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花费128万,却在国内面试时被985应届生吊打:这届海归怎么了?

老麦
2025-04-13
6 阅读
海归就业
商科留学
学历贬值
职场竞争
国际教育

图片

图片
加过麦叔V:maigaof,就会知道我的朋友圈有多炸裂
图片
****

海归神话破灭:你还在为出国镀金吗?

"海归"这个曾经让人羡慕的头衔,现在正在变得越来越水。尤其是商科、文科的留学生,你们可能要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那张国外文凭,正在贬值。

数据不会撒谎,2022年就有超过80万留学生选择回国。80万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三个清华大学的毕业生总和。当"海归"变成了街边便利店一样随处可见,它的含金量自然就大打折扣了。

还记得十年前吗?只要在简历上写个"海归",HR的眼睛就会放光。企业争抢海外留学生,就像春节抢红包一样热情。为什么?因为那时候的海归,代表着稀缺的国际视野和先进的管理理念。

可现在呢?我最近接触的一个求职者钱晓雨就在抱怨:"我花了将近100万在英国读了个商科硕士,回国后面试十几家公司,HR居然问我为什么不考虑国内名校?"这不是个例。

有多少人是冲着"镀金"的目的去留学的?可惜,当镀金的人太多,金子也会变得不值钱。尤其是商科、文科,市场早就饱和了。许多家长还在砸锅卖铁送孩子出国,却不知道这可能是一场注定要亏本的投资。

现实很残酷:那些高薪职位现在更青睐有实战经验的人才,而不是仅仅有个漂亮学位的"空降兵"。

一个令人心酸的现实是,很多海归刚回国时,工资甚至不如国内重点大学毕业后工作几年的同龄人。

亲爱的准留学生们,在你们规划未来的时候,先问问自己:你是真的需要这段留学经历,还是只是在追逐一个正在褪色的光环?

商科文科海归扎心现状:你以为很值钱的东西,正在贬值

你以为国外商科专业教的都是什么?无非是欧美那套商业模式和管理理念。回国后呢?发现这些理论跟中国市场就像两个平行宇宙。

前两天一个从伦敦商学院回来的学生找我咨询,她说:"老师,我在英国学的品牌营销案例全是欧美品牌,回国后发现连抖音带货都看不懂..."

听完我都想笑,这不就是花了50万去国外学习怎么做一个与中国市场脱节的营销人吗?

文科专业的海归更惨。我的学生李思雨,从哥伦比亚大学新闻专业毕业,回国后应聘某媒体,结果主编直接说:"你对国内新媒体生态了解多少?会不会短视频运营?懂不懂直播带货?"一顿灵魂拷问之后,高分段位的海归瞬间变成了职场小白。

更扎心的是,国内高校的竞争力正在崛起。清北复交的毕业生不仅专业能力强,还对中国市场了如指掌。你花大价钱买来的"洋思维",在他们面前可能还不如一个接地气的本土案例管用。

记住我说的话:留学不是镀金,而是增值。如果你只是为了那张文凭,那就是在花钱买了个"职场鸡肋"。

一个上海交大的应届生告诉我,他们班出国读研的同学回来后,有三分之一的人工资还不如他这个本科直接工作的。

有人说我说话太狠,但我要告诉各位家长:与其花几十万让孩子出国"镀金",不如先想想这笔钱能不能真的帮孩子在职场上站稳脚跟。顶级商学院的文凭固然耀眼,但如果不能转化为实战能力,那就只是一张非常昂贵的白纸。

"我们院校的排名很高啊!""QS排名前50呢!"听到这种话我就想笑,亲爱的,你是准备靠排名单挑职场吗?雇主更在意的是你能为公司创造多少价值,而不是你的学校在哪个榜单上排第几。

海归翻身攻略:不想当职场水货,这几招你必须懂

那么问题来了:海归就真的无路可走了吗?当然不是。但你必须改变思维方式,开始做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事情。

作为一个每年要帮几百个留学生做职业规划的"毒舌"导师,我来告诉你们几个实用的"救命招":

第一招:实习为王。 别跟我说什么"我要专注学业"。在国外读书期间不积累实习经验,回国后就等着被HR嫌弃吧。前几天我一个学生曾佳慧,在读UCL期间成功拿下了汇丰银行伦敦总部的实习,现在回国直接被某券商高薪录取。人家为什么要她?因为人家有实战经验,不是温室里的花朵。

第二招:研究接地气的课题。 我真的受够了那些只会搬运国外教材的留学生。我问你,你研究的课题能不能解决中国企业的实际问题?一个学生杨天宇就做对了,他在LBS读书期间专门研究中国新零售,现在成了某电商巨头的数字化转型专家。

第三招:建立你的差异化竞争力。 海归遍地走,凭什么要你?我的学生赵明远就很聪明,他利用在英国读书期间建立的人脉,专门做中英企业的商务对接,现在年薪轻松过百万。这才是真正用好了海外资源。

最后,送给还在留学路上和即将留学的同学们一句话:留学不是你职业生涯的终点,而是起点。如果你还在幻想着拿个文凭就能走上人生巅峰,那我建议你省省这个钱,在国内好好工作可能收获更大。

与其花钱买一个光环,不如花时间打造真本事。相信我,职场不相信眼泪,但相信能力。想在2025年的职场站稳脚跟,就得学会用战略眼光规划自己的留学之路。

别再做职场韭菜,做一个有实力的海归精英。如果你想知道更多职业发展的干货,欢迎来找我聊聊。

记住,我说话是毒了点,但都是为了让你少走弯路。这个时代,最大的善意就是不遮掩残酷的真相。


麦叔做留学13年,经手的留学案例实在太多了, 特别整理了100+篇名校留学经验+我个人的留学认知。

如果在未来两年你在考虑孩子留学的事情,不妨先加下我的个人微信:maogaoiii或****maigao06。回复数字「100」领取麦叔**《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

图片

**

图片

**

围观麦叔微信朋友圈

看点不一样的留学行业观察、动态

图片

← 返回列表

适合阅读人群

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