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了?国企和央企不认可海外一年硕了?真相是……

老麦
2025-04-13
4 阅读
留学
就业
国企
海归
职业规划

图片

最近我的微信都要炸了,一堆学生和家长焦虑地问:"麦哥,听说国企和央企不认一年制海外硕士了?这是真的吗?"

图片

啧啧,又来了,这种制造焦虑的谣言每隔几个月就要出来遛遛。作为从2011年就开始带学生的"老麦",我先说个事儿给你们压压惊。

前两天,我的一个学生安琪(化名)给我发微信。她是我2018年送去爱丁堡读一年制市场营销硕士的,现在在某央企的人力资源部门做HR。

"麦哥,现在可太好玩了,我这边收到好多咨询,问我们是不是不认一年制了,"安琪在语音里笑得直不起腰,"我就纳闷了,我自己就是一年制毕业的,现在还负责招聘呢,我难道要开除我自己吗?"

这事儿把我也逗乐了。但笑归笑,还是得给大家把这个事儿说明白。

"不认可"的说法根本就是对就业市场的误解。确实,现在国企央企的名额少了,录取确实更卷了。但这跟一年制还是两年制没有任何关系,而是整个就业市场都更卷了。

就拿安琪他们单位来说,今年一个岗位收到的简历,比疫情前翻了三倍还多。无论你是海外留学生,还是国内211毕业的,进去都不容易。除非是几个特殊情况:要么你是真的牛校(比如LSE、UCL这种),要么家里在体制内有资源。

但最搞笑的是什么?很多人因为这种谣言,放弃了自己的优势赛道。明明是能在外企市场上吃香的海归,非要去卷体制内的那点名额。这不是舍近求远吗?

想听听我那些一年制毕业的学生们现在都在干啥?且听我给你们一个个扒出来。听完你就知道,问题从来不在学制,而在你选择的赛道是否正确...

图片

说到赛道选择,先给大家讲个我的学生嘉嘉(化名)的故事。2021年从曼彻斯特大学金融硕士毕业,一毕业就赶上了"最难就业季"。

家里人给她安排了个"稳妥"的国企机会,天天催她去。结果这姑娘倔,非说要先试试投行。正好我让她联系了另一个学生,在摩根士丹利的师姐。这不,现在在香港做得风生水起,年薪直接干翻当年那个国企机会的三倍。

前两天还跟我说:"麦哥,当时要不是你拦着,我现在可能还在国内那家国企每天盯着Excel做表,工资到手1.2万。"

再说一个,温斯顿(化名),22年毕业于华威大学数据分析,一年制。他爸妈也想让他回老家考公务员,我直接给他介绍了一个在字节的师兄。现在不仅在字节做得嗨,还经常帮我分享一线互联网的招聘信息。

知道为什么要给你们讲这些案例吗?

因为留学生回国最大的悲哀,就是把自己限死在一条最卷的赛道上 - 考公考编进国企。

都出国见过世面了,为啥非要把自己困在一个地方?你的优势是什么?

  • 双语能力

  • 跨文化沟通

  • 国际视野

  • 海外人脉

说真的,这些优势放在国企里有多少能用得上?10%都不到!

很多家庭总觉得要"稳"。可你想过没有,在这个时代,所谓的"稳",可能恰恰是最大的"不稳"。

前阵子看到个数据,冲击够不够?2023年,中国海归总数达到365万,但其中超过60%选择了外企、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为啥?因为聪明人都知道,海归的优势在哪儿!

图片

那些动不动就说"一年制水硕在国内没人要"的言论,我都想问问:你是在哪个平行宇宙看到的数据?

来,麦哥给你们上个数据课:

国内985和211的毕业生加一起,每年占应届生比例不到6%。而海归群体占比也就9%出头,其中还包括不少国内顶尖高校的学生选择出国深造。就这么点比例,你跟我说没人要?逗我呢?

去年我有个学生,伯明翰大学一年制市场营销硕士毕业。面试欧莱雅的时候,HR直接对他说:"我们就喜欢你们这种海外背景的,对品牌营销的全球视角特别有帮助。"

结果他爸妈非让他回老家考事业单位。我真是气不打一处来,这不是把宝马当毛驴骑吗?

说到这儿,我必须要说一个残酷的真相:

现在限制你发展的,往往不是你的学历够不够、一年制认不认,而是你和家里人的思维方式。我见过太多英国G5、澳洲八大的优秀毕业生,被家里人的"稳定思维"给毁了。

我的一个学生,UCL一年制计算机科学,毕业时拿到了腾讯和阿里的offer,结果他爸妈说:"这些互联网公司不稳定,容易裁员,还是考公务员吧。"

你们猜结果如何?现在都2024年了,人还在家考公,啃老啃了两年...

反观另一个例子,我22年送去巴斯大学的学生雨晴(化名),一年制管理学硕士。毕业后先去了普华永道深圳所,干了一年,现在刚跳槽到新加坡,年薪直接翻倍。

看到差距了吗?

关键是什么?是你如何利用你的海归身份和国际视野。你是要把自己放在一个能发挥优势的赛道上,还是硬要往最拥挤的赛道上挤?

图片

所以,老麦今天就把话放这儿了:

与其担心什么"一年制认不认"的伪命题,不如好好想想怎么玩转你的留学优势。给你三个实操建议:

  1. 认清你的优势赛道 你是海归,别跟国内考研的学生抢饭碗。外企、互联网、咨询、投行、快消,哪个不比挤破头去考公更香?我那些在德勤、安永、PwC的学生,哪个不是一年制毕业的?人照样每年给我介绍师弟师妹。

  2. 合理规划时间 很多人觉得一年制学习"太赶"。讲真,这恰恰是你的机会!早毕业一年,就等于早一年进入职场,早一年获得经验和跳槽机会。一年能学到多少,真的就取决于你的时间规划和学习态度。

  3. 放大格局,别被锁死 我经常跟学生说:回国不是你唯一的选择。很多一年制的学生在英国工作一两年后,不是去了香港就是去了新加坡。有的甚至通过外企内部调动去了欧美。这才是海归该有的国际视野!

最后,我想对正在被这个问题困扰的同学们说:

你在国外读书的时候,怎么没见你焦虑一年制学位"含金量"问题?为什么回国了反而患得患失?你该焦虑的是怎么在最短时间内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而不是在网上看那些以讹传讹的帖子。

记住啊,混得好不好,从来不是学制决定的,而是看你选对赛道没有。在对的赛道上,一年制海归照样能干翻一群人;在错的赛道上,你读两年三年都是白搭。

别再给自己设限了。这个世界那么大,机会那么多,你的优势那么明显,干嘛非要把自己困在一个小格局里?

最后我想说:你留学的时候,不是信誓旦旦说要去看看更大的世界吗?那别回来就给自己戴上镣铐。

放手去闯吧,你比你想象的要优秀得多。这话我作为带过上千名留学生的"老麦",对天发誓,每一个字都是掏心窝子的实话!

图片

图片

我是麦高,加我微信聊聊你的问题

图片

图片

扫码加微信,回复100,限时领取**《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

图片

分享

图片

收藏

图片

点赞

图片

在看

← 返回列表

适合阅读人群

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