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正在流失人才,连马斯克都坐不住了!
最近硅谷又在搞事情了。马斯克这位硅谷顶流突然在社交媒体上连发两条推文,喊话要放开高科技移民。
这事儿看似简单,但我作为从业13年的留学规划师,第一反应就是:这波节奏不简单。
先说个劲爆的。就在上周三,马斯克直接在推特上放了个大招:"优秀工程人才短缺是限制硅谷发展的根本因素"。
这哥们儿第二天又补了一刀:"如果美国强迫世界上最有效的人才为别人效力,那就是自己作死。"这话说的,够狠。
但是等等,为啥马斯克突然对移民政策这么上心?要知道,现在可是特朗普的MAGA(让美国再次伟大)支持者最敏感的时候。
我给大家爆个料,根据最新数据,2023年美国H-1B签证的中签率已经降到了50%左右,这意味着即便你是顶尖名校毕业的理工科大神,想留在硅谷工作也得看运气。
而且现在的情况比我2018年带学生申请时还要复杂。
那会儿工签拒签率是24%,到了2019年是21%,已经够呛了。但现在的情况是:不光中签难,就连想申请的机会都不好拿。
有意思的是,共和党内部对这事儿的态度也开始分化了。
Todd Young这位共和党参议员放出话来:"打击非法移民和引进高科技人才是两码事,这两件事我们都能干。"这话听着怎么这么耳熟?对,这不就是经典的"鱼和熊掌我都要"吗?
但是别高兴太早,现在局势比较微妙...
说到微妙,就不得不提一个有趣的现象。
就在前几天,我刚和一位在Meta工作的学生视频,他说现在硅谷的印度裔工程师都在疯传一个段子:"马斯克是来自南非的移民都能当CEO,凭啥我们就不行?"
这事儿还真把传统右翼给惹毛了。
特别是那位叫Laura Loomer的政治活动家,直接开喷:"美国是欧洲白人建立的,不是给来自印度的第三世界侵略者的。"
这话说的,我都替她尴尬。在我13年的从业生涯中,见过不少印度工程师,人家的算法能力那叫一个扎实。
来看组最新数据。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报告,在美国科技公司担任高级工程师的人才中,超过60%是具有移民背景的。
而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这个比例更是高达70%以上。这些数据说明什么?说明现在的科技创新早就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了。
记得去年我有个学生,斯坦福CS(计算机科学)毕业,简历漂亮得不得了,结果因为H-1B没抽中,只能回国创业。
现在他的AI创业项目在国内已经完成B轮融资,估值过亿。这事让我想起一句老话:人才这东西,不是你不要他,他就没地方可去。
而且现在共和党内部也在偷偷改变主意。
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根据最新的麦肯锡报告,到2025年,美国科技行业的人才缺口预计将达到85万人。这个缺口,光靠本土人才是填不上的...
说到人才缺口,不得不提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现在硅谷的大公司都在玩一个新花样:把研发中心开到加拿大温哥华和多伦多。
为啥?因为加拿大的移民政策比美国开放多了。谷歌、微软、亚马逊,都在加拿大疯狂扩张,就是为了抢人才。
有数据为证:2023年,仅温哥华一地的科技岗位增长就超过30%。而且加拿大政府还推出了"全球人才签证",两周就能搞定工作许可。这操作,不得不说真是高明。
回到美国这边。最近和几个硅谷的HR聊天,他们私下都在抱怨:招人太难了。
一个资深工程师的职位,以前投简历的有一半是国际生,现在基本上都不来了。为啥?还不是因为签证政策太不确定。
但是,变化正在悄悄发生。就在上个月,一个重要的法案在众议院提出:《高科技人才竞争力法案》。
这个法案提出要为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的国际学生提供直接的永久居留途径。
虽然还在辩论中,但这个信号很重要:连传统保守派也开始意识到,在人工智能时代,人才才是真正的战略资源。
所以,马斯克这波操作,与其说是在谈移民政策,不如说是在点醒美国政界:在全球人才争夺战中,政策保守就是在自断手脚。
最后说句实在话:作为一个留学规划师,我觉得现在是最好也是最糟的时代。最好的是机会前所未有,最糟的是不确定性也前所未有。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人才永远都是稀缺资源,而聪明的国家,一定会想办法留住人才。
这场全球人才争夺战,才刚刚开始。
麦叔做留学13年,经手的留学案例实在太多了, 特别整理了100+篇名校留学经验+我个人的留学认知。
如果在未来两年你在考虑孩子留学的事情,不妨先加下我的个人微信:maigaof或wordsunny001。回复数字「100」领取麦叔**《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
****
围观麦叔微信朋友圈
看点不一样的留学行业观察、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