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的路,越来越窄了!

老麦
2025-04-13
3 阅读
留学
签证政策
学术交流
国际教育

图片
图片
加过麦叔V:maigaof,就会知道我的朋友圈有多炸裂
图片
****

最近有个细节让我挺懵。

前两天一个学生给我看她收藏的"Dream Lab List",说这是她未来规划博后的理想去处。直到看到最后一栏的notes,才让我陷入沉思 - "不可去,在美国。"

图片

唉,这个时代。

这位准博士是真的优秀,不然我也不会专门把她的case拿出来说。她的研究方向是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在这个field,美国确实是顶流。

但现在呢?30多封申请邮件发出去,瑞士、丹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

收到的回复却让人心凉 - 丹麦奥胡斯大学、哥本哈根大学、德国马普所明确表态:不收CSC资助的学生。

有个德国教授的回信特别real:"抱歉回复晚了,因为我刚知道关于国际交换生的政策变了。" 后面还加了个alas(叹气),透着无奈。

说真的,作为一个老留学规划师,这些年我见证了太多变化。有人问我现在出国读书还值不值,我只能说,"太难了"已经不足以形容现在的情况。

放眼全球,签证审核时间从"月"计改成"年"计,有人甚至等了6年。我手头就有个量子计算方向的大神,硬生生被签证耽误了两年学术生涯。这种事搁在2011年我刚入行时,简直不敢想象。

更绝的是,有些学生明明拿到全奖,却从未见过自己的导师。一个博士生线上读了一年多课程,却因为10043号总统令,最后不得不转头回国。且不说白花的时间,光是那2万多美元的学费就够肉疼。

你以为有offer就稳了?天真了。我最近遇到一位学生,签证还在有效期内,人在香港转机准备返校,结果boarding pass都拿到手了,突然被告知"签证有问题",直接原路打道回府。

更离谱的是,第二天收到签证被撤销的邮件,理由也是模糊的"因为本科学校在制裁清单上"。

现在的留学生,除了专业知识过硬外,还得是个"情报专家"。

知道机场检查的套路(比如准备个"净化"过的电脑),了解哪些学校或专业属于"敏感"清单,甚至得琢磨哪个国家的签证政策相对友好。

头秃不头秃的?反正我看着学生们的经历,都替他们头秃。

图片

敏感专业的留学大门越来越窄,这事真不是危言耸听。信科、数学、生物、化工这些专业的同学,申请美国可以说是难于上青天。

要命的是,咱不少顶尖高校还在这些领域特别强。啧啧,这波操作真是让人直呼好家伙。

我去年帮一个浙大的准博士做规划,英国的ATAS方案让我直接开了眼。这哥们研究方向是量子计算,这玩意儿在英国属于"高精尖领域"。

结果第一轮就被拒,原因居然是"本人研究动机和未来规划描述过于雄心勃勃"。

笑死,他写的是什么呢?说想研发大规模量子计算芯片,推动人类技术发展。这在我从业头五年时都是标配的申请文书金句好吗?结果现在倒好,反而成了被拒的理由。

申请季最扎心的莫过于看着优秀的学生一个个撞南墙。加拿大的安全审查简直是一个无底洞,有人等了一年,有人等了三年,更有人等到都快把自己等懵了。

一个计算机方向的学生在交流群里问:"加拿大安全调查怎么样?"群主直接来了句:"别来,快跑。"这段对话我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

更让人抓狂的是,有些学校明明发了offer,结果院系又偷偷摸摸把offer收回去。

法国一所高校给了我一个学生口头offer,后来拐弯抹角地说:"我们组很想要你,但是学院没通过。"还补了一句"可能是因为这几年量子计算比较敏感吧。"

老实说,有时候我都怀疑,现在的留学申请是不是变成了一场"玩命游戏"。

你得提前盘算清楚:哪些学校在制裁清单上,哪些专业属于敏感范畴,哪个导师的研究方向不会踩雷...搞得我这个从业十三年的老人都得时刻紧绷神经。

美国佛罗里达的新动作更是把人整不会了。前几个月,他们那个SB 846法案一出台,直接把中国和其他"关注国"的学术合作全部掐死。

连博士后和研究生都不让招了,除非你能获得特批。我认识一个农业经济学教授,今年夏天收到18份申请,其中5个来自中国和伊朗。结果呢?人家等了四个多月,招聘还是黄了。

这些政策变化,说到底伤的是谁?是那些埋头苦读,梦想着在学术道路上走得更远的年轻人。

图片

说实话,看到一个个项目泡汤,看到那么多优秀学生的梦想被迫改道,我这个从业多年的老人也挺心疼。

前阵子,一个准博士在办公室崩溃大哭,因为她三年的博士生涯说没就没。不是她不够优秀,而是时代的浪潮把她冲到了岸上。

有学弟学妹们问我:"老麦,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我也只能苦笑。十年前谁能想到,选个学校还得先查查制裁名单,选个专业还得琢磨会不会被划进"敏感清单"。

但我必须说,天总不会塌下来。经过这些年的观察,我发现留学环境在悄然重构:

首先,留学目的地在改变。数据说话:以厦大为例,2019年毕业生留学时美国占比29.8%,到2022年直接跌到17.9%。

反观中国香港,从14.2%蹿升到30.1%,新加坡从5.6%涨到10.3%。别觉得不可思议,我手上有个案例,湖南大学光2023年一年就有46个学生杀去新加坡国立和南洋理工。

其次,专业选择要更有智慧。敏感专业确实麻烦,但换个思路,现在不少新兴交叉学科反而机会多多。

比如你做量子计算,去美国可能处处受限,但在德国反而好申请。相反,AI方向在德国就不太友好。所以啊,这里面都有门道。

再说说欧洲。别看科研规模小了点,资金也没美国充裕,但人家的学术氛围真不赖。

我最近规划的几个案例里,欧洲院校反而成了香饽饽。虽然可能发paper没美国那么卷,但你要知道,学术不是只有论文引用量这一个标准。

最后聊聊钱的问题。英国七八成项目要自费,还得给导师交"板凳费",确实让人直呼要命。

但现在不少新加坡和香港的学校奖学金力度特别大,甚至连生活费都cover。这些都是要好好权衡的。

所以我总结下来就是:现在留学确实难了,但不是没路走。

关键是要打开思路 - 与其硬钢那些明显不友好的选择,不如把眼光放宽一些。毕竟,能读书的地方多了去了,重要的是你到底想学到什么。

不过还是要提醒各位童鞋,留学规划这事儿,早准备早主动。形势瞬息万变,今天通的路,明天可能就堵了。

但相应的,今天堵的路,没准哪天也会突然打开。

江湖路远,我们且走且看。


麦叔做留学13年,经手的留学案例实在太多了, 特别整理了100+篇名校留学经验+我个人的留学认知。

如果在未来两年你在考虑孩子留学的事情,不妨先加下我的个人微信:****maigaof或maigaoone或maigaot****。回复数字「100」领取麦叔**《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

图片

图片

围观麦叔微信朋友圈

看点不一样的留学行业观察、动态

图片

← 返回列表

适合阅读人群

研究生
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