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前100让人又爱又恨的6所英国大学!
这几天,我又被25Fall的申请季搞得头秃。
接连几个学生来问我同一个问题:UCL和曼大到底选哪个?唉,每年这个时候都是这些名校选择题的高发期。
作为一个从2011年就开始带学生申请的老人,我今天就给大家说道说道这几所让人又爱又恨的英国名校。不是官网上那种中规中矩的介绍,而是这些年我带过的几百个cases总结出来的真实观察。
先说说UCL这个让我又爱又恨的主。记得去年我有个均分82的双非学生,专业排名15%,但IELTS只有6.5。
按理说这个成绩去UCL有点懵,但我发现UCL这几年在专业设置上玩起了新花样。最后我们选了一个新开的专业,还真给录了。这不是个例,UCL这些年在专业设置上可以说是玩出了新高度。
但这里必须给大家提个醒:UCL新开的这些专业可不是乱开的。我最近查了一下,他们每个新专业的课程设置都是对标了业界需求。
比如去年新开的Digital Innovation专业,课程完全是按照Google、Meta这些科技公司的技能需求来设计的。这哪是什么"缝合怪",简直是明晃晃的就业利器。
说到就业,不少人还在纠结QS排名。但我得告诉你,UCL现在在伦敦的就业市场上可是实打实的香饽饽。
光说2023年,我观察到的几个学生,毕业后全都在3个月内拿到了offer,有进了德勤,有去了汇丰,薪资package都在4万镑起步。这些可都是实打实的就业数据。
不过话说回来,UCL确实也有让我头大的地方。最近这两年,他们的录取标准说是不看学校背景,但实际操作起来可一点都不含糊。
就拿今年来说,我看到的一个变化是,他们在审核材料时特别注重实习经历的质量,尤其是金融、管理类专业。
这些内部的小变化,在官网上可找不到。但对于我们这些天天和申请打交道的人来说,这就是实实在在要注意的重点。
所以我现在给学生规划UCL申请时,都会特别强调一个"差异化竞争"的策略。
说完UCL,咱们聊聊爱丁堡和曼彻斯特这两位主儿。
前两天我刚处理完一个有意思的case。一个双非院校的女生,本科会计专业,均分83,雅思7.0。
纠结是去爱丁堡读MAcc还是去曼大的新金融科技专业。最后这事儿给我整笑了 - 因为这俩学校在2023年的专业设置上来了个大反转。
爱丁堡现在的会计专业已经全面重构了课程体系,加入了大量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这可不是我说说而已。2023年秋季入学的几个学生反馈,他们现在学的already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会计了,基本上每周都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分析任务。这在我从业13年来还是头一回见。
曼大呢,今年在专业设置上也是搞事情。那个新开的金融科技专业,课程有一半是和业界大佬合作的。
学生可以直接接触到实际的金融科技项目。我有个2023春季入学的学生,现在正在参与一个区块链支付系统的实际项目,这经历简直就是敲开大厂门的金钥匙。
但是!这里有个特别要注意的地方。爱丁堡这两年在录取上可是玩了个花活。
表面上说不卡背景,但我观察到他们现在特别看重申请人的"学术潜力"。这话翻译过来就是:你的本科论文得有干货,选修课得有亮点。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提选校策略。很多人一看爱丁堡排名比曼大高,就觉得爱丁堡稳赢。这种想法我都想给他们画个圈。以我这些年的经验来看,现在的留学申请,性价比才是王道。
就拿我去年带的一个case来说。清华本科生,均分87,两段四大实习。申请季初期死磕爱丁堡金融,结果走了一个多月发现不太对 - 当时爱丁堡金融专业的申请人数直接起飞,竞争比UCL还狠。
最后我们临时改道曼大的Investment and Risk Finance,不到两周就拿到了offer,现在人家实习都已经定了Morgan Stanley。
再说说华威、格拉斯哥和南安这三位选手。这三所学校在我这13年的申请经历里,可都是经常上演"反转"大戏的主。
先说华威,最近WBS商学院真是让我哭笑不得。2023年录取季直接来了波大动作:申请材料里加入了"职业规划陈述"。看起来是加了个材料,但这里面的门道可多了。
我一个学生,本科财务,均分84,两段券商实习,申请材料第一版写得中规中矩,结果被拒。后来我们重新梳理了他的职业规划,把数字化转型的经历重点突出,第二次申请秒出offer。
格拉斯哥这两年也是玩出了新花样。2023年他们在商科专业里加入了大量AI和数据分析的课程。
当时我还觉得这操作有点莽,直到前两天和一个在读的学生视频,才发现这波操作简直是神来之笔。现在格拉斯哥的商科毕业生,基本都能多拿一个数据分析的认证,这在就业市场上绝对是加分项。
最后说说南安。2024的申请季刚开始,南安就放出了大招:部分专业要求申请时提交"创新思维评估"。
这可把不少申请者吓懵了。但我得说,这恰恰是南安的一个明智之举。就拿我前两周的一个case来说,一个双非院校的理工科学生,均分81,通过这个评估不仅顺利拿到了offer,还拿到了2000镑的奖学金。
说到这,不少人可能要问:这些学校到底选哪个?作为一个带过上千个申请的老人,我的建议是:别光盯着排名看。现在的留学申请,性价比为王,个人发展为重。
比如说你想往金融科技方向发展,曼大的新专业就比UCL传统金融更适合;想做数据分析,格拉斯哥的改革派专业可能比爱丁堡保守派更对路。
最后给大家一个实在的建议:25Fall的申请季,光有均分好已经不够了。我这13年看下来,成功的申请者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不是在比谁的背景更好,而是在比谁能更好地把自己的故事讲明白。
所以,与其纠结校排名,不如想想怎么让自己的申请材料更有说服力。
记住,最后能不能拿到理想的offer,关键不在于你来自哪里,而在于你要去向何方。
这个道理,在我2011年刚入行时就明白了,现在看来依然适用。
我是麦高,加我微信聊聊你的问题
扫码加微信,回复100,限时领取**《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