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回国求职实录:海归学霸惨遭20家央企拒绝,背后原因令人意外
"今天收到一个学生的求助,他刚从英国某TOP30商学院毕业,手握金融硕士学位,结果投了20多家央企全军覆没。我看了他的简历和求职策略,只能说这孩子把能踩的坑都踩了个遍。"
作为从业13年的留学咨询顾问,我见过太多类似的案例。留学生回国找工作,总觉得手握海外文凭就万事大吉。殊不知央企招聘里暗藏的门道,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就拿最近火热的央企招聘来说。国资委发布了最新一批优质品牌央企名单,立刻在留学生群体中引发热议。但大家追捧的背后,有个残酷现实:很多留学生连基本的简历关都过不了。
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搞清楚央企的用人逻辑。很多学生觉得央企"老旧保守",其实恰恰相反。就拿中粮集团来说,他们的金融板块特别注重创新能力,去年录用的留学生里,有一位就是凭借在伦敦读研期间做的金融科技创业项目打动了面试官。
而最近,我们团队帮助一位UCL金融硕士成功拿到某央企offer的案例,更是印证了这一点。这位同学最初的简历写得中规中矩,重点全放在学历和实习经历上。经过我们指导,他把在英国做过的一个ESG投资分析项目重点展示出来,结果第一轮面试就获得了面试官的青睐。
说到这里,不知道大家对央企招聘的真相,是否有了新的认识?接下来,我想跟大家分享几个在央企求职中极易被忽视的关键点...
说实话,看到不少留学生因为准备不当错失机会,我是真的心疼。但与其在这里感慨,不如给大家分享一些实用干货。
今天就拿最受欢迎的几家央企来举例。比如国家电力投资这样的新型央企,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发展势头迅猛,目前业务已经覆盖47个国家。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们特别青睐有海外背景的人才,因为需要懂得国际规则的人才来推动海外新能源项目。
再说中国远洋海运,每年招聘规模在1400人左右,但很多留学生光看到"海运"两个字就直接跳过了。其实人家最缺的就是既懂商业模式,又能用外语和海外客户无障碍沟通的复合型人才。
说到这里,不少人可能要问了:"麦哥,那到底该怎么准备呢?"
根据我们团队的经验,成功拿到央企offer的留学生,普遍具备这样几个特点:
首先,他们会花大力气研究公司的发展战略和业务布局。就拿中粮这样的央企来说,很多人只知道它是做农产品的,却不了解它在金融投资、地产等领域的布局。那位成功拿到中粮信托offer的英国留学生,就是因为深入研究了中粮的金融发展战略,在面试中才能和面试官有更深入的对话。
其次,他们懂得把自己的海外经历转化为核心竞争力。不是简单地列举实习经历,而是要把留学期间积累的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这些软实力,用具体的案例展现出来。
最后,这些学生对岗位的理解都很深入。比如国家电力投资的海外新能源项目开发岗,他们会特别注重展示自己对国际能源市场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理解。要知道,现在央企最看重的就是专业能力与国际视野的结合。
既然聊到这里,不如再给大家一份"麦高特制"的央企求职实战指南。这些都是我们团队帮助学生拿到offer的真实经验总结。
"面试准备,得讲究个'三步走'":
第一步,把握央企招聘的节奏。很多留学生不知道,像中粮这样的央企,虽然应届生薪资在25-30万区间,还能解决北京户口,但人家的招聘提前批往往在留学生返国前就开始了。所以要提前做好规划,别等到毕业了才着急。
第二步,准备有深度的材料。简历不能只写"精通Excel",得把你在留学期间用VBA开发的量化交易模型详细说说。不能只写"熟悉跨文化沟通",得把你在伦敦商学院带领国际学生团队拿下案例大赛冠军的经历展开讲。
第三步,做好充分的功课。国家电力投资要求雅思6.5分以上?那是基本门槛。你得了解他们在全球47个国家布局的新能源项目,知道他们正在向"全球能源互联网"转型。这才能在面试中展现你的价值。
来看一个真实案例。前段时间有个英国G5高校的留学生,找我们规划央企求职。他的专业背景和实习经历都不错,但总觉得不够突出。我们帮他梳理发现,他在伦敦读研期间,做过一个研究项目,是关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能源投资机会的。
经过精心准备和包装后,这段经历成了他的制胜法宝。因为这正好契合了央企"走出去"的战略需求。最终他成功拿到了理想的offer,年薪做到了他预期的1.3倍。
记住,央企不是你想象的那个"懒散"的国企。现在的央企,在国际化、市场化方面的要求一点不比外企低。但只要你做好准备,这里真的是留学生实现价值的好舞台。
留学生求职规划找麦叔
让找到好工作变得更简单
**
**
围观麦叔微信朋友圈
看点不一样的留学行业观察、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