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红利没了?呸!乱说!
最近我有点火大。
一个学生家长来找我咨询,说他在某个公众号看到"留学红利已死"的文章,都开始动摇要不要送娃出国了。
我一听就笑了:这帮人怎么又开始搞事情了?
说真的,13年的留学规划经验告诉我,这种"留学无用论"基本都是不懂装懂的外行在唱衰。
就像2020年疫情期间,多少人信誓旦旦地说"留学寒冬来了",结果呢?数据会说话:2022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达到66.12万,比2020年的45.09万硬生生涨了近50%。
但我得说,现在的留学确实跟以前不太一样了。还记得2019年那会儿吗?留学生回国基本就是香饽饽,大厂开价就是30-40k起步。
现在确实没那么夸张了,但这真不是留学不值钱了,而是整个就业市场都在调整。
去年我这边一个案例,男生,某985本科毕业,去伦敦UCL读了商科硕士。
回国后第一份工作offer是22k,他爸妈可不乐意了,觉得这跟国内应届生工资差不多。结果你猜怎么着?
这孩子进去没半年,因为能熟练对接海外市场,直接空降到公司的国际业务部,半年后薪资翻倍,还加配了期权。
说实话,现在很多家长都有个误区:总盯着第一份工作的工资看。但留学就像一手好牌,关键是你得会打。
在我看来,留学的价值从来不是短期回报,而是给你一个更高的职业天花板。
有人可能要说:现在国内高校的国际化程度也不低啊,干嘛非要花大价钱出国?
且听我给你算笔账:首先,一个人的视野格局,真不是看几本原版教材、上几节全英文课就能培养出来的。其次,在跨文化环境里摸爬滚打的经历,才是你最值钱的资产。
就拿我现在服务的一个新加坡定居客户来说,人家公司要求:不是看你有没有留学背景,而是看你能不能Handle跨国团队,能不能做全球市场。
这些,都是在国内课堂里学不来的真本事。
最近我注意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一线城市的大厂,正在悄悄调整他们的人才筛选策略。
表面上看,他们似乎不再那么热衷于海归,但实际上是在寻找能真正解决问题的复合型人才。
举个例子,去年年底我这边一个学生,在英国读的AI专业硕士。
毕业时其实手上有两个offer:一个是某互联网大厂的算法工程师,另一个是一家AI医疗创业公司。薪资差了能有50%。但你猜他最后选了哪个?对,创业公司。
为什么?因为这家创业公司正在开发面向欧美市场的医疗AI产品。他们不仅需要这个学生的技术能力,更看重他在英国积累的医疗行业知识和对欧美医疗体系的理解。
结果三个月后,这个学生已经成为公司的核心人才,负责对接几个重要的国际合作项目。
说到这儿,我必须要提醒各位:现在选专业真的要擦亮眼睛。光选个热门专业可不够,得看这个专业能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复合竞争力。
比如现在市场上特别火的AIGC方向,我就发现很多学生在申请时陷入一个误区:只盯着纯AI专业。
但其实,AI+传统行业的人才缺口可能更大。我最近服务的一个客户,是澳大利亚某高校AI+金融的项目,今年招生规模扩大了40%,就是因为市场需求太旺盛了。
还有一些冷门但含金量很高的新兴交叉专业,比如可持续发展金融、数字健康管理、智慧城市工程等。
这些专业虽然名气不大,但就业前景特别广阔。原因很简单:市场需要的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而不是纯粹的技术工具人。
有意思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留学生的另一个特质:适应力和学习能力。
想想看,一个人能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适应并取得不错的成绩,这本身就说明了什么?这正是企业最看重的能力之一。
说到学习能力,我得给大家分享一个有趣的观察。我发现最容易在职场上绽放的留学生,往往不是那些成绩最好的,而是那些善于捕捉机会的。
前段时间,我一个学生,在美国读的传统能源工程,但她特别聪明,在学校期间主动选修了一些新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课程。
现在回国后,直接被某新能源车企看中,成为技术转型的核心人才。这位学生后来告诉我:"麦哥,在国外最大的收获不是专业知识,而是学会了怎么抓住市场机会。"
留学的价值,说到底是给你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就拿企业选人来说,现在强调的是"全局思维"和"国际视野"。
这话听起来虚,但实际上特别实在。
比如我另一个在英国读市场营销的学生,回国后接手了家族企业的海外业务,三年就把欧洲市场做到了行业前三,为什么?因为他懂两边的商业逻辑和文化差异。
当然,我得说句实在话:留学确实不是人人都合适。
如果你连为什么要出国都说不清楚,那还是先想明白再说。但对于那些有明确目标的人来说,2025年的留学机会可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
现在全球产业升级的速度特别快,很多新兴领域都在抢人才。
像新能源、数字经济、生物科技这些领域,人才缺口都特别大。更重要的是,这些领域都需要具备国际视野的人才。
所以,与其纠结"留学红利还在不在",不如先问问自己:"我想在哪个领域发展?需要什么样的国际经验?"留学从来就不是简单的学历提升,而是一次重新定义自己的机会。
看准了方向,留学给你带来的可能远不止是一份好工作,而是一个更广阔的人生舞台。
对了,最后提醒一句:选择留学项目时,一定要对标未来3-5年的行业发展趋势,而不是盯着眼前的热门榜单。
因为等你毕业时,市场需要的可能已经是另一批人才了。
麦叔做留学13年,经手的留学案例实在太多了, 特别整理了100+篇名校留学经验+我个人的留学认知。
如果在未来两年你在考虑孩子留学的事情,不妨先加下我的个人微信:maigaof或wordsunny001。回复数字「100」领取麦叔**《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
****
围观麦叔微信朋友圈
看点不一样的留学行业观察、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