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录取名单曝光:985已沦为陪跑!
上个月我团队一位UCL的学生,卡着提交选调生简历的deadline问我:"麦哥,我这个学校进体制内靠谱吗?"
作为一个从2011年就开始跟各类用人单位打交道的老留学顾问,我直接给他甩出一份刚整理好的2024年留学生就业大数据。三所世界500强top企业,11个省市选调生名单,再加上我手里100+留学生就业案例,一手数据干货直接招呼上去。
特别是针对体制内那块,看到数据的哥们下巴都要掉了:"这也太real了吧!"哈哈,看来今天这波操作值得跟各位好好唠唠。
这条归国就业之路,看着是一条普通的职业选择,但里头门道可多了。体制内、国央企、私企,咋选?去哪儿?定位准了,每年能省下少说几百万的试错成本。
最近和几个刚回国的学生聊天,发现他们对就业选择都有点纠结。有同学纠结要不要去清水衙门熬资历,有人死磕着国企综合部的机会,还有人拼命往BAT怼简历。
说真的,作为一个见过无数留学生回国就业案例的老兵,我得说:你的学校对口什么赛道,门儿清着呢。
来,今天咱就扒一扒体制内这个坑,不是,这个"条件最优化的就业选项"。
先说选调生这条路。兄弟姐妹们,现在的选调生已经不是你爸妈那个年代的选调生了。2024年的数据刚出炉,光是国际四大排名前100的高校毕业生就占据了大部分名额。这是什么概念?
就拿广东定向选调来说,他们明确列出了60所海外院校,而且还都是什么level的?哈佛、斯坦福、MIT、牛津、剑桥......这阵容,爱了爱了!港城市、港科技、港理工,新国立、南洋理工全都有,简直就是一份全球名校优选榜单。
不过啊,各位准备冲刺的同学先别慌。你以为有个名校学历就稳了?Too young too simple啊!我去年带过一个伯克利的高材生,光会背条件可不行,人还得有两把刷子。
不过话说回来,各地的选调生门槛还真是一地鸡毛。麦哥在这行摸爬滚打13年,就没见过这么花样百出的条件。
比如北京,要求是软科前100,上海是四大排名前50的合集名单,整了个73所学校。别笑,这已经算明确的了。
还有地方更硬核,比如四川非要把四大排名都合到一块儿,找出同时排在前50的大学,这操作直接把人卡得死死的。但人家还说了句公道话:"其他院校只要是紧缺专业也行。"这波还算讲理。
我记得去年带过一个伦敦政经(LSE)的学生孙淼琳(虚构),拿了两个一等奖学金,结果发现自己的学校在某个省的选调生名单里压根没影。最后咱俩琢磨了一下,转战另一个省的选调,现在人家都入职一年多了。这就叫因地制宜,见招拆招。
说到国企央企这块,那可更有意思了。最近各大央企、国企都陆续公示了2024届毕业生的拟录用名单。不是麦哥说,这些名单就跟股市K线一样,得好好琢磨琢磨。
来看看国家电网这个大佬。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排名第一,稳得不能再稳。2024首批录用留学生320人,你猜怎么着?英国留学生133人,澳洲55人,香港54人。这数据说明啥?说明人家就好这一口儿。
再看中石油,2024年总部校招拟录用及递补共45人,其中境外高校的13人占比28%。13位留学生里,4名来自英国,4名来自香港。港英组合在央企这个赛道上简直就是躺赢。
有意思的是中石化,2024年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录用了34个海外高校的学生。美国12人,英国8人,香港4人。啥意思?美英港铁三角,稳得很。
不过你要以为光有个好学校就万事大吉了,那可就naive了。去年我遇到一个米兰理工的学生,硕士毕业,专业对口,结果愣是在面试环节栽了。
为啥?因为人家央企要的是能干活的,不是来给你练手的。
从拟录用名单来看,综合软科世界排名及QS世界排名,排名全球前100大学的毕业生确实更容易受到用人单位青睐。但名单中也出现了很多非前百院校,这说明排名并非是企业招聘的唯一标准。
还有个有意思的发现,所有录用者最低学历都是硕士。这说明啥?硕士学位都快成了进国企央企的入场券了。我记得在我刚入行那会儿,本科生也还能冲一冲,现在这行情..."卷"这个字已经不足以形容了。
说完了体制内和央企国企,咱们来聊聊民企私企这个江湖。这个圈子里,麦哥见过太多有意思的case了。
你要说华为、腾讯、阿里、字节这些大厂,那可都是留学生的香饽饽。特别是他们的海外业务部门,简直就是给海归量身定做的。但有个事儿得跟各位提前说清楚:别以为你拿个海外文凭就能横着走,人家HR才不吃这套。
记得去年我带过一个英国G5毕业的学生,面试前信心满满,觉得凭自己的学历一定能进互联网大厂。
结果面试官一个问题就把他问懵了:"你觉得我们的核心业务是什么?"这哥们支支吾吾说不出来,当场就凉了。
所以说,面试表现特别重要,你得让HR看到你的真本事,不是光看你那张漂亮的文凭。
猎聘发布了一份《2023海外留学人才就业报告》,里面有个数据把我都看乐了。
知道企业在招聘网站上最愿意主动沟通的是哪些大学的毕业生吗?前五名被英国和澳大利亚包圆了:悉尼大学、UCL、新南威尔士、格拉斯哥和曼彻斯特大学。
澳洲这边还有墨尔本、昆士兰、莫纳什三所大学杀进前20。香港的几所名校也不甘示弱,港大、港中文、港城大、港理工全都挤进去了。
在这份TOP20榜单里,英国院校独占9个名额,澳洲5个,香港4个。这说明啥?说明英澳港毕业生是国内民企私企最爱招的。这可不是我说的,是实打实的数据摆在这儿。
不过啊,在我看来这些榜单也就是个参考。从我13年的从业经历来看,成功的案例往往不是死盯着学校排名,而是找准自己的定位。比如前年我帮一个昆士兰大学的学生,专门冲着某家外企的东南亚业务去的,结果人家现在都升team leader了。
其实归根结底,不管是体制内、央企国企,还是民企私企,最重要的还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就像我常跟学生说的:找工作就跟谈恋爱一样,得是双向奔赴才行。
最后给各位支个招:不管你是哪所学校毕业的,找工作之前先摸清楚用人单位的门道。别一头扎进去才发现水太深,那可就真叫做无用功了。
这年头,光拼学历已经不够看了,得让人家看到你的真本事。所以各位海归的小伙伴们,回国找工作之前,还是得好好琢磨琢磨,究竟是要走哪条路。
顺带说一句,如果你正在为工作发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困惑。毕竟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对吧?
麦叔做留学13年,经手的留学案例实在太多了, 特别整理了100+篇名校留学经验+我个人的留学认知。
如果在未来两年你在考虑孩子留学的事情,不妨先加下我的个人微信:****maigaof或maigaoone或maigaot****。回复数字「100」领取麦叔**《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
****
围观麦叔微信朋友圈
看点不一样的留学行业观察、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