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票房即将破100亿,收到学生深夜求救:AI来了,我们还要学游戏设计吗?
哪吒电影即将破100亿票房,我的微信就被各路焦虑家长刷屏了。
"学游戏动画还有出路吗?AI都能生成视频了!" "现在投身这个行业,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被淘汰的韭菜?" "老师,你给评评理,我家孩子非要学这个,值得吗?"
看着这些留言,我是真想笑。
且不说《哪吒闹海》这部百亿票房的现象级作品,光是找个镜头给你们解释解释。电影里有个经典场景:哪吒挣脱穿心咒幻化成真身。按理说用AI多简单,一键生成不就完事了?
结果呢?剧组最初真让AI试了,结果惨不忍睹——"哪吒的肉块撕扯出来之后能崩到哪儿算哪儿,场面一片混乱。"这场景最后是团队死磕了整整一年才做出来的。
为什么?因为AI缺的不是技术,而是审美与情感。
说白了,再牛的AI也只是工具,它永远不懂什么叫"既要有美感又要有情绪"。就像你家附近的快餐店,再怎么标准化也做不出米其林的味道。
让我们再看看这部电影的制作规模:全国138家动画公司参与,4000多人投入制作。这告诉我们什么?
不是AI取代了人才,而是行业正在野蛮生长,对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迫切。
说到这儿,我得给各位家长透个底。
在留学咨询这行干了这么些年,我看过太多被"AI取代论"忽悠瘸了的家长。他们放着好好的游戏动画专业不选,非要把孩子往传统热门专业里撞,结果撞得头破血流。
而那些真正懂行的学生是怎么选的?
就拿我们最近服务的一位学生来说。他本科GPA只有3.3,在传统专业根本竞争不过。但因为从小就热爱游戏设计,在B站一直做二次创作,积累了不少作品。最后不仅拿下CMU游戏设计专业的offer,还拿到了3万美金的奖学金。
为什么?因为招生官更看重你对这个领域的热爱和创造力。
现在的游戏动画行业,缺的不是996的码农,而是能把技术和艺术完美结合的全栈型人才。AI确实能生成基础内容,但要做出《原神》这样的爆款游戏,光有AI可不行。
我给你们捋捋这个行业真实的就业数据:
-
Boss直聘上游戏动画岗位的平均薪资比传统程序员还高15%
-
顶级游戏公司的角色设计师年薪轻松破百万
-
一个成功的独立游戏开发者,年收入甚至能达到千万级别
这些数据可不是我瞎编的,都是实打实的市场反馈。
有些家长还在担心孩子学这个"不务正业"。殊不知现在的游戏产业,早已成为全球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支柱。《原神》《王者荣耀》哪一个不是文化输出的标杆?
而且,这个行业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不看重你的学历有多高,而是看重你的作品有多牛。我见过太多顶级游戏公司的大牛,学历普普通通,但因为热爱这个行业,硬是靠实力杀出重围。
说了这么多利好消息,但我还得泼盆冷水。
这行确实香,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吃上这口饭。我见过太多半路出家的,最后都折戟沉沙。为什么?因为他们只看到了表面的光鲜,却忽视了一个关键问题:你到底适不适合这一行?
作为一个在留学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狐狸,我给你们几条实在建议:
第一,光有热情还不够,得有作品。 现在不少学生跟我说"我超爱玩游戏",以为这就够了。拜托,爱玩游戏跟做游戏是两码事。你得拿出点真本事来。比如我之前提到那个申请CMU的学生,人家可是花了两年时间在B站做游戏视频,积累了大量实战经验。
第二,别总想着走捷径。 不少人问我:"麦哥,有没有什么速成班?"我直接给他们泼冷水:"你觉得米哈游的《崩坏》系列是速成出来的?" 这个行业真的不需要投机取巧的人,需要的是能沉下心来打磨作品的匠人。
第三,必须具备复合能力。 单纯画画好已经不够了。现在的游戏美术设计师,得懂技术、懂策划、懂市场。AI确实能帮你生成基础内容,但整合各种元素,打造出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这活儿AI还真干不了。
最后给纠结要不要入行的同学一句话: 与其患得患失地在门口徘徊,不如先看看自己是否真的热爱这个行业。如果你连每天花八小时做游戏都嫌太多,还是趁早另谋出路吧。
但如果你是那种玩着游戏都会思考"这个场景为什么这么设计"的人,如果你是那种看到优秀作品会激动得睡不着觉的人,那就放手去干。这个时代,最不缺的就是机会。
就像哪吒说的:"我命由我不由天。"
你的未来,同样掌握在你自己手里。
麦叔做留学13年,经手的留学案例实在太多了, 特别整理了100+篇名校留学经验+我个人的留学认知。
如果在未来两年你在考虑孩子留学的事情,不妨先加下我的个人微信:maogaoiii或****maigao06。回复数字「100」领取麦叔**《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
****
围观麦叔微信朋友圈
看点不一样的留学行业观察、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