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就是英硕和美硕最大的区别!
最近收到一位学生的求助信息:"麦哥,我绩点3.3,标化考的还行,但对英国和美国硕士真是选择困难症犯了。
UCL和Columbia都在我的目标院校里,但完全不知道该怎么选..."
这位同学的困惑让我想起13年前刚入行时遇到的第一个客户。当时那个男生在英美之间纠结了三个月,最后选择了Columbia,结果因为准备不足,连面试都没过。现在回想起来,这事儿简直是典型的"人在家中坐,雷从天上来"。
说真的,这种情况这些年我见得太多了。2023年光我们团队服务的学生中,就有38%在英美选择上犯过类似的错误。有意思的是,很多人都在纠结一个假命题:到底是英硕水还是美硕水?
先把话说开,别在"水"字上纠结了。UCL商科3.7的GPA录取线、Columbia商科85%的双非录取率,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你要搞清楚,英美硕士的录取体系就跟谈恋爱一样 - 人家压根不是一个套路。
在我从业第8年时(2019年),遇到一个超有意思的案例。一位浙大的学生,GPA 3.3,托福105。她同时申请了LSE和Duke的金融硕士。LSE直接拒了,连补充材料的机会都没给;但Duke不仅录取了,还给了30%的奖学金。这事儿让当时的我都懵了一下,直到后来深入研究才发现,这里面大有文章。
为啥会这样?因为英美的名校压根就是两种不同的"择偶标准":
英国名校:我就看脸(大学背景)和身材(GPA),其他都是浮云。好比KCL,现在卷到3.6的GPA线那是相当豪横。
记得今年春季一个客户,人家准备GMAT都快350分了,KCL那边连个conditional offer都不给,直接一个thank you next。
美国名校:讲究门当户对,但更看重三观(综合素质)。就说今年Columbia商学院,照样有双非院校87分的同学被录取了。
为啥?人家科研、实习、创业经历那是一个比一个精彩。
说到这儿,不少人可能会说:"麦哥,你这不就是说美国名校门槛更低吗?"
兄弟,你这想法要是让哈佛招生官听见了,能给你气笑。在我从业第10年(2021年)的时候,遇到一个让我记忆深刻的案例。
一位叫晓瑄的学生,北京某985高校的金融系学生,GPA 3.8,GMAT 720。按理说这成绩申请英国G5都是稳得很。结果人家偏偏选了宾大沃顿商学院,还真给录了。
为啥?就因为人家在本科期间不光学习好,还带队拿了全国金融建模大赛冠军,还做了一个帮助农村学生职业规划的公益项目。这姑娘面试的时候,把沃顿面试官聊得那叫一个眉飞色舞。你说这种人才,人家凭啥不要?
这就说到英美硕士申请的第二个核心差异了:一个只看纸面,一个最爱面试。
就拿我前两个月刚服务的一位理工科学生来说。他在申请IC(伦敦帝国理工)和MIT的时候,那差异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IC:发个邮件要他补充成绩单,前后就俩来回,连人都没见着。MIT:光面试就安排了仨。
系主任亲自上阵,跟人聊了一个多小时的研究计划,问得那叫一个细致。最后那位主任还说了句:"你这想法很有意思,要是来了可以直接加入我的课题组。"
还有个更逗的事儿。
记得去年(2023年)有个学生给我发消息说:"麦哥救命!我LSE的面试下周就要来了,该准备啥啊?"我差点没笑喷了 - LSE基本不面试的好吗!这位同学愣是把offer邮件当面试通知看了。
你看看这多典型,连面试这种基本功课都没搞清楚。所以我现在见到考虑英美硕士的学生,第一件事就是给他们划重点:
英国名校:95%靠材料说话。除了牛剑和IC某些专业,基本都是看完材料就直接决定要不要你。材料做得漂亮,人都不用见就能把你要了。
美国名校:面试是重头戏。
哈佛、MIT、斯坦福这些顶尖院校,没面试基本就凉凉了。而且这面试可不是闹着玩的,你得能讲清楚自己为啥要来,来了能干啥,毕业后要干啥。
每次说到这儿,总有学生问我:"麦哥,这么说美国申请比较容易?"
得,又来了。我直接给你讲个去年(2023年)的真实案例。一位我服务的金融系学生,GPA 3.5,申请了10所美国学校,结果悲催了 - 全拒。
为啥?因为人家选校的时候就跟开盲盒似的,光看排名不看地理位置,结果踩了个大坑。
这位同学的梦校是纽约大学金融硕士,因为纽约是金融中心嘛。
但人家不知道,现在纽约那片区域的金融硕士项目,那竞争激烈程度简直是卷上天了。而且人家压根没考虑过,为啥西雅图华大、加州伯克利这种地方的金融硕士,录取率反而高不少?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我在从业第7年(2018年)遇到的一个经典案例。有个学生去了个地理位置超赞的学校 - 华盛顿大学。这学校排名确实不如LSE,但人家毕业直接被亚马逊要了。
为啥?因为西雅图是科技公司扎堆的地方,学校跟这些公司的关系铁得很。
所以现在我都会告诉学生:
英国:基本就是伦敦和非伦敦的选择。说实话,很多学生嫌伦敦花销大,宁愿选爱丁堡这种城市。这事儿也没啥不对,反正你就读一年,主要是混个文凭。
美国:地理位置绝对是重中之重。我最近(2024年初)刚帮一个学生规划,直接建议他申请加州圣地亚哥大学的数据分析专业。虽然这学校排名不如英国G5,但人家跟高通、高盛的关系好啊,毕业基本就是躺着进大厂。
最后还得说个事儿 - 签证。在我13年的从业生涯中,就没见过几个被英国拒签的。但美国?去年F1签证的拒签率都到35%了,这事儿得好好掂量掂量。
所以,选择英硕还是美硕,关键看你要什么:
要快进快出拿个名校光环?英国一年制硕士,干净利落。想留在当地发展?美国可能更适合,但得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要稳妥一点?英国签证通过率99.5%以上,美国现在真说不准。
最后说一句,其实都别太纠结水不水的问题。
在我团队服务的上千个学生案例中,成功的关键从来不是选择哪个国家,而是你能不能玩明白这里面的门道。就像我经常说的:要想在留学这条路上走得稳,得先把这些隐藏的游戏规则都搞清楚。
记住我一句话:申请时搞清楚规则,留学后就不会被规则搞。
麦叔做留学13年,经手的留学案例实在太多了, 特别整理了100+篇名校留学经验+我个人的留学认知。
如果在未来两年你在考虑孩子留学的事情,不妨先加下我的个人微信。回复数字「100」领取麦叔**《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
围观麦叔微信朋友圈
看点不一样的留学行业观察、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