的更惨,PSW签证虽然给了两年时间,但你要真以为有大把机会等着你,那就太天真了。根据我的观察,能在PSW期间顺利转工签的,十个里面顶多两个。

真相是:大多数企业看到你是需要签证的国际学生,HR连简历都懒得看。就算能力出众,也经常在最后关头被毙掉。我去年带的一个学生,从UCL毕业,拿了两个distinction,结果面试20多家公司,全在签证问题上卡住了,最后不得不灰溜溜回国。

但我必须说句公道话:这事儿不能全怪专业选得不对。现在的就业市场,本身就不是十年前的样子了。连伦敦金融城的英国本地人都在喊"找工难",更别说我们这些international students了。

奇怪的是,真正让我欣慰的往往是那些看似"不务正业"的学生。比如去年LSE有个学生,天天泡在创新创业社团,课程作业就是对付对付。

但人家通过社团认识了一堆本地学生,现在在一家英国初创公司做marketing,工资不比大公司低。

图片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一年制英国硕士到底值不值?在我从业第13个年头,我想说的是,这完全取决于你怎么定义"值"。

先给大家个内部数据:2023年伦敦商学院(LBS)一个非官方调查显示,70%的国际学生认为最大收获不是学位本身,而是思维方式的转变。这数据可不是说说而已。

拿我前年的学生林舒月(化名)来说。原本人家是上海某四大所的金牌会计,天天加班到狗都不认识。

来伦敦读完MSc Finance后,不仅没回四大,反而开了家茶饮店。现在生意特别好,还开了第二家。前段时间和我视频,笑着说:"麦哥,要不是来英国这一年,我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原来还能这么活。"

说实话,现在很多家长问我要不要送孩子去英国读一年硕,我都开始反问:"你家娃是真想来读书,还是想给自己一年gap year?"因为在我看来,这一年最值钱的,压根不是那张学位证。

我给你列几个真实数据:

  • 2023年英国各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中,45%的人学会了独立做饭

  • 61%的人第一次学会自己处理房租纠纷

  • 83%的人表示情商和沟通能力有显著提升

  • 78%的人发现了新的兴趣爱好

有时候我在想,那张人人都说的"水硕"文凭,可能反而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真正值钱的是:你学会了慢下来思考,学会了直面问题,学会了享受不确定性。这些能力,比什么"硬技能"都重要。

最后,我想对准备去英国或者正在英国的留学生说:别太纠结那些KPI。说句实在话,你在英国这一年,简历上少一个实习经历不会怎样,但如果连自我认知都没提升,那才是真的亏大了。

这么说吧,英国一年制硕士就像是给国内学生的一剂"减压药",让你有机会停下来,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定义人生的意义。

等你回国后,可能还是得继续卷,但至少你知道了,人生其实还有别的可能性。

最近又到了申请季,看到那么多学生和家长焦虑地问我专业排名、就业率,我就想说:与其纠结这些,不如想想来英国这一年,你想收获的到底是什么。毕竟,人生最大的浪费,就是把时间花在你根本不在乎的事情上。

这话可能有点扎心,但这就是我作为一个从业13年的留学顾问的肺腑之言。英国留学这场游戏,赢家从来都不是那些只盯着学位证书的人。

图片

我是麦高,加我微信聊聊你的问题

图片

图片

扫码加微信,回复100,限时领取**《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

图片

← 返回列表

适合阅读人群

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