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的天,变了!

老麦
2025-04-12
4 阅读
留学规划
教育咨询
国际教育
防坑指南

图片
图片
加过麦叔V:maigaof,就会知道我的朋友圈有多炸裂
图片
****

真不瞒你们说,昨天我又遇到一个让人头秃的案例。

图片

一位家长拿着某"留学咨询机构"给的方案来找我把把关,开口就是"花100万保送牛津",我直接整个人不好了。

在留学圈摸爬滚打13年,看过太多家长被这种画大饼的套路忽悠。今天,我这个"麦哥"就给大家说道说道这里面的门道。

首先我们得聊聊留学这个事儿到底是个什么维度。简单来说,按年龄段能分成三大块:K12留学、本科留学、硕博留学。表面上看都是"出国读书",实际坑差别可大了去了。

说到K12留学,这事儿真得好好唠唠。最近我遇到一个学生,我就叫他"天天"吧。

家里条件不错,初中就想送去美国,觉得能躲开国内的内卷。

结果呢?去了半年,英语关没过,社交圈全是中国人,整天就知道打游戏,最后不得不灰溜溜地回国了。这亲爹愁得头发都白了几根。

说真的,K12阶段出国,真不是有钱就能搞定的。你得看看孩子的三个关键点:

第一个就是自制力。国外高中可不像国内管得那么严,没人盯着你写作业,上课玩手机老师最多瞪你一眼。

要是孩子自己管不住自己,那就是花钱买罪受。我有个学生家长,直接花300万重金把孩子送到美国东海岸一个贵族学校,结果倒好,孩子三个月就玩high了,连课都不去上了,最后是我连夜帮忙联系转学。

第二个是语言和社交能力。language barrier(语言障碍)卡住了,在国外连个朋友都交不到,那日子能好过才怪。

我经常跟家长说,"能听懂老师讲课"和"能跟同学打成一片"完全是两码事。

第三个,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安全意识。讲真,看到有些家长把未成年的孩子往治安不太好的地方送,我是真急。

前两年我遇到一个案例,家长为了省钱选了个社区大学周边的住宿,结果孩子差点卷入了drug的麻烦事,想想都后怕。

至于本科留学这个坑,比K12还要深。你以为国外本科比国内轻松?告诉你们,能轻松到哪去可全看你怎么选。

UCL、帝国理工这些名校,专业课的pressure比国内只多不少。我一个学生在UCL读经济,每天study到凌晨是常态,这压力可一点不比国内差。

但话说回来,本科留学最大的挑战不是学习压力,而是那个动辄四五百万的花销。

现在英美一年学费+生活费,至少要七八十万软妹币,四年下来...我都不好意思继续算了。

剧透一下,下篇我要说说富人家、中产和普通家庭该怎么玩转这个留学游戏。

这些年我看多了,每个阶层都有自己的制胜法则,就看你会不会选了。顺带爆料一下现在留学圈最新的几个坑,准能让你大开眼界。

图片

说到留学选择,真得先搞清楚自家几斤几两。我这些年遇到的家庭,大致能分三类:富豪、中产和普通家庭,每个层级的玩法都不一样。

先说富豪家庭吧。这帮人属于财力雄厚,能给孩子配置最顶级的教育资源。记得去年有个家长找到我,说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我问了下背景,好家伙,光是SAT备考就请了4个一对一,还有专门的文书团队standby。

这种财力确实能给孩子创造不少机会,比如参加国际竞赛、做独立研究项目,甚至办个小型慈善基金会。

但我得说句大实话:再有钱,也别想着能直接买来藤校的offer。那天一个家长给我看某中介的"保offer"方案,说花两百万保TOP30,我直接笑出声。

真要是能花钱买,你以为那些富豪的孩子还用得着卷成这样?

说到中产家庭,这才是我接触最多的群体。这波人通常选择硕士留学,性价比最高。

但最近几年,UCL、LSE这些热门院校的competition简直疯了。我一个学生,985本科,GPA 3.8,雅思7.5,申请UCL金融硕士还是被拒了。

这让我不得不提醒各位:热门专业千万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

有意思的是,我发现很多中产家庭总想着往UCL、帝国理工这些学校使劲儿冲。其实我建议可以看看一些小众但专业性强的院校。

比如去年我帮一个学生申请到了爱丁堡大学的人工智能专业,现在在当地AI公司实习,发展得相当不错。

至于普通家庭,其实也不是没有翻盘的机会。我记得在我从业第8年的时候,遇到一个特别励志的案例。

这孩子家里就是普通工薪阶层,但学习特别拼。最后凭着惊人的自制力,不仅拿到了全额奖学金,还顺利申请到了多伦多大学的CS专业。现在早就在硅谷工作了,年薪妥妥的六位数。

但不得不说的是,最近这两年留学圈出现了一个很迷的现象 - "水硕"横行。有些学校专门开设一些水分很大的专业,专门割韭菜。

去年我就遇到一个学生,花了20多万读了个野鸡大学的"商业分析"硕士,结果发现含金量低得可怕,连实习都很难找到。

说到这儿,不少人可能会问:那到底该怎么选学校?我给大家一个独家锦囊 - follow the money(跟着钱走)。

看看这个专业的毕业生都去哪儿了,平均起薪多少,这才是硬道理。别看那些野鸡大学画的饼,什么"毕业直通世界500强",都是哄人的。

接下来要说说更劲爆的。这两年,海外名校的招生政策可谓是天翻地覆,有些内幕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

尤其是关于"录取率"这个话题,不少人怕是要被现实打醒...

图片

说到录取率,我不得不提一个很多人都误解的点 - "刷分"这个事儿在国外名校压根儿就不好使。

那天一个考了三次A-level的学生来问我申请牛剑的事儿,我当场就给他泼了盆冷水。

在我13年的留学规划生涯中,就没见过英美名校认可反复刷分的。人家更看重的是你的learning pattern(学习模式)和potential(潜力)。

你考一次考好是实力,考三次磨出来的分数,人家根本就不买账。

还有个更扎心的事实是,很多家长总觉得花钱就能开路。我得告诉你们,这事儿真没那么简单。

钱确实能帮你获得better chances(更好的机会),比如请到牛人指导文书、参加高端夏校项目、做高水平科研。

但这些投入能不能转化成offer,还得看孩子自己能不能消化这些资源。

举个例子,前段时间我遇到个学生,家里给他报了个UCLA的线上summer program,花了小20万。

但这孩子英语基础太差,整个项目下来基本就是懵的。这不就成了纯粹的烧钱么?

说实话,留学这事儿最怕的就是被人带偏了路子。现在市面上那些所谓的"包装方案"、"保录取"的噱头,听听就得了。

在麦哥看来,真正的留学规划应该是这样的:

首先,得摸清自己几斤几两。你丢到国外能不能survive(生存下来),这才是第一位的。

我遇过太多干不了三个月就要回国的案例了,每一个都是血的教训。

其次,选校选专业要接地气。别总盯着那些overrated(过度追捧)的专业和学校。我那些发展最好的学生,都是跟着专业前景和市场需求走的。

最后,我得说句扎心的话。很多人总觉得留学镀层金就能人生开挂,这也太天真了。

留学最大的价值,其实是给你打开一扇新的窗户。能不能通过这扇窗户看到更大的世界,最后还得靠你自己。

记得我刚入行的时候,也被各种高大上的包装术语迷得晕头转向。但这么多年走下来,我越发觉得:搞留学规划,还是得回归教育的本质。

与其给孩子画一堆看似美好实则虚无的大饼,不如脚踏实地地帮他规划好每一步。

今天这些肺腑之言,要是能帮你们少踩几个坑,那可就值了。别觉得老麦说话太直接,这都是用13年的职业生涯换来的经验。

要是还有什么问题,随时找我聊。说起来,最近又发现了几个新型留学骗局,下次有机会再给大家深度扒一扒。

记住啊,留学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

别被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迷了眼,听老麦一句劝:既要仰望星空,也得脚踏实地。这才是留学能给你的最大价值。


麦叔做留学13年,经手的留学案例实在太多了, 特别整理了100+篇名校留学经验+我个人的留学认知。

如果在未来两年你在考虑孩子留学的事情,不妨先加下我的个人微信:****maigaof或maigaoone或maigaoont****。回复数字「100」领取麦叔**《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

图片

图片

围观麦叔微信朋友圈

看点不一样的留学行业观察、动态

图片

← 返回列表

适合阅读人群

高中生
本科生
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