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圈最后的底线:QS前50,没有例外!

老麦
2025-04-13
2 阅读
留学申请
QS排名
英国名校
学历竞争

去年,我遇到了一个天才少女瑾萱。

她是个标准的学霸,GPA 3.8,雅思7.5,还是学生会主席。但她给我发来咨询信息时,语气都是崩溃的:"麦哥救命!我被UCL和爱丁堡双双拒了,现在只剩下利兹和曼彻斯特的offer..."

图片

这事儿把我整不会了。在我从业13年见过的申请者里,她绝对算得上top 5%。

后来深挖才知道,人家UCL和爱丁堡今年光计算机专业的中国申请者就暴涨300%,强度简直比春运抢票还狠。

说真的,现在留学圈卷得太疯狂了。QS前百?抱歉,这年头连前50都快不够看了。

格拉斯哥、利兹这种百名开外的院校,含金量早就被稀释得不行。要么别卷,要么就往死里卷,QS前50才是最后的价值洼地。

我见过太多求稳派,非要把南安普顿和利兹这些保底校排得明明白白。结果呢?毕业就懵了。

因为除了能糊弄二舅,HR压根儿不买账。现在的留学生,含金量已经贬值到比特币都看不下去了。

这么说吧,我前两天刚帮一个学生做职业规划,她手握着诺丁汉的offer还在纠结。

我直接告诉她:别想了,往前冲,不破格录取到KCL都算我白干这行。因为这年头,你要想在简历上留下点东西,非得是那种看一眼就知道"这孩子牛啊"的学校。

所以现在我给学生的建议特别简单:要么保专业,玩命堆你的技术壁垒;要么就干脆玩把大的,拼命往QS前50杀。

G5、爱华这些,随便哪个都比一堆QS前百要管用。别跟我提什么兴趣爱好,现实就是这么真实。

人在江湖飘,学历不能少。特别是打算回国的同学,你得搞明白,现在的就业市场,不是在卷,是在卷死。所以,要么别玩,要玩就玩票大的。

图片

说起来,上周我去UCL做访校,路过那个标志性的拱门时,看到一群学生正在聊天。

我一看,好家伙,三个是常青藤来的交换生,剩下的全是G5互换的大佬。这场面直接给我整懵了 - 这哪是在上学,简直是在办职场社交趴体啊。

真不是我给G5贴金,就拿KCL和IC来说,这俩现在卡中国学生名额卡得比考清北还难。

就我手里一个学生,GPA 3.9,该有的背景一个不少,KCL照样给踢了。为啥?人家就是要保持"international"的牌面,中国区quota满了就是满了。但你要真有实力,人家还真会特批。

举个例子,我前两天遇到个学生琳玥,她是个狠人。本科专业啥都学,经济学和心理学双学位,GRE都快考烂了。

我跟她说:"都这水平了,不如试试LSE?"结果这姑娘直接给我整不会了,说她已经在LSE读完一个硕士了,现在想申IC的金融工程。

这年头,一个好学校给你带来的不只是那张证。记得我刚入行那会儿,超喜欢问学生一个问题:"你为啥非要去伦敦读书?"现在我可算想明白了 - 人最重要的成长,往往来自于身边的人。

在顶尖学校,你随便找个project partner,都可能是未来各行各业的大佬。

我经常调侃说,你在G5读书,光是周末图书馆偶遇的人脉,都抵得上别人996一年。

就像我那个在IC读书的学生,他室友是个印度来的程序员,上个月刚拿了50万英镑的天使投资。这种圈子,你说花钱能买到吗?真不行。

所以现在市面上一堆打着"保G5"旗号招生的,我都想笑。你以为G5是大白菜啊?要真那么好上,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挤破头。

但凡是个有点追求的学生,哪个不想去更好的平台?关键是,你得有那个本事。

图片

最近收到一条消息,我在2016年帮申请的学生晓涵,现在都在JP Morgan做到VP了。当年她就是个典型的"不安分"选手,非要放弃稳稳的杜伦offer,跟我死磕IC。

玩命刷标化、疯狂补课外活动,连UCI的暑研都自己联系上了。那会儿我刚从业第5年,看她拼得头都要秃了,还专门给她打了个call:"真有必要这么卷吗?"

结果这姑娘回了句话把我整懵了:"麦哥,这哪是在卷啊?这是在给自己买个VIP membership!"

这话说的,绝了。

现在的留学申请,本质上就是一场大型的club选拔。QS前50就像个global精英俱乐部,你想混进去,不是交钱就行,得拿出真本事。但只要你进去了,那就是真香。

有人可能要说了:我看隔壁家就读个普通院校照样前程似锦啊!没错,那是人家有真本事。但如果你暂时还没找到自己的"必杀技",那就得靠学校buff来撑场子。

说个真实数据:今年伦敦金融圈的校招,top tier投行的第一轮简历筛选,基本都设了"G5 or target schools only"的门槛。这哪是学历歧视啊,这是人家花钱买效率 - 与其挨个筛上万份简历,不如直接从名校里挑现成的。

所以,如果你也在纠结要不要拼一把QS前50,我的建议特别直白:

能卷就卷,该拼就拼。

但别瞎卷,找对路子很关键。比如现在IC的计算机系,中国学生比例都快30%了,再卷等于是在跟自己人卷。但换个冷门点的专业,说不定就另有天地。

我现在给学生规划,第一件事就是摆明白性价比:你想进名校,是要portfolio还是要搞research?

要求职还是要升学?每条路的ROI都不一样。在我十几年的经验里,最悲催的就是那种既想保专业,又想保名校,最后把自己熬成"不专不水"的倒霉蛋。

说到底,QS前50就是你的敲门砖。进去容易出来难,但只要你顶住压力,这张门票就值回票价。

现在留学生越来越多,学历含金量再贬十年,但名校永远是名校。不为别的,就冲这一点,也值得你拼一把。


麦叔做留学13年,经手的留学案例实在太多了, 特别整理了100+篇名校留学经验+我个人的留学认知。

如果在未来两年你在考虑孩子留学的事情,不妨先加下我的个人微信:****maigaof或maigaoone或maigaot****。回复数字「100」领取麦叔**《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

图片

图片

围观麦叔微信朋友圈

看点不一样的留学行业观察、动态

图片

← 返回列表

适合阅读人群

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