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招生官们不为人知的三个秘密!
去年年底,我接到一个学生的求助电话,声音都快哭了。
这位同学本科在英国G5某校(真不是UCL)读书,CGPA 3.8,雅思8分,3段投行实习,却在申请LSE金融系硕士时吃了闭门羹。"麦哥,我觉得自己完全符合要求啊,这是不是招生官看错了?"
说起这事,我不禁想起2011年刚入行时的一个经典案例。当时也是一位背景相当不错的学生被LSE拒了,但最后通过正确的沟通方式,成功扭转了结果。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发现中国学生在申请时,经常会遇到一个相同的问题: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英国大学的申请流程。
作为一个从2011年就开始带学生申请英国名校的老人,我想和大家聊聊站在英国招生官视角看到的那些事。别看我天天和藤校、G5、罗素集团打交道,但说实话,很多内部的运作逻辑,都是这些年一点一点摸索出来的。
比如说,你知道为什么UCL、ICL这样的顶尖学校,现在PS(个人陈述)和CV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了吗?2023年数据显示,UCL计算机科学硕士项目,中国申请者数量同比增长35%,但录取率反而下降了8个百分点。这背后的故事,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一份PS,招生官平均只花4-6分钟看,第一段没抓住人,后面基本就凉凉了。
"老麦,既然他们看得这么快,那我写得再用心有什么用?"每次听到学生这么说,我就想起一个2020年的案例(那时我入行第9年)。一位转专业申请UCL计算机科学的学生,第一段PS就写了他如何用Python写了个小程序,帮导师解决了一个困扰两年的数据处理问题。招生官愣是把这份PS来来回回看了好几遍,最后发了unconditional offer。
现在藏不住了,我得和大家说说英国招生官们不为人知的三个秘密...
这些秘密说出来可能有点扎心,但作为一个带过几千个学生的老人,我觉得有必要说明白。
**第一个秘密:你的文书根本没人仔细看?**不是没人看,是你的文书太"中国制造"了。
去年我去UCL开会,一位招生官吐槽说:"中国学生的PS,First paragraph always starts with 'Since I was young...' or 'I have been passionate about...',看得我头都大了。"
确实,现在英国名校的文书审阅是有固定流程的。拿KCL商学院为例,2023年申请季开始,他们采用"7分钟快速筛选法":前2分钟看成绩和背景,中间3分钟看PS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最后2分钟扫CV。不够打动人?直接Next!
这让我想起2019年(那会儿我入行第8年)一个学生的神操作。他在PS开头就直接写了自己在德勤实习时,用数据分析帮客户省了200万英镑的故事。结果招生官不但把整篇PS看完了,还特意让同事也来看看。最后这位同学不仅收到了offer,还拿到了小奖学金。
**第二个秘密:招生官真的很忙,**忙到有时候会出错 别看那些好学校矜持得很,动不动就说"We are carefully reviewing your application",实际上他们的工作效率真不咋地。
2024年最新数据显示,像UCL这样的学校,每个招生官平均一天要处理40-50份申请材料。而LSE某些热门专业,这个数字甚至达到了70-80份。你以为他们真能掰着指头算半天?Too young too simple!
记得2022年(那是我从业第11年),我就遇到过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案例。一个申请LSE金融数学的学生收到了拒信,理由是"雅思未达标"。但这位同学明明雅思有8分啊!我们立马发邮件询问,结果发现是招生官看错了成绩单。两天后,offer就发来了。
所以啊,面对名校申请,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盲目崇拜。你要知道,那些看起来高冷的招生官,其实也是普通人,也会累,也会看走眼。
**第三个秘密:好学校越来越难进,**但机会其实在变多 "22fall UCL金融你们班多少人被拒了?" "23fall爱丁堡数据科学这么难进的吗?"
每次遇到这种问题,我都想说:别只盯着那几个老牌名校...
实不相瞒,英国高校这两年都在搞事情。2023年华威大学的数据科学,居然超过了UCL同专业的申请量,录取难度直逼G5。曼彻斯特大学的金融工程,现在的就业率已经快要追上帝国理工了。
说到这儿,我就想起2021年(那会儿我刚好从业第10年)的一个案例。一位同学执着于帝国理工的金融,死活不考虑其他选择。我问他:"你知道巴斯大学的金融系为什么这两年突然就业率暴涨吗?"他说不知道。我告诉他:"因为他们偷偷改了课程设置,塞了一堆量化分析的内容,还给学生配了彭博终端。"最后这位同学去了巴斯,现在在伦敦一家对冲基金做得风生水起。
所以,在这个"卷得飞起"的留学圈里,我想给各位未来的留学生几个实操建议:
-
申请策略要精准 现在英国Top30的学校,基本都开始采用rolling basis(滚动录取)。像曼彻斯特商学院,去年有个专业刚开放申请3周就收满了。所以,要掐准时间,早准备早申请。我手里有个2023年的数据:同样的背景,9月申请和12月申请的录取率,差了足足25个百分点。
-
材料准备要出彩 记得年初有个学生问我:"麦哥,我看网上说KCL商科很水,随便申就行?"我差点没笑出声。2024年的数据显示,KCL商学院的申请量同比增长42%,竞争比上年度还要激烈。现在啊,不是学校选你,是你要让学校觉得非录取你不可。
-
敢于和招生官沟通 太多中国学生遇到问题就躲着走,其实大可不必。前两个月,我一个学生申请爱丁堡大学人工智能,因为本科成绩单翻译有点小问题,差点被拒。但他主动联系了招生官解释情况,最后不但要到了offer,还因为表现积极得到了面试机会。
说真的,做了13年留学咨询,我最大的感悟是:申请不是选秀节目,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招生官也是普通人,他们要的就是看到一个真实的、有想法的你。
现在英国名校的申请确实越来越难,但机会也确实在变多。有时候换个角度想,也许你纠结的那个G5 offer,还不如一个更适合你的新兴强校。毕竟,最后的offer是要自己去读的,选择权始终在你手里。
记住,在这条留学路上,你的成功不在于你申请了什么学校,而在于你最终去了一个最适合你的地方。
我是麦高,加我微信聊聊你的问题
扫码加微信,回复100,限时领取**《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