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本身是一场大型骗局!

老麦
2025-04-12
4 阅读
留学
就业
名校
投入产出比

图片

图片
加过麦叔V:maigaof,就会知道我的朋友圈有多炸裂
图片
****

今天要跟大家聊个real talk。

作为一个从2011年就开始带学生留学的老人,看着一拨又一拨学生前仆后继地往国外冲,我的心情真是五味杂陈。

图片

最近我发现个有意思的数据 - 2023年世界500强企业在英招聘的中国留学生比例,比去年直接腰斩。

我有个学生混迹UCL商学院毕业群,去年的就业数据简直吓人 - 入职投行的比例从前年的35%暴跌到去年的18%。

"麦哥,我可不信,你这不是危言耸听吗?"

不是我危言耸听,而是市场真的变了。记得去年我遇到个皮实的学生,高考完就嚷嚷着要去LSE念金融,说要学成归来当人上人。

这让我想起2021年那会儿带过的一个学生,当时也是一腔热血要去LSE。现在呢?

回国后monthly还没到2万,每天忙得像陀螺一样,还得花时间给学弟学妹们修改简历赚外快。

真相是什么?留学这个游戏里,真正能玩得转的可能就20%。

我手上有组2022年的统计数据:英国G5名校的中国留学生,毕业一年后能在世界500强就职的比例只有23%,而且这还是含了家族企业内推的案例。

但现在市面上的留学宣传,简直魔幻得不要不要的。什么"去了UCL就能内推高盛""伦敦商科随便学,毕业年薪100w起步",我都想问问这些传谣的,你家住月球吗?

其实留学市场现在就像个巨大的流量池,各路玩家都在里面捞金。一个普通留学中介,一年光是文书改写费就能收入七位数。

而那些所谓的"海归精英"们,回国后开个语言培训班、做个留学咨询,靠割自己的学弟学妹韭菜。

但我不是来当destructor的。

作为一个看着无数家庭为留学压力喘不过气的见证者,我觉得是时候把这些藏在冰山下的真相讲出来了。

接下来,我要给大家扒一扒这个行业最深的几个坑。相信我,这绝对是你在其他地方看不到的干货。

图片

说到坑,第一个就是"名校情结"。有个叫梓涵的学生,985本科毕业,放着国内券商的offer不要,非得去英国读个master。

为啥?就因为UCL排名高。结果去了才发现,专业课程设置跟自己职业规划完全不match,最后毕业就业效果还不如国内本科同学。

这事让我想起一个数据:2023年QS排名前20的英国大学,平均每个项目国际生占比高达76%。

而顶级商学院里中国学生占比甚至突破50%。你们感受下这个数据什么概念 - 一个班30个人,15个都是我们中国人。这還談什麼國際化視野?

第二个大坑是投入产出比。现在留学成本直接起飞,一年学费+生活费保守也得40w up。

我一个学生在伦敦念市场营销,光房租一个月就要1500镑,这还是合租。按现在的汇率,一年下来差不多要砸50w。

但是回报呢?我最近做了个小调查,统计了手上100个2022年毕业的学生案例。

数据显示:70%的人毕业后年薪不到25w,而且这还是在北上广。扣除留学成本,至少要工作3-4年才能回本。简直是在赌未来。

第三个坑,也是最隐蔽的 - 课程质量。有个学生在我这边做career planning的时候吐槽:"麦哥,这课程含金量还不如B站上的公开课。"这话虽然扎心,但真不是没有道理。

我最近研究了下2024年入学的几个热门项目。发现很多学校为了创收,把1年制项目改成了1.5年制,美其名曰"增加实践环节"。

但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多交半年学费。这种operation,狗看了都摇头。

而且现在很多专业的master项目,基本就是本科课程快进版,创新内容少得可怜。一个UCL的金融系学生私下吐槽说:"感觉在读本科4.0版本。"

说到这儿,我必须要提醒各位考虑出国的朋友:别被那些花里胡哨的宣传忽悠了。留学这事儿,性价比才是王道。

图片

那到底怎么避坑?在送走3000多个留学生后,我总结出几个实战建议,今天无偿分享给大家。

第一,别被"名校光环"迷了眼。伦敦政经的金融硕士,确实是块金字招牌。

但实际上,每年从这个项目毕业的中国学生超过200人,你觉得人人都能进高盛摩根吗?真实数据是:2023届毕业生中,只有15%进入了投行。

记得我一个2022年的学生,明明本科金融专业基础扎实,非要去读UCL的创新创业,就因为UCL排名高。结果毕业后求职碰了一鼻子灰,最后还是回老本行做金融,浪费了一年时间和50万学费。

第二,一定要做好前期调研和规划。我这13年来最心疼的就是那些"裸跳"的孩子。

什么是裸跳?就是没有任何准备,看到别人申就跟着申。结果到了国外傻眼了:专业不对口、课程跟不上、实习找不到、工作没着落。

有个案例特别典型。去年有个复旦毕业的高材生,国内某四大实习经历漂亮,非要去LSE读传媒。

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想换个跑道。等他花了40多万读完,才发现传媒行业的entry level工作,工资还不如他本科毕业能拿到的offer。

第三,别迷信"海归"这个标签。现在国内海归遍地都是,光有个海外文凭已经不够看了。

我最近做了个统计:近三年从英国名校毕业回国的学生中,有35%在毕业一年后选择了考公务员或事业编。这说明什么?说明纯靠海外学历已经很难在就业市场上取得优势了。

记住,留学不是万能钥匙,而是一个需要精心规划的投资。投资之前,你得问问自己几个问题:

  • 这个专业在就业市场上真的有需求吗?

  • 我的职业规划需要这个学位吗?

  • 学费和时间成本能在未来3-5年内回收吗?

  • 我在目标院校的项目里有什么独特竞争力?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留学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选对路子,它能让你职业发展快人一步;选错了,就是高价买了张"镀金文凭"。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大家看清留学背后的真相,做出理性的选择。有问题随时来找麦哥聊,评论区见。


麦叔做留学13年,经手的留学案例实在太多了, 特别整理了100+篇名校留学经验+我个人的留学认知。

如果在未来两年你在考虑孩子留学的事情,不妨先加下我的个人微信:****maigaof或maigaoone或maigaot****。回复数字「100」领取麦叔**《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

图片

图片

围观麦叔微信朋友圈

看点不一样的留学行业观察、动态

图片

← 返回列表

适合阅读人群

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