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房送女去澳洲,100万打水漂,我劝这位家长好好看看!

老麦
2025-04-12
3 阅读
留学规划
教育投资
澳洲留学
专业选择

图片

最近有个留学生因为生活费问题怼爹的事儿在网上炸了锅。我作为从2011年就开始带学生的留学规划师,这事儿说真的一点也不意外。这几年类似的事情见得多了,只是没闹到网上来罢了。

图片

有个去年找我求助的学生,家里砸锅卖铁送他去了某英国G5名校。结果这位少爷在那边月花3万,还嫌生活质量太低。我听完差点没气笑了 - 兄弟,你知道现在国内应届生平均工资才多少吗?

但我今天不是来吐槽的。最近知乎上一个问题可把我给整不会了:"普通家境,出国需要卖房,值不值得留学?"

这事儿真不是简单说值或不值的问题。作为一个带过上千学生的老人,我想聊点干货。

先说个残酷现实 - 2024年的今天,连很多有钱人都开始纠结要不要送娃出国了。最近接待的一个家长,西安某500强企业高管,年收入七位数,愣是跟我聊了三次才下定决心让孩子出国。

你说他是因为掏不起钱吗?不是。他是嗅到了一个信号 - 海归的投资回报率正在断崖式下跌。

这事儿说来有点意思。2015年那会儿(我从业第4年),我手里一个英国华威大学的金融硕士毕业生,回国后三个offer起步价都是税前25w+。现在呢?同样的专业和学校,能拿到18-20w的offer就算不错了。

但更要命的是,现在留学成本翻了将近一倍。就拿美国常春藤盟校来说,一年总花费基本都要上70w-80w了。英国好点,但一年怎么也得40w往上走。

所以现在的普通家庭面临的困境是:投入更大,回报更低,风险更高。

搞笑的是,现在很多留学中介还在忽悠家长说"某某学校毕业就能年薪50w起步"。真要这么简单,我这13年也不会看着那么多血淋淋的教训了。

好在我这些年也看到不少成功案例。说个去年刚有好结果的学生 - 家里确实卖了房子送她去英国读书。但最后不仅工资不错,还通过工作机会在深圳买回了房子。凭啥她就成功了?下一部分我来好好说道说道。

图片

接着说那个在深圳翻身的学生。我管她叫阮雨晴,2021年找到我时,家里刚卖了武汉的一套房子。那会儿我刚好从业第10年,看多了太多"卖房留学"的故事,坦白说,一开始我都不太想接这个case。

但雨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首先,她超级清楚自己要什么。不像有些学生,动辄就说要去UCL、LSE,问他们为什么,就跟复读机似的:"听说很好啊。"

她的目标是曼彻斯特大学的供应链与运营管理专业。为啥?因为她发现一个数据:2020-2023年,大厂供应链相关岗位的薪资涨幅能干翻90%的工种。而且深圳这些年在狂砸钱布局供应链产业集群,人才缺口巨大。

这姑娘还真是个狠人,为了申请,直接跑去某跨境电商实习了半年,专门负责东南亚供应链。就这份实习经历,就让她在后来的求职季里甩开一大波竞争者。

说到这儿,我得提醒各位一个残酷现实:现在的留学,真不是有钱就能玩得转的。

我最近接了个学生,北京某985本科,家里富得流油。这位少爷申请了十几个商科项目,最后连个top50的offer都没拿到。为啥?因为除了成绩单上那几个数字,啥亮点都没有。

反观雨晴,她在曼大的第一学期就找准了方向:一边疯狂参加企业来学校办的supply chain论坛,一边死磕Python和SQL。这些都是什么?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必备技能。

记得去年(我从业第12年)碰到另一个学生家长,也是打算卖房送孩子出国。一聊才知道,孩子想去美国读传媒。我直接给他放了个大招 - 2023年美国传媒专业留学生回国后的就业数据。

那个数据简直惨不忍睹:超过60%的人找工作时不得不转行,而能进大厂传媒岗的连5%都不到。最后这位家长悬崖勒马,改成了数据分析专业,现在在某外企做得风生水起。

所以,卖房留学到底值不值,真不是看你家里能不能凑够这笔钱,而是要看你能不能在"市场需求"和"个人规划"之间找到一个黄金交叉点。

现在很多人总觉得:"出国镀个金,回来好找工作。"拜托,现在是2024年,不是2004年了。你要真这么想,怕是要在"毁三代"的路上狂奔了。

图片

第三部分(共4部分)

听我说了这么多血泪史,肯定有人想问:"麦哥,那到底什么样的卖房留学是值得的?"

来,我给你们捋捋这些年看到的几种典型案例。

第一种是"精准狙击型"。2019年(我从业第8年)遇到个学生叫顾明远,家里卖了苏州的一套房去英国读人工智能。但这孩子牛就牛在,申请前就把英国工签政策研究透了。他发现一个关键点:英国人工智能专业的PSW签证续签成功率高达85%。

这意味着什么?只要你够优秀,留在当地工作几年不是梦。果然,这娃现在在伦敦某科技公司做算法工程师,年薪6万镑。按现在的汇率,那套房子两年就回本了。

第二种我管它叫"曲线救国型"。有个2022年的学生,家里卖了杭州的房子让她去美国读商科硕士。但这姑娘没跟风去读金融,而是选了商业分析,还特意选了个靠近汽车城底特律的学校。

为啥?因为她发现个规律:美国传统车企在疯狂转型电动化,但偏偏缺懂数据分析的华人人才。现在她在某车企做数据分析师,年薪9万美金。关键是,人家那边房价比国内便宜多了,工作一年就买房了。

但我也见过太多"头脑发热型"。2017年(我从业第6年)遇到个改变我很多看法的案例。那家长卖了房子送独生女去澳洲读教育,美其名曰"环境好,毕业还能移民"。

结果呢?那孩子读了一年发现自己根本不喜欢教育行业,想转专业却又受限于当地政策。最后忍痛退学回国,白花了将近100万。

记得2020年李克强总理说过一个数据:全国有6亿人月收入不到1000元。这话什么意思?就是说,在中国,一套房子真的太重要了。它不仅是一个家庭的立足之本,更是最后的保障。

所以我说,卖房留学必须要有一套靠谱的"ROI方程式"。这个方程式里要包含:目标国家的就业政策、目标专业的就业前景、个人能力与兴趣、当地房价与收入比、行业发展趋势等等。

有时候我在想,为什么现在这么多人热衷于卖房留学?核心原因可能是觉得国内太卷了,想找条新路子。但问题是,你不能为了逃离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就盲目跳进一个更陌生的竞争环境啊。

图片

那么问题来了:想卖房留学的家庭,到底该怎么规划?

结合这13年的经验,我给大家几个实操建议:

首先,一定要研究清楚"专业红利期"。举个例子,2021年我遇到个学生,非要去美国读石油工程,还打算卖房。我直接给他看了数据:全球能源转型加速,传统能源专业的就业机会在逐年萎缩。最后他改读了新能源材料,现在在某新能源车企做得风生水起。

其次,盯准"政策窗口期"。比如英国现在的PSW政策简直不要太香,但谁知道这个政策能持续多久?我的建议是:如果打算卖房留学,最好选择那些留学政策相对稳定的国家。日本就是个好例子,虽然它不是最热门的留学目的地,但人家的留学政策从来都是一根筋走到底。

第三,死磕"专业硬实力"。现在留学生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就是除了那张文凭,啥都没有。我有个学生去年在英国读数据科学,课余时间考了AWS认证,还自学了三个主流数据库。结果秋招季节,三个offer随便挑。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留学必须要有"B计划"。我经常跟学生开玩笑说:留学就像谈恋爱,不能押宝一个人,要给自己留条后路。具体来说,就是要在申请时就规划好如果海外发展不理想,回国的路该怎么走。

说到这儿,我想起2014年(我从业第3年)的一个学生。他家里卖了房子送他去美国读CS,但他愣是在第一年就开始研究国内的就业市场。后来美国机会不错,他没回来;但如果美国不行,他在国内互联网公司的实习和各种比赛获奖也够他找份好工作了。

所以,卖房留学这事儿,关键在于:你得跟这个时代谈谈条件。

现在的留学市场,早就不是"有钱就能搞定"的时代了。它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远征,需要充分的准备、精准的判断和灵活的策略。

我最近常跟家长说一句话:留学不是终点,它最多算是一个新起点。但如果这个起点是用全家的积蓄换来的,那就更需要慎重。毕竟,人生不能只有A面,没有B面。

至于那些还在纠结要不要卖房留学的家庭,我的建议是:先想清楚你家孩子的留学是为了逃避还是进取。如果是为了逃避,那就是在用一个坑填另一个坑;如果是为了进取,那就好好研究一下这篇文章说的那些门道。

记住,选择永远大于努力。但正确的选择,往往来自于充分的准备。

图片

我是麦高,加我微信聊聊你的问题

图片

图片

扫码加微信,回复100,限时领取**《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

图片

图片

← 返回列表

适合阅读人群

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