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含金量暴跌!2025留学到底还值不值?
兄弟姐妹们,今天麦哥要讲一个真事儿。
那天我正在办公室跟一个学生讲Conditional Offer的事儿,手机突然炸了。
家长群里都在讨论"XX名校商科硕士含金量暴跌"这个帖子,一时间各种焦虑刷屏。说实话,作为一个从2011年就开始带学生的老人儿,这种情况我见得太多了。
有人说"留学不值当,还不如把钱扔房子里",啧啧,这话说的,简直让我要笑skr人。
就在上个月,我一个2021年带的学生(那时候刚好是我从业第10年),当时选择了出国,现在年薪已经干到了他国内同学的2倍。人家在温哥华买了公寓,过得不要太舒服。
但我必须要说,现在的留学圈确实有点卷过头了。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留学生规模突破100万,这市场都快比双十一的茶叶蛋还卷了。
但你们知道吗?真正能在海外站稳脚跟的,连一半都不到。我的一位UCL的哥们儿(他是招生官,别想歪)透露,光是2023年秋季,就有超过40%的中国留学生因为各种原因选择了回国。
但问题的本质不在"值不值",而在"怎么值"。
在我团队最近服务的200多个案例里(这数据让我有点头秃),最成功的那批学生,无一例外都做对了以下几件事:
-
不盲目跟风。隔壁老王家娃申请了LSE,你就非要去?我真想说一句:"兄dei,你倒是先看看人家娃和你有什么差异啊!"
-
专业匹配才是王道。我刚从业时接触过一个案例(那是2011年的事了),学生特别执着要去读UCL的金融,我看了他的背景后直接说不合适。最后他偏要去,结果差点延毕,这不是在玩儿自己吗?
-
留学规划要趁早。有些家长总觉得大四再规划就行,这简直比让我用Windows 95写代码还离谱。现在好的海外院校,从大一就开始看学生的成长轨迹。
说到这儿,不如给大家爆个料:2024年的申请季我们遇到个特别逗的情况。
有个Top30英国高校的招生官私下跟我说(我从业13年积累的人脉让我没法不知道这些内幕),他们现在看申请材料,不光看成绩,还要看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这什么意思呢?简单说,就是你得证明自己不是个只会考试的"考试机器"。
说真的,我见过最离谱的不是想出国的,而是在国内啥都没准备好就想着"润"的。
去年我这儿来了个学生叫云舒,985本科,GPA 3.8,看着挺亮眼是吧?结果一聊理想院校,直接给我整不会了——MIT商学院?
好家伙,我差点没把茶杯摔了。还记得当时我问她:"你为什么觉得MIT适合你?"她说:"排名高啊!"这真是,啊对对对,你说是就是了(狗头)。
不过,我在留学行业打滚13年,最大的心得是:别把"排名"当成选校唯一标准,性价比才是真的牛。
举个例子,去年我们服务的一位工科生叫奕阳,本来非常执着UCL,但我们团队经过深入分析后,发证明格拉斯哥大学的机器人方向性价比更高。一方面学费低了快8万,另一方面这个项目跟他想进的方向特别match。
现在呢?人家不仅顺利毕业,还拿到了一个机器人创业公司的offer,工资直接起飞。这哥们儿前两天还给我发微信说:"麦哥,真亏了听你的!"
说到选校,这里给大家甩个最新数据:2024年最新出炉的QS排名里,有超过47%的英国大学的就业力评分都出现下滑。但这个数据千万别盲目解读!因为与其纠结就业力排名,不如看看这些高校里哪些专业是真的能给你的职业发展加分。
我总结几个2024年最容易翻车但也最容易出彩的专业方向:
-
金融科技(FinTech):别看这专业现在到处开课,但实际上像华威、曼大这种老牌名校的金融科技,含金量跟网红专业差太多了。都不用我掰扯,光看校友在伦敦金融城的死亡简历(沾点行业黑话)就知道了。
-
可持续发展:这个方向现在简直卷成狗,但大多数人都在死磕"高大上"的项目。殊不知像萨里、利兹这种学校的相关专业,因为产学研结合得好,毕业生反而更受企业欢迎。我一学生去年就靠这个专业拿到了联合利华的offer,薪资package直接干翻一群G5选手。
-
人工智能:这个就有意思了。现在的人工智能专业就像遍地开花的奶茶店,但真正能做出好茶的没几个。我建议选这个方向的同学,与其挤破头去申请ICL、UCL的AI,不如看看纽卡、南安这些学校的特色项目,人家跟业界合作的项目不要太多。
看到这儿,可能有人要说了:"麦哥,你这不是劝退顶尖名校吗?"
非也非也。我的核心观点是:留学规划不是"简单粗暴"选个学校就完事了。你得把眼光放远一点,多想想毕业后的路怎么走。
记得前段时间有个学生问我:"麦哥,现在这行情,真的还有好出路吗?"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机会肯定是有的,关键是你得有料。就拿我最近服务的一个案例来说,有个90分的国内基础,但居然想转码的文科生,差点没把我的发际线吓到后脑勺。
但经过我们团队半年的铺垫,从编程基础到实习项目一步步来,最后真给她整出了一个"华丽转身",现在在苏格兰一家科技公司干得风生水起。
所以,我今天要分享几个真正能让你在2024年留学申请中脱颖而出的干货:
-
要有亮点项目背书 现在光有高GPA已经不够看了。我最近指导的几个成功案例,都是在项目经历上下了大功夫。比如一个UCL计算机专业的offer,就是靠着Github上的开源贡献拿下的。这年头,没点真功夫,光靠包装可不行。
-
差异化竞争思维 你得学会用数据说话。比如我一个今年服务的案例,通过量化分析自己在创业项目中提升的营收数据,成功打动了LSE的招生官。现在人才市场卷成这样,没有数据支撑的经历都是在耍流氓。
-
"软实力"要硬 记住一个铁律:好的offer是要有故事的。我今年帮一个学生申请爱丁堡大学,最后拿到了带奖学金的offer,就是因为她把自己组织志愿者活动的经历,跟专业方向完美结合起来。这就叫有故事!
最后,我想说的是,别把留学当成终点,它更像是一个新起点。我从业这13年,看过太多留学生的不同人生轨迹。有人在海外扎根,有人学成回国,但最后过得好的,都是那些心中有明确目标的人。
这话可能有点老生常谈,但作为一个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这么多年的老人,我觉得还是得说:与其纠结"值不值",不如想想"怎么让它值"。无论是留学英国、美国,还是新兴的加拿大、新加坡,选择权永远在你手里。
其实留学就像一场马拉松,重要的不是起跑有多快,而是你得知道自己要跑向哪里。如果你现在就在为留学这事儿发愁,欢迎来找我聊聊,看看咱们能不能一起规划出一条最适合你的路。
毕竟,我可不想再看到有人拿着金钱和青春去"赌"未来。在留学这条路上,每一步都得走得扎实,这才是真正的留学"黄金思维"。
麦叔做留学13年,经手的留学案例实在太多了, 特别整理了100+篇名校留学经验+我个人的留学认知。
如果在未来两年你在考虑孩子留学的事情,不妨先加下我的个人微信:****maigaof或maigaoone或maigaot****。回复数字「100」领取麦叔**《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
围观麦叔微信朋友圈
看点不一样的留学行业观察、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