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名校计算机专业毕业,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真没想到啊,2024年的计算机专业求职季,居然把我这个老江湖都整不会了。
上周,一个哥大CS硕士来面试,简历上明晃晃写着ACM金牌、谷歌实习,结果八家大厂全军覆没。
这哥们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麦哥,我真的不挑了,能给个机会吗?"
说句实在话,从2011年入行到现在,我就没见过这么惨烈的行情。当年我还在某大厂当面试官的时候,985计算机系的应届生,随便来一个都是几十万年薪起步,都是HR追着喊"收了收了"。
而现在?让我给你爆料一组最新数据:今年有超过40%的CS专业TOP30院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还在海投简历。而且别以为留学镀金就能躺赢,我最近遇到的留学生求职者里面,不少人已经把工资预期从40万降到了20万,有些甚至愿意接受15万的offer。
这事说起来真是魔幻,我手上有个清北CS博士的case,人家三年前保研的时候,导师就放话"毕业随便挑offer"。前两天这哥们给我发微信,说已经开始考虑中小城市的国企了。一个TOP2的CS博士,硬生生从风口顶端跌到谷底,这事我真得好好聊聊。
讲个更魔幻的,前两天我一个客户,某TOP5商学院毕业的研究生,放着投行offer不要,非要转码。我问为啥,人家说"看到大佬们都在搞AI,觉得金融没前途"。结果现在?那些被他放弃的金融岗现在人挤破头都要进,IT岗位却在各种"优化"。
最近这段时间,我接到太多求助电话了,有刚毕业的,有转行的,甚至有在大厂干了五六年想出来看看的。大家都在问一个问题:麦哥,IT这行,还能干吗?
说实话,作为一个从业13年的留学规划师,我得负责任地说一句:这事真不简单。今天,咱们好好聊聊这个话题,我要拿出点干货,说说这届IT人到底怎么了,未来该怎么办。
其实吧,现在这个情况跟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还真有点像。当时我在美国读书的学长给我讲过,那会儿硅谷的码农们,今天还在谈股票期权怎么换法拉利,明天就在收拾纸箱子走人。
这事说起来有意思。前两周我刚帮一个2011级的老学员接待他儿子,看到他家小孩选专业那叫一个笃定 —— "死磕CS,别的都不考虑"。我就逗他:"现在形势这么差,你就不怕吗?"
这孩子可给我上了一课:"麦哥,你看现在ChatGPT多火,以后AI肯定是风口。"
我差点没笑出声。说真的,在我入行第五年,也就是2016年的时候,我也遇到过一模一样的对话。那会儿大家都在说VR要改变世界,结果呢?现在VR团队都快被优化没了。
但我不能说这孩子想法不对,因为确实,现在找工作最难的反而是那些最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为啥?因为卷得太狠了。
举个例子,去年我手上一个清华计算机系的学生,国内夏令营被七八个顶尖高校同时抛出橄榄枝,最后选了Top2读硕士。按理说这种背景,出来随便找个大厂躺平它不香吗?
但真到找工作的时候,他直接就傻眼了。一个岗位投简历的,光计算机相关专业的985硕士就能从早排到晚。更别提还有一堆从金融、物理、数学转码的大神在疯狂内卷。
最搞笑的是啥?有个面试官问他:"你们专业今年到底有多少人啊?感觉每个面试的都是你们学校的。"
这事让我想起了我从业第八年,也就是2019年时遇到的一个案子。当时有个家长问我:"现在学AI是不是就稳了?"我说您要这么想就太简单了。你猜现在那个报了AI专业的孩子怎么样?今年毕业,投了100多份简历,连个面试都难约。
最近这一个月,我接触了差不多50个找工作的IT应届生。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些本来规划得特别好、从大一就开始准备实习、刷题、竞赛的同学,反而更容易陷入焦虑。
为啥?因为按照他们原来的轨迹,确实是稳进大厂的节奏。但现在倒好,原来的敲门砖突然不好使了。寒假实习被毙了,春招连面试机会都少了,暑期实习更是扎堆被毁约。
有个学生给我发微信说:"麦哥,我都开始怀疑人生了。我GitHub上的代码stars比系里80%的人都多,竞赛拿过两个金牌,成绩也是前10%,为啥找个工作这么难?"
说实话,看到这些消息我也挺心疼的。但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必须说:现在这个情况,真不是你们的问题。
那到底该怎么办?作为一个帮学生规划了13年的老麦,我得说点实在的。
第一个忠告:别被ChatGPT这些热点带歪了节奏。
前两天跟一个在谷歌工作的校友聊天,他说了句大实话:"现在那些天天嚷嚷着All in AI的企业,有一半连AI的边都没摸到,纯粹是蹭热度。"
这让我想起2011年刚入行时的一个case。那会儿"移动互联网"刚兴起,一堆传统企业往简历上写"移动互联网转型",结果招来的程序员天天写Excel模板。你们别笑,现在有些所谓的"AI公司",真实工作内容跟AI的关系,可能还没你们用的ChatGPT密切。
第二个建议:别把自己框死在"码农"这个身份里。
记得我从业第七年,有个交互设计专业的学生来找我,说想转码。原因是看到程序员薪资高。我当时就问她:"你确定你是喜欢编程,而不是喜欢高薪?"
现在她在一家游戏公司做技术美术,年薪比一般程序员还高。为啥?因为她把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编程技能结合起来了。这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所以,与其死磕算法题,不如想想你除了写代码还能干什么。产品经理、技术运营、开发者关系......这些岗位现在可都还缺人。我有个2015年就开始跟我做规划的学生,现在在某大厂做DevRel(开发者关系),收入照样不差,关键是坑少竞争也没那么激烈。
第三点建议:别总盯着BAT。
最近我遇到好多学生,简历上写的目标公司清一色都是大厂。讲真,这跟当年大家都往银行、国企挤没什么区别。但你要知道,GDP的70%都是中小企业贡献的,机会也在这里。
我去年帮一个浙大毕业的学生内推,他最后去了一家做智能制造的公司,薪资不比大厂低,关键是整个技术团队就30多人,机会多得是。今年他都已经带团队了。
说到这儿,我得提醒一句:选工作要看远不要看近。记得我从业第十年时,遇到一个学生放弃了字节的offer,去了一家中型半导体企业。当时大家都说他傻,现在呢?人家都升到技术总监了,而他同届进大厂的同学,现在有一半在被迫"主动调岗"。
最后,我想说一个可能会让大家不舒服的事实:未来十年,程序员这个工种的人口红利期可能真的过去了。
但这不意味着IT行业就没机会了。恰恰相反,真正的机会才刚刚开始。我最近接触的几个猎头朋友说,企业最缺的其实是懂技术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所以,比起整天刷题,不如多想想怎么把技术跟实际业务结合起来。
记住一句话:专业永远不会饭桶,饭桶的是在这个专业里面一辈子只会一招吃遍天下的人。
对了,有同学可能会问:那现在还要不要学计算机?
我的建议是:如果你是真的热爱编程,那就上。但如果你只是为了钱,好好想想,这个世界除了写代码,可能还有更适合你的路。
毕竟,你的能力边界在哪里,你的职业天花板就在哪里。这可不是随便刷几道算法题就能改变的。
我是麦高,加我微信聊聊你的问题
扫码加微信,回复100,限时领取**《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