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留学的风向变了!

老麦
2025-04-13
13 阅读
留学趋势
中产家庭
国家选择
职业规划

图片

图片
加过麦叔微信的家长,就会知道我的朋友圈有多炸裂
图片
****

说实话,最近和一个学生聊天,直接给我整懵了。

图片

"麦老师,我本来打算去美国的,现在想改申英国了。"这个理科学霸小伙,GPA 3.8,托福110,突然要改方向。

这让我想起2021年那会儿,一波学生集体从美国转投英国,结果现在英国也开始降温了。

作为从2011年就开始带学生的老司机,我得说,留学市场真是风云变幻。美国这个曾经的留学届"顶流",现在可是凉凉了。

不光机构叫苦,连美国那边都开始针对留学生设置roadblock了。签证被拒的案例蹭蹭上升,直接给不少家庭整不会了。

英国这边呢?前两年风头正劲,一堆人杀去UCL、KCL、IC这些名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留学生在英国高校人数涨了近30%。

结果呢?这波浪潮把传统金融业冲得不要不要的,就业市场直接拉响警报。不少回国的学生抱怨,含金量有点名不副实。

最搞笑的是澳洲,眼看着欧美那边卷得飞起,它倒好,来了个神操作 - 八大名校集体限制国际学生招生名额。

乍一看像是自断财路,实际这波操作给澳洲高等教育打了个漂亮的保底。只要QS排名不掉链子,澳洲这波稳得很。

我有个学生,去年刚从Monash毕业,现在在墨尔本一家科技公司干得风生水起。

他前几天还跟我说:"麦哥,真得谢谢你当时给我指了条明路。要不是你说澳洲IT行业缺人,我估计现在还在伦敦卷金融呢。"

但这些变化只是冰山一角。

留学圈最近这一年不光是留学目的地在变,更深层的转变是家庭们对留学的认知和策略都在悄悄改变。特别是对于中产家庭来说,留学已经不单纯是为了镀金,而是要利用这个机会,为孩子开辟一条全新的发展路径。

这个变化让我想起前段时间接触的一个案例...

图片

承子涵的案例就很典型。她爸妈都是高校老师,家里有两套房,在二线城市也算中产。原本打算让她读完本科就回国考公,结果疫情这一闹,全家人的思路都变了。

"麦哥,我们家想明白了。与其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不如让孩子出去看看,说不定能找到更好的机会。"子涵妈妈这句话,道出了很多中产家庭的心声。

数据显示,2023年中产家庭子女选择毕业后留在国外发展的比例同比增长了35%。别看人家润,其实都是深思熟虑后的选择。在我从业13年的经验看来,现在的中产家庭精明着呢,基本都会提前规划三个点:

先说钱。很多人以为300万就够了,其实这只是基本盘。我的一个学生家庭就吃了亏。他爸投资失利,资金链断裂,结果孩子不得不中断学业回国。所以我现在都会建议家长,要留足一年的缓冲资金,保证孩子在海外的起步期稳定。

再说专业。现在选专业可不能单纯图热门。前两天一个学生给我发消息:"麦哥,我要转专业,数据科学真不是我能驾驭的。"这孩子当初就是看工资高就选了DS,结果差点把自己搞抑郁。

所以我现在都让学生提前体验,比如上网课、找实习,看看自己到底适不适合。

最关键的是心态。我遇到不少家长,动不动就说:"花300万也要让孩子留在那边。"这种想法其实挺危险。

我有个学生在伦敦读完硕士,看到同学都在找工作,自己也跟着投简历,结果找了半年没着落,天天焦虑。

后来我跟他聊了很久,他才意识到自己其实更想回国创业。现在他在深圳搞跨境电商,发展得挺不错。

说到底,留学不是逃避,而是要给孩子创造更多可能性。最近接触的一个case很有意思...

图片

上次提到的那个case是我去年带的一个学生,叫涵予。她选择去新加坡读供应链,不少人都觉得她"降维"了。

结果现在呢?在世界前十的物流企业做数字化转型,年薪直接干到25万新币,把一堆欧美名校毕业的同事都给"秒"了。

这让我想起十年前带的第一批新加坡留学生。那会儿大家都觉得去新加坡是"曲线救国",但现在东南亚已经成了新风口。

数据显示,2023年去东南亚留学的中国学生同比增长65%,尤其是新加坡、日本这些地方,简直成了香饽饽。

真要说性价比,东南亚的确有独特优势: 一个是成本友好,全程下来基本在100-150万就能搞定。

二个是地理优势,家里有急事2-3小时就能飞回来。三个最重要的是,这些地方正处在发展上升期,机会比你想象的多得多。

拿越南来说,最近两年经济腾飞,不少我之前带过的学生都去那边开公司了。记得一个做跨境电商的男生告诉我:"麦哥,我总算明白你当年说的'与其卷红海,不如开蓝海'是啥意思了。"

但我得提醒一句,东南亚留学也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语言关是第一道坎,光靠英语可不够。

我有个学生在日本读研时就吃了这个亏,上课基本就是在"懵"。还有文化差异这块,得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说到这儿,不少家长可能要问:到底该怎么选?其实答案很简单 - 不同的人生阶段,对应不同的选择。

成绩顶尖的学霸,建议冲欧美名校,因为平台和资源确实差别大。普通985/211的学生,建议考虑性价比高的澳洲、新加坡。

至于家里资金比较紧张的,东南亚新兴市场其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记得去年一个学生问我:"麦哥,你说这些趋势会不会是昙花一现?"我的回答是:移民潮、留学潮从古至今都存在,变的只是方向和形式。重点不是追逐潮流,而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

这些年,我看过太多学生和家庭的选择。有人花了大价钱去欧美,最后还是选择回国。

也有人去了小众国家,反而找到了人生机遇。说到底,留学的本质从来都不是简单的镀金,而是一次重新思考人生方向的机会。

套用我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别人的人生剧本再精彩,也不如你自己的更适合。

选择留学目的地时,与其盯着排名看,不如想清楚:这个选择能不能帮你实现真正想要的人生?


麦叔做留学13年,经手的留学案例实在太多了, 特别整理了100+篇名校留学经验+我个人的留学认知。

如果在未来两年你在考虑孩子留学的事情,不妨先加下我的个人微信:****maigaof或maigaoone或maigaoont****。回复数字「100」领取麦叔**《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

图片

图片

围观麦叔微信朋友圈

看点不一样的留学行业观察、动态

图片

← 返回列表

适合阅读人群

本科生
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