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立突然整出这么个操作,直接秀翻全场 -:一个本想水硕士的打工人,竟在银行里上起了课!

老麦
2025-04-13
16 阅读
新加坡留学
可持续金融
职场转型
硕士申请

图片

图片
加麦叔V:maogaot的家长,就会知道我的朋友圈有多炸
图片
****

"哥们儿,你这也太狠了吧,好好的工作不要,非得去读什么可持续金融?"

图片

在我从业第13年的今天,还清楚记得当年同事们一脸懵圈的样子。说实话,要不是工作实在太难受,我也不会在2022年搞这么一出"职场大逃亡"。

那会儿公司管理乱得跟狗啃泥似的,项目也是一塌糊涂,整个人都快被996给掏空了。

"麦哥,你说现在工作不好找,但你看看新加坡国立这个项目。"那天晚上,我正一边加班一边怀疑人生,突然收到这么一条消息。可持续发展与绿色金融,这名字听着就够fancy的,一查QS排名全亚洲第一,商科更是霸榜,这不就是我要的台阶吗?

不过说真的,能遇到这个项目纯属意外。那会儿我找了一整晚的各种金融硕士,从CFA到精算,脑子都看秃噜皮了。

结果第二天早上拖着疲惫的身子去见顾问老师,她一个眼神就看出我是来打酱油的。

"看你这样子,八成是想水个硕士混个文凭回来找工作吧?"她笑着说。好家伙,这也太能读心了。不过后面的对话直接给我整懵了。

讲真,我这个经济系毕业的"半吊子",之前连ESG都没听说过,更别提什么可持续金融了。

"你要真想混文凭,大可不必跑新加坡。"她给我讲了个案例,一个去年申请新国立这个项目的学生,本科TOP30,雅思7.5,结果因为缺乏环保和金融实操经验,面试直接被刷。"

这个项目去年招了60个人,印度理工和新国本地精英占了一半,你觉得就你这状态能打得过?"

这话说的,是有点扎心。但奇怪的是,我没觉得被打击到,反而被勾起了兴趣。毕竟谁不想去个牛逼的地方读个硬核项目?再说了,市面上水硕一大把,真要混文凭何必跑那么远。

"行,那咱就来硬的。"我当场就拍板决定要申请。顾问老师都被我的果决吓了一跳,"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首先你得拿下雅思,然后还得恶补金融和环保知识,准备面试..."

"没事,大不了熬几个月夜,总比在公司天天内卷强。"

这话说得轻松,但接下来的故事证明,我是真不知道自己捅了个多大的马蜂窝...

图片

"卧槽,真就顶级商科大学的待遇啊!"

收到offer那天我直接原地起飞。不过现在想来,这项目团队可太狗了,简直是给我挖了个巨坑:新来的application form里特意说明这是个一年制项目,结果到8月底才让毕业,直接把我和大多数央国企的秋招时间给掐掉了。

社会性死亡没关系,学术性死亡更刺激。开学第一周我就傻眼了 - 整个班基本清一色世界百强高校毕业的大佬,印度理工、悉尼大学、多伦多的大神一抓一把。

这阵容看得我这个普通本科生直冒冷汗。

"Welcome to Sustainable Finance," 老师第一堂课上来就是纯英文教学,我差点以为走错了教室。偏偏身边坐着的新加坡本地学霸,全程跟听相声似的,时不时还补两句。那叫一个羡慕啊!

但最狠的还在后头。这项目压根就不是一般的金融硕士,简直是把金融、ESG和可持续发展给缝合在一起,搞出个怪物来。

环境治理、碳排放权交易、绿色债券定价...每一个topic都能把人给整懵。我这个本科学经济的,听得脑袋都快炸了,更别提那些转专业的同学了。

"兄弟,今晚又要熬夜了。"大半夜的图书馆,我们几个内地来的学生互相打气。期中考试快到了,大家都跟打了鸡血似的。其实心里也明白,这哪是在水硕士啊,分明是在给自己加buff,而且是高难度的那种。

最搞笑的是,学校安排我们去新加坡最大的私人银行实习。好家伙,一群半吊子刚学了点皮毛,就得给人家资深banker讲ESG投资和可持续金融,这操作也是没谁了。

但真正让我傻眼的是后来发生的事。大家记住啊,千万别小看任何学习机会。

我当时在银行做research的时候,硬着头皮用蹩脚的英语跟那些新加坡本地的大佬聊天。结果呢,这经历后来在找工作时直接给我开了个外挂。

"你是说你给淡马锡和UBS做过可持续金融的研究?"面试官眼睛都亮了。

这才发现,新国立这波操作属实高明。

表面上是让我们做research,实际上是在给我们铺路搭桥。而且人家考虑得特别周到,知道学生签证每周只能实习两天,干脆就把这个research做成了毕业设计的一部分。

可惜啊,要是早知道会这么硬核,当初就该好好准备准备再来...

图片

真不瞒你们说,在新加坡这一年把我整得又爱又恨。爱的是这地方给的buff实在太强了,动不动就能认识几个行业大佬;恨的是这鬼天气,顶着35度还得穿西装去银行,那叫一个痛苦。

生活成本也是个大坑。Jurong East那边租房,4个人合住一个unit要4000新币。

但凡想省点钱,就得跑到大马的新山去逛超市。刚来的时候我直接把人民币乘以5,看啥都觉得贵得要死。后来发现这样不行,天天算汇率容易把自己郁闷死。

"麦哥,你说我要不要放弃新加坡工作,回国找工作?"一天晚上,室友突然问我。

我当时就笑了:"兄弟,你这不是废话吗?新加坡工签要求月薪6500新币,咱们能拿到这个数都算命大。再说了,你看看现在全球市场,新加坡这边的金融行业也不太好混。"

不过说实话,这一年确实给了我不少意外收获。比如说我以前压根不敢想象自己能用英语跟banker聊专业问题。现在?给我两杯kopi,我能跟你从ESG聊到碳中和,从绿色债券聊到可持续投资。这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像是忽然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结果到头来最坑的是2023年秋招。新国立8月底才让毕业,把我卡在了一个尴尬的时间点:23年秋招的国内大厂基本都要求7月入职,24年秋招又嫌我已经毕业,不算应届生。这操作直接让我社死。

但你们猜怎么着?正因为找工作不顺,我反而有机会去东南亚各地转了一圈。

从马来西亚一路玩到泰国,差点把护照盖满了。说真的,这段经历让我明白了:有时候所谓的"失败",可能是上天给你铺的另一条路。

"搞不好十年后回头看,这一年是你最值的投资。"临走前,我们的program director这样说。当时我还不以为然,现在想想,这老哥说得是真有道理。

从一个想混个文凭的职场菜鸟,到能跟新加坡顶级银行的人谈笑风生,这转变说出去都没人信。虽然花了7.5万新币(但在我从业13年后看来是值得的),熬了无数个晚上,可这一年真的把我的认知给重组了。

最后送给还在纠结要不要出国的朋友一句话:别总盯着那些光鲜的标签和名头,重要的是你能从这段经历里带走什么。

就像新国立这个项目,表面上看是个金融硕士,实际上教会你的是如何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活出自己的精彩。

至于那些说"留学后工作不好找"的言论?我只想说:混日子谁都会,但要真想在职场上有点作为,总得先让自己牛起来不是?


麦叔做留学13年,经手的留学案例实在太多了, 特别整理了100+篇名校留学经验+我个人的留学认知。

如果在未来两年你在考虑孩子留学的事情,不妨先加下我的个人微信:****maigaof或maigaoone或maigaot****。回复数字「100」领取麦叔**《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

图片

图片

围观麦叔微信朋友圈

看点不一样的留学行业观察、动态

图片

← 返回列表

适合阅读人群

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