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劝退英国一年制硕士?”其实,大家对英硕的误解真的太深了!
"麦哥,这个项目才一年,能学到什么?花这么多钱,不会是混个文凭吧?"
2011年刚入行时,我就经常被问这个问题。13年过去了,我送走了2000多位学生,眼看着他们在UCL、LSE、曼大等名校里疯狂内卷,熬夜赶due的血泪史能写成一本《如何在一年内把自己卷秃》的工具书。
说真的,要是真想混文凭,英国一年制硕士绝对是条最难走的路。
给大家爆个料,去年我遇到一个学生,人高马大的一小伙,看着挺靠谱。结果人家一开口:"麦哥,我听说英国读硕士特别水,随便就能毕业,是这样吗?"
我直接笑喷了:兄弟,你这�怕是把英剧《是,大臣》当纪录片看了。
先说个硬核事实:你以为一年制代表要求低?
我手里一个伦敦大学学院(UCL)的Data Science项目,光是每周编程作业就能让人秃两回。更别提那些动辄就是3000-5000字的research paper,写得不够critical,分分钟教你做人。
"那好歹比美国两年制来得轻松吧?"
打住!这就是最大的误解了。一年制不是内容少了,而是把两年的课程内容压缩到一年来上。
记得去年我有个学生在华威大学读Business Analytics,每学期要上8门课,期末还要做project。这哥们儿直接在小红书上开贴"英国留学真实现状:我已经两个月没有周末了"。
有意思的是,最近我注意到个新趋势。不少top firms的HR开始特别青睐这些"压力测试"般的一年制项目毕业生。
为啥?因为能在这种高压下活下来的,基本都是抗压小能手+时间管理大师。
在我从业第12年的时候,就有个在德勤工作的学生告诉我:"麦哥,现在审计旺季再忙,我都觉得比读书时轻松。"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想听听更多血泪史吗?等我给你们接着爆料...
听说今年UCL的商科项目,光是选拔就把人卷得不要不要的。前两天我的一个学生,IELTS 7.5,本科均分87,结果application status显示"waiting list"。
这让我想起2016年,也就是我从业第5年时的情况,当时7.0分、80分均分基本就能稳了,现在?想都别想。
"我在二本学校,能申请英国硕士吗?"
这个问题我都快被问秃了。说个扎心的真相:现在英国顶尖院校的筛选门槛,比大家想象的高多了。
像华威商学院,基本上只看211院校的申请;巴斯大学金融系,非要前200名高校的学生;格拉斯哥商学院更绝,明确写着只要中国排名前200的大学。你看看,多少人连申请的门都进不去。
去年我遇到个学生,她说:"麦哥,我同学托关系走后门,花20万就进了某英国G5,这种操作靠谱吗?"
我当时就炸了:"打住!别人告诉你能走后门,要么是骗子,要么是傻子。"为啥?因为英国这些老牌名校,在录取这件事上,比你想象的要"傲娇"得多。
我记得2021年,我从业第10年时的一个案例。一位学生,本科985,专业第一,雅思8分,实习经历满满,结果LSE照样给了个拒信。
为啥?因为她的文书里写的research proposal跟导师的研究方向不够match。你说这得多严格?
但这种严格筛选恰恰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你想啊,一个班30个人,要是大家水平参差不齐,老师怎么教?作业怎么布置?小组项目怎么分组?
最近我遇到个挺有意思的现象,有些企业的HR开始专门问应聘者:"你是哪年去的英国?
跟哪些学校的人一起读的?"我一听就笑了——这些HR太精了,他们这是在用同期学生的背景来反推这个应聘者的实力...
"那麦哥,现在HR到底认不认英国一年制?"
干这行13年,我最烦这个问题了。讲个真实故事吧:上周我一个2019届的学生来找我喝咖啡,他在伦敦商学院读完Marketing,现在在阿里做品牌总监,年薪对标BAT P8。
他跟我说了句话,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在英国那一年,我学到的不只是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在高压下依然能保持清醒的能力。"
但我得说句实在话:英国一年制硕士确实不是人人都能扛得住。2022年我遇到个案例,一个学生去了格拉斯哥读金融,结果两个月就崩溃了。
不是课程太难,而是节奏太快,从周一到周日全是deadline。这种节奏,你要是没有超强的时间管理能力,真的会吃不消。
"那还去不去读?"
说个段子给你们解压:我之前有个学生问我:"麦哥,我听说英国很多学生周末就知道泡吧打游戏,这种学习氛围能行吗?"
我笑着回他:"兄弟,你要是在一年制硕士期间还有时间天天泡吧,要么你是天才,要么你的GPA马上就要从3.8变成2.8了。"
从我13年的经验来看,英国一年制硕士就像是一场高强度的魔鬼训练营。你在里面每一天都很痛苦,但出来之后会发现,自己的抗压能力、学习能力、时间管理能力都得到了质的提升。
前两天我问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感受,她说了句特别逗的话:"麦哥,现在回想起来,那一年简直是我人生的'压缩饼干',又苦又咸,但真的把我给养大了。"
所以,如果你问我要不要选择英国一年制硕士,我的建议是:
第一,先想清楚你是不是真的准备好了面对这种高压;第二,申请时一定要擦亮眼睛看清楚申请门槛,别到时候连门都进不去;第三,去了之后就别想着混日子,那地方容不下混子。
最后,送你们一句话:考研是熬,读博是煎,一年制硕士是炒 —— 大火快炒,但炒出来的是满满的实力。
准备好被炒了吗?
我是麦高,加我微信聊聊你的问题
一个用专业温暖****对抗冰冷数据的
留学、职业规划师
扫码加微信,回复100限时领取
《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