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市场暴雷:英国急了,美国傲了,澳洲笑了!
这两天有个情况让我头皮发麻。作为一枚老留学人,我得给各位家长和同学们划重点了。
说到这个市场有多诡异,我先给大伙爆个料:上海一所顶级国际学校的招生官最近私下跟我吐槽:"麦哥你是不知道,往年这会儿我们早就要挂出'报名已满'的牌子了,今年倒好,愣是招不满..."
这事儿搞得我整个人都不好了。
要知道,国际学校可是留学市场的风向标,它们可是给牛津、剑桥、帝国理工这些顶级院校提供生源的"预备队"。现在连预备队都在掉队,这是什么节奏?
深挖了一下,发现问题可不止这么简单。
北京、上海这些一线城市的顶级国际学校,往年都是提前一年就满员的主儿,现在居然还在招生。更要命的是,二线城市的国际学校更惨,有些班额只招到一半就黄了。
这背后有两个超劲爆的原因:
第一个,是资金链的问题。
一个学生从国际高中到海外本科毕业,保守估计也得300万起步。这笔钱对很多家庭来说已经从"肉疼"变成"骨疼"了。
我前两天刚接触一个家庭,家长苦笑着说:"麦老师,再这么烧钱下去,我家就从中产变成平产了。"
更要命的是第二个原因 - 留学性价比正在被重新定义。
一位资深HR前几天给我爆了个猛料:"现在连UCL(伦敦大学学院)的硕士回来都不一定能秒进大厂了,你敢信?"
我最近接触的几个985高校的应届生也证实了这一点。一个学生手握6个offer,结果简历投出去跟石沉大海似的。
这让很多准备出国的家长不得不重新思考:在就业已经如此内卷的情况下,花300万去镀金,真的值得吗?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接下来,我要跟各位分享更劲爆的数据和内幕。比如为什么英国大学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大的生源危机?
为什么澳洲大学看似红火实则暗藏玄机?这些留学市场的地震究竟意味着什么?
说实话,有些数据看得我直冒冷汗。作为一个天天跟数据打交道的留学顾问,我发现这一波留学市场的洗牌,比想象中还要猛。
先说英国。去年英国留学生人数暴跌4.8%,
这数据看着还不算吓人,但内情够劲爆的:中国学生才是最稳的,就掉了5000人左右。印度和尼泊尔那边直接腰斩,跌幅超过50%,这操作看得我直呼好家伙。
最搞笑的是英国大学们的反应。QS前50的学校还能稳住,50-100名的学校已经开始慌得飞起。
你看看这些学校的骚操作:伯明翰、格拉斯哥、南安普顿、利兹,这些往年都是稳坐钓鱼台的主儿,今年申请人数直接断崖式下跌。
还有个事儿特逗,QS100开外的学校现在都玩起了"降维打击"。诺丁汉、谢菲尔德这些学校急得直跳脚,开始疯狂放水捞人。连预科项目都不好使了,我一个学生吐槽说:"麦哥,现在这些学校给offer,比发传单都积极。"
美国那边的情况更是"刺激"。记得2017年的时候,美高留学生能达到35000人,简直美滋滋。结果现在倒好,连一半都不到了。Trump那波操作把很多家长都整怕了,现在2.0版本马上要来,这游戏怕是要玩得更大。
说个特搞笑的事,我最近遇到好多AP体系的学生,原本冲着美国去的,结果集体转向杀去英国、香港和澳洲。就跟商场大甩卖似的,人往哪儿跑就往哪儿跑。
加拿大现在更是玩出新花样。拒签率飙升得跟火箭似的,搞得我一学生吐槽:"旅游签证被拒就算了,学签都给我拒了,这不是想把人往澳洲赶吗?"
有意思的是,就在各大留学市场玩命PK的时候,澳洲那边倒是稳如老狗。不过我得提醒各位家长,这个"稳"字后面藏着不少猫腻。等我讲到后面,你们就知道这个坑有多深了。
有个现象我必须得说道说道。最近我遇到一个学生让我挺触动,这孩子GPA 3.9,雅思7.5,简直就是留学申请模版选手。结果人家来找我不是问去哪个学校,而是问:"麦哥,我该不该留学?"
就这个问题,我得给各位算笔账。这13年的从业经验告诉我,现在留学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史诗级重构。
先说澳洲,表面上看是最稳的选择,但内地里门道多着呢。澳洲大学玩的是"宽进严出"的套路,进去容易,但想毕业可就没那么简单了。我一个学生在墨尔本读书,给我发消息说:"补课费都快赶上学费了,这是上大学还是上补习班啊?"
更狠的是,学校的导师还跟补课机构勾搭上了。你说这不是把学生往绝路上逼吗?花了几百万,毕不了业,找不了工作,过几年学历还贬值,这不是把钱往水里扔吗?
但最让我寒心的是中产家庭正在遭遇的困境。前段时间我碰到个老客户,当年送孩子出国时腰杆笔直,现在为了供留学,房子都抵押了。
中产家庭确实是被压榨的最狠的,富人有资本,穷人有补助,偏偏中产处处都得"真金白银"往外掏。
那现在到底该怎么办?作为一个过来人,我给各位支几招:
-
如果非要出国,现在就得精打细算了。比如英国那边,虽然QS前50的学校竞争激烈,但反而是最保值的选择。
-
关注新兴专业和交叉学科。我最近帮一个学生申请AI+金融的项目,这种紧跟市场的专业,再贵也不愁出路。
-
提前做好就业规划。别以为拿个offer就万事大吉了,现在留学更重要的是为未来铺路。我的一个学生去年就因为提前规划,在英国实习期间就拿到了大厂offer。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留学这事儿已经不是简单的砸钱就能解决的问题了。在这个市场大洗牌的节骨眼上,比拼的不是谁口袋更深,而是谁的路走得更明白。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别让恐慌影响判断,也别让从众蒙蔽双眼。留学这事儿,得先想明白"为什么去",再研究"怎么去"。
麦叔做留学13年,经手的留学案例实在太多了, 特别整理了100+篇名校留学经验+我个人的留学认知。
如果在未来两年你在考虑孩子留学的事情,不妨先加下我的个人微信:maigaof或wordsunny001。回复数字「100」领取麦叔**《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
**
**
围观麦叔微信朋友圈
看点不一样的留学行业观察、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