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选校暗坑:选调生政策下的名校差异,刚坑了我一个UCL的学生
最近我的一个UCL毕业的学生发来消息,说要给我画个圈。
这位准留学生当初非要选UCL,说什么"G5院校含金量高",结果现在发现想报北京选调生,UCL竟然不在认可名单里!
笑死,你们知道现在选调生考试有多卷吗?作为从2011年就开始带留学生的老人,我经历过无数次政策变迁。
特别是这两年,北上广选调生政策对海外院校的认定标准,简直是在玩"乾坤大挪移"。
来,我给大家扒一扒2024年最新的"选调生政策"那些事。目前,全国已经有9个省市向留学生开放选调生申请通道,包括北京、上海、广东、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四川和重庆。
但是!这里面有个致命的坑,就是各地对海外院校的认可名单,简直是"天差地别"。
就拿最热门的北上广来说,认可的海外院校数量就能看出门槛差异:
-
北京:90所(严进严出,一看就很"北京")
-
上海:73所(中规中矩,典型海派作风)
-
广东:60所(数量虽少,但都是实打实的好学校)
这数据可不是我随便说的,全都来自2024年北京、上海的选调生公告和2023年广东的公告。
这些年,我看着好些优秀的学生,就因为没有提前研究这些政策,白白错过了机会。
比如去年我遇到的一个学生,布里斯托大学毕业,成绩相当不错。在我从业的第12个年头,看到这样的案例还是忍不住想叹气 - 布大明明QS排名在50开外,但偏偏被北京纳入了认可名单,而LSE这样的G5院校反而没能入选。
这里面的门道,说出来你可能都不信。
我记得2019年带过一个学生,当时我刚好从业第8年。那会儿他纠结要不要去LSE,最后因为想回北京发展,硬是放弃了LSE的offer。现在看来,这位学生的选择简直是神来之笔...
要说最搞笑的,就是四大留学目的地的认可情况了。
先说英国。你们觉得G5含金量高?抱歉,在选调生这个圈子里,这个逻辑可能要反过来看。我2017年就发现这个问题了,那会从业第6年,就见过好几个G5毕业的学生栽在选调生政策上。
拿伦敦政经(LSE)来说,作为G5成员,在北京选调生名单里连个影都没有。反而布里斯托这种QS50开外的学校,在北京选调生名单里过得可滋润了。
上海和广东倒是都认G5+王爱曼组合,广东还额外认可了布大,简直就是给G5院校开了个"后门"。
澳洲这边就更有意思了。2024年QS排名一飞冲天,这波"澳洲制造"把传统名校的人都看懵了。
北京和上海直接认可了澳洲QS前50的院校,这操作可以说是相当给面子了。广东那边稍微挑剔点,就莫纳什大学不太对眼,其他基本都收了。
再看看我们的近邻。香港那边,北京的态度可以说是"一国一校",就认港大一个主。上海好歹认了港前三,广东更是敞开怀抱要了港前五。
去年有个学生问我香港读研的事,我说你要想回内地当公务员,你这选校可得好好研究研究。这事我现在记得特别清楚,因为正好是我从业第12年遇到的第一个案例。
新加坡这边倒是稳得很,国大南大这"新二"组合,横扫北上广,三地都给面子。这么多年带学生申请下来,选新加坡的基本都不会在选调生这个环节栽跟头。
要说这些政策背后的门道,那可太有意思了。记得2015年,当时我从业第4年,就遇到一个案例...
那个案例让我印象深刻,一个国大的学生,成绩、背景都相当不错,居然在笔试环节就挂了。后来我才发现,光盯着学校认可名单是不够的,选调生考试本身的难度也在逐年上升。
所以我今天专门给大家整理了一份"北上广三地共同认可"的英澳港新院校名单,这可以说是最保险的选择了:
英国:牛津、剑桥、帝国理工 澳洲:澳国立、悉尼、墨尔本、新南威尔士、昆士兰 香港:香港大学 新加坡:新加坡国立、南洋理工
但是要提醒25Fall准备出国的同学,这些院校的申请难度都不小。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准备:
-
选校策略要精准。别光看QS排名,一定要对照选调生认可名单。
-
提前关注申请时间。很多热门项目的申请截止时间都在12月份,晚了就没名额了。
-
重视学术背景。这些学校的录取标准一直在提高,光有语言成绩是不够的。
-
做好两手准备。就算录取了理想院校,选调生考试本身也需要充分准备。
最后,我建议大家密切关注各地选调生政策的变化。选调生考试不是一锤子买卖,需要通盘考虑,综合规划。要想在这条路上走得稳,光有一个好学校是不够的。
如果你正在规划留学,不妨先想清楚未来的发展方向。毕竟,选调生只是众多职业选择中的一条路。
关键是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这才是留学规划的核心。
我是麦高,加我微信聊聊你的问题
扫码加微信,回复100,限时领取**《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