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一年硕士的真相!
在我从业这13年里,看到太多人带着"镀金"的心态去英国读一年硕,结果非但没"镀"上,反而被"开悟"了。
最近我又收到几个学生的feedback,都是关于他们英国一年硕士的心路历程。
话说这帮孩子毕业季到了,有的已经回国准备defense(答辩),有的还在英国"续摊子"试试PSW签证。看着他们的状态,真是让我这个老留学顾问感慨万分。
先说个劲爆的:根据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ESA)最新数据,2023年中国留学生占英国国际学生总数的32%,但你猜怎么着?其中60%都挤在商科。
这些数据在我这个从业13年的老麦看来,简直是个巨大的warning signal(警告信号)。
为啥这么说?且听我道来。
还记得去年那个重庆来的学生季暖阳(化名)吗?人家本科财经院校top2的金融专业,SAT考了1580(满分1600),雅思8分,看着就是很smart的主。
但她跟我说要去曼彻斯特大学读MSc Finance时,我就觉得不对劲。
"暖阳啊,你这背景,完全可以冲击LSE(伦敦政经)啊!"
结果这姑娘来了句让我当时就头秃的话:"麦哥,我不想卷了,我就想gap一年,看看外面的世界。"
说实话,当时我差点没把键盘摔了。但现在看来,这丫头是真有想法。
她最近发了个朋友圈,躺在曼彻斯特郊外的草坪上晒太阳(对,就是那种难得一见的英国晴天),配文是:"第一次觉得,人生不用always在奔赴下一个目标。"
我去?这哪是去镀金,这是去修心了啊!
但说真的,最近这两年,我发现英国一年硕士正在悄悄发生一些有意思的变化。它不再只是那个简单的"镀金项目",而是变成了一个让国内学生"换个活法"的机会。为啥这么说?且听我给你们扒一扒那些不为人知的内幕...
说到商科,那可真是一把辛酸泪。据UCAS(英国大学招生服务中心)数据显示,2023年商科录取的国际生比2019年暴增了47%,这增长曲线简直比UCL门口的网红咖啡店排队人数还夸张。
去年我遇到一个北京来的学生,叫季昊然(化名)。人高高帅帅的,本科还是央财金融系的。
结果你猜这哥们儿干啥?放着UCL的MSc Finance不去,非要跑去Durham读International Business。我当时就懵了:"兄弟,你这是要闹哪样?"
他说:"麦哥,你不懂。我爸研究了下金融行业,说现在外资行都在大规模裁员,券商投行hire的人越来越少,与其卷得头秃最后还没offer,不如换个思路。"
这话说的,我差点没背过气去。但不得不承认,这小子有点东西。
来看看残酷的现实:根据2023年英国高等教育就业统计,商科国际生毕业后6个月内在英就业率仅为15%。
即便是那些成功留英的,起薪也普遍比本地生低20%-30%。
为啥?因为没有工签sponsorship,你再牛也得乖乖接受打折的薪资。这是我从LSE一个老朋友那打听来的内部消息。
但有意思的是,现在的留学生好像也不太在乎这个了。
记得今年3月,我去伦敦参加一个留学生交流会。一个读Warwick金融硕士的女生给大家来了段即兴演讲。
她说:"是的,我们专业400个人里中国人占了200个,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在这一年里,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慢下来思考人生'。"
全场掌声雷动。
我看着台下那群20出头的年轻人,突然意识到:新一代留学生真不一样了。他们去英国读一年硕,不再只是为了那张文凭或者一份高薪offer。
有数据显示,2023年英国一年制硕士项目的中国学生中,有35%的人在毕业后选择了gap year或者创业。这个数字在5年前只有8%。说实话,看到这个数据的时候,我整个人都不好了...
说到这,可能有人要问了:麦哥,你不是变相说英国一年硕士没价值吗?
嘿,你这就理解偏了。作为一个帮助过上千名学生的留学顾问,我想说的是:这个项目的价值,远比一张学位证书要大得多。
还记得我开头提到的季暖阳吗?最近她给我发来了一段话:"麦哥,说来好笑,我在曼大这一年最大的收获,居然是学会了做bolognese(意大利肉酱面)和coq au vin(法式红酒炖鸡)。
更神奇的是,我在厨房里顿悟了金融衍生品定价模型,现在分析期权比分析食谱还顺手。"
这话把我逗乐了,但细想还真有道理。根据我们的追踪数据,85%的学生在英国一年后,最大的改变是"获得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去年那个Durham的季昊然,现在在深圳一家科技创投做分析师。前两天他告诉我:"在英国那一年,我学会了从全球视角看问题。现在做投资尽调,经常能发现一些别人看不到的机会。"
有趣的是,2023年英国高等教育质量调查显示,"非专业技能提升"首次超过"专业知识获取",成为留学生最看重的收获。这个变化太讽刺了,但又特别真实。
所以,如果你问我英国一年硕士值不值,我的答案是:值,但可能不是因为你原本期待的那些东西。
说到这,必须要提醒各位考虑出国的孩子:
-
专业选择要理性,商科扎堆的现状短期内难改变,建议考虑新兴交叉学科,比如金融科技、数字营销等。
-
别把所有希望都压在就业签证上。根据最新政策,PSW签证确实给了机会,但2024年的竞争只会更激烈。
-
最重要的是,别带着"镀金"的心态去。那片土地上有太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关键是你得学会发现。
记住,留学最大的意义,从来都不是简单的"镀金",而是让你看到更大的世界,然后重新认识自己。
正如我一位学生说的:"在英国那一年,我没有达成最初的目标,但我找到了更好的自己。"
这,可能就是英国一年硕士最大的魔力吧。
麦叔做留学13年,经手的留学案例实在太多了, 特别整理了100+篇名校留学经验+我个人的留学认知。
如果在未来两年你在考虑孩子留学的事情,不妨先加下我的个人微信:****maigaof或maigaoone或maigaot****。回复数字「100」领取麦叔**《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
围观麦叔微信朋友圈
看点不一样的留学行业观察、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