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120+万去英国读本科,回国月薪不到1万,还不起房贷!

老麦
2025-04-12
4 阅读
英国留学
教育投资
中产家庭
职业规划
留学回报率

图片

昨天又见到一个"学霸家庭"破产的消息,那段时间泪奔的心情,我到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

要说这位家长,那真是卷到了极致。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给娃报了新概念英语,初中就考过了雅思6.5,到了高一就搞定了A-level。

家里头为了孩子上英国名校,掏空了六个钱包,卖了两套房,就差没去卖肾了。

图片

谁知道最后孩子回国后,月薪还不到一万,连房贷都还不起...

我去年刚好遇到这个学生,当时就忍不住问了一句:"你说实话,值吗?"

"麦哥,实不相瞒......"他叹了口气说,"我感觉自己就像是被关在了金丝笼里。家里的钱都砸在我身上了,我现在连换工作都不敢,生怕工资少了,房贷断供。"

说真的,从业13年来,这样的案例我看了太多太多。最近这两年,留学这趟"英国梦"的列车,真是把不少中产家庭给撞得人仰马翻。

来看组最新数据:2024年英国本科一年学费+生活费,没有30万根本下不了场。按四年保守算,至少120万起步。这还不算前期各种"必须"要上的课外补习、语言培训、夏校冬校,那又是一个无底洞。

但讲真,这些钱都算小事。大事是什么?是你得接受一个残酷的现实:留学的黄金时代,真的已经翻篇了。

我记得2011年刚入行的时候,随便一个海归,回国基本上都能拿到BAT的offer,工资起步就是同龄国内毕业生的2-3倍。那会儿人们看到海归,眼神里都带着光。

但现在呢?前两天和某南方知名房企的HR聊天,他说了句让我冷汗直冒的话:"麦哥,现在找工作,我宁愿要个清北复交的,也不想要那些水掉渣的英国水硕。"

这一波市场反转,我是亲眼目睹的。最近三年,但凡是抱着"花钱买未来"心态去英国的中产家庭,基本都踩了坑。为什么?因为大家都忽略了一个超级重要的真相...

图片

什么真相?就是现在的留学生,已经被重新定价了。

来,我给你看组触目惊心的数据:2023年英国接收的中国留学生比2019年暴增了65%。光是伦敦大学学院(UCL),中国学生就占了总人数的20%以上。这是什么概念?就是你在UCL的走廊上转一圈,差不多碰到的每5个人里就有1个是国人。

更刺激的是什么?某些二三线英国院校的国际学生,中国人占比都快到50%了。这是教育,还是生意?我都不好意思说。

在我从业第12年(2023年)遇到一个案例,简直把我整不会了。有个英国某校的招生官说漏了嘴:"你知道吗?我们学校现在就靠中国学生交的学费养活整个研究生院。"这大实话一出,我直接社死。

但最要命的是什么?是现在的留学含金量严重两极分化。

第一种是真·精英,我管他们叫"留学基本法选手"。语言就是人家的零门槛,专业知识过硬,社交能力一流,去了以后基本都是系里的佼佼者。毕业后不是被顶级投行抢,就是被四大疯抢。这批人,说实话,牛得不要不要的。

第二种,才是大多数人的真实写照 - 我给他们起了个名字叫"镀金打工人"。家里东拼西凑供他们出国,自己回来后月薪1万2,天天焦虑得睡不着觉。前两天刚遇到一个2022年毕业的学生,家里卖房子送他去的UCL,现在在广州一家小公司做运营,薪资待遇还不如他高中同学在国内读完985来得高。

有人可能要说了:麦哥,你是不是太悲观了?

我真不是悲观,我是怕了。2024年开年到现在,我已经遇到5个从英国某Top30院校毕业的孩子,回国后工资都没过万。他们那个学校一年综合花销30多万啊!投资回报率直接击穿地板。

现在的留学市场,最大的坑是什么?是很多中产家庭,正在用一线城市的房子,去换一个含金量还不如国内二本的英国文凭。

前段时间,有个在英国读教育的女生问我:"麦哥,我感觉自己好像进了一个圈套。"我说咋啦?她说:"我看班上的同学课间都在讲中文,老师PPT上的英文还没我6级考试时候见的词难...这种课程含金量,真的对得起一年40万吗?"

唉,听到这话,我满脑子都是当年那些"卷教育"卷到破产的家庭...

图片

所以,现在的中产家庭到底该不该送孩子去英国读本科?

说实话,这事真不能一刀切。在我从业第13个年头,我总结了一个"麦氏三要素"法则,帮大家看清是否适合本科留学:

第一,孩子的能力要真够。 不是说你雅思考了7分,A-level全A就够了。现在的关键是,你得有独立生存的本事。去年我有个学生,在UCL读书期间,靠自己本事拿了两份高质量实习,毕业后被德勤London办公室直接收了。为啥?人家的核心竞争力不是分数,而是真本事。

但反过来,我也见过太多技能为零的"混日子型"留学生,除了每个月打游戏花掉家里3万块,啥也没学到。这种,还真不如在国内读个正经本科,起码省下这100多万,够在一线城市付个首付了。

第二,家庭经济要经得起折腾。 千万别听什么"卖房保前程"的鬼话。在我接触的近千个案例里,但凡家里卖房送孩子出国的,90%都后悔了。

我给大家一个实在的公式: 英本四年总支出 ≤ 家庭年收入×2 如果超过这个比例,就要非常谨慎了。毕竟留学费用天天在涨,英镑汇率一波动,就能让你肉疼好几年。

第三,一定要有Plan B。 这个是我在2021年(从业第10年)总结出来的铁律。比如去年我遇到个学生,他在选校时就做好了两手准备:如果毕业后英国工作签证不过,就直接回国考研。最后还真用上了这个备选方案,现在在清华读研,找工作时反而比他那些留英的同学更吃香。

讲点实在的,现在留学最大的坑是什么?是很多人把"镀金"当成了"镀层金",结果发现那玩意儿连金粉都算不上。

所以,给中产家庭的建议是:

  1. 考虑本科国内读,硕士再出国,既省钱又能保证教育质量

  2. 如果非要本科留学,起码得让孩子在高中阶段就培养独立能力

  3. 别迷信那些所谓的"牛剑预备课程",与其花50万上课,不如让孩子去实习或做项目

最后,我还是那句肺腑之言:留学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比起盲目跟风,不如踏踏实实地先问问自己:"咱家真的适合在本科阶段就把所有子弹打光吗?"

回头看我这13年的从业经历,最心疼的就是那些被"留学梦"压垮的中产家庭。

各位看官,千万记住:比起一张国外文凭,孩子的核心竞争力才是最值钱的啊!

图片

图片

我是麦高,加我微信聊聊你的问题

图片

图片

扫码加微信,回复100,限时领取**《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

图片

分享

图片

收藏

图片

点赞

图片

在看

← 返回列表

适合阅读人群

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