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只盯着QS排名的留学生,正在重蹈覆辙!

老麦
2025-04-13
5 阅读
留学选校
QS排名
职业规划
海外就业
教育策略

图片

图片
加过麦叔V:maigaof,就会知道我的朋友圈有多炸裂
图片
****

"麦老师,我拿到了英国G5的offer,但我妈非让我去澳洲八大,说那边华人多好找工作..."

图片

作为一个从业13年的留学规划师,我已经数不清听过多少类似的纠结。说实话,每次听到这种选校逻辑,我都想笑但又笑不出来。

你以为选校就是看排名?你以为华人多的地方就一定好?你以为G5就是人生赢家?兄弟,你太天真了!

最近收到一堆选校咨询,正好趁这个机会给大家扒一扒留学选校的内幕。别看现在各路留学机构天天忽悠你"强校梦",实际情况比你想象的复杂得多。

记得去年我有个学生,手握曼彻斯特大学和新南威尔士大学的offer,非要去曼大,理由是QS排名高。

结果呢?毕业后在国内金融圈投了67份简历,连面试都没几个。为啥?因为人根本没想明白自己要干嘛。

这事让我想起了另一个反例 - 我的学生韩雨菲(化名)。她放弃了曼大,选择了伯明翰。

现在在英国某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做审计,年薪7万镑起步。为啥人家能成功?因为她吃透了我说的"双轨制选校法则"。

什么是双轨制选校法则?简单说就是:回国党和留外党,压根儿就不该用同一套选校标准!

别跟我提什么澳洲八大、加拿大U15,也别跟我提什么英国G5、美国TOP30。

这些都是留学中介忽悠家长的套路。真正的选校,要从你的职业发展路径反推。

从我13年的经验来看,留学选校主要分两派:回国就业派和海外发展派。这俩派的选校逻辑,简直就是两个平行宇宙!

想知道具体该怎么选?且听我给你一一道来。

图片

先说回国党的选校策略。来,上干货!

真不怕说实话得罪人,在某些985高校任教的老朋友私下跟我吐槽:"现在的留学生简历,澳洲八大基本秒筛,除非你是悉尼、墨尔本的金融或会计专业。"

啥意思?你花300万去读个等于被拍死在沙滩上的专业,图啥?

所以回国党必须给你挑明几个血泪教训:

第一,四大世界大学排名榜(QS、THE、US News和ARWU)的"双重认证"有多重要。

来看个真实案例。记得去年一个找我规划的学生,润欣(化名)。

人家上来就说:"麦哥,我冲UCL,绝对稳的!"我问她看过没有除了QS以外的其他排名?她一脸懵。结果你们猜怎么着?2024年UCL在USNews的排名直接掉到80开外。

这种排名波动对回国找工作的影响有多大?HR小姐姐收到简历能不查?

第二,选校必须考虑校友资源的能级效应。

有个学生当年非要去爱丁堡,我说曼彻斯特的中国校友资源比爱丁堡强十倍不止。他不信,结果毕业后疯狂后悔。

为啥?因为在英国名校里,曼大、南安、华威这些学校的中国校友简直就是一张覆盖全行业的人脉网。你毕业回国后,光是校友会的资源就能让你少走十年弯路。

再说个劲爆的。据我了解,某投行每年校招,简历第一轮筛选就是"优质中国留学生群体学校"名单。这份名单每年更新,上面清清楚楚写着哪些学校的校友表现好。你猜猜,最近这两年澳洲除了G8,其他学校基本都凉凉。

记住一个铁律:回国党千万别觉得专业比学校重要。在垂直领域,比如金融、投行、咨询这些行业,学校的光环效应远大于专业深度。除非你去了LSE这种顶级商学院,否则宁可为了更好的学校稍微委屈下专业。

这就是为什么我建议做投行的回国党,在大环境不好的时候,最好冲伦敦商学院、帝国理工这种学校。

因为这些学校的商科、金融专业在雇主眼中自带buff,HR连简历都懒得多看,直接就给你面试机会。

图片

再来说说留英党的选校逻辑,这里门道更多。

记得前两个月,我一个学生琳达(化名)发来好消息,已经拿到了利物浦的正式offer。

这姑娘之前差点去了伦敦国王学院,就因为听信了"伦敦光环论"。要不是我及时拦住,现在估计已经在伦敦扛着天价房租挣扎了。

留英的核心秘诀是什么?"专业为王,地域为后盾"。

我给你爆个料:2023年英国留学生想拿到工签,商科类专业的通过率连40%都不到,而某些紧缺专业却高达85%。这数据还是我从英国一个猎头朋友那里要来的。

所以啊,别总盯着伦敦学校,重点该看专业的就业数据。

比如巴斯大学,排名也就那样,但它的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生,英国本土就业率能干翻一堆G5院校。

为啥?因为人家跟当地工业园区关系铁,实习资源多,毕业直接无缝衔接。

还有个更劲爆的内幕:你知道为啥伯明翰大学的中国留学生留英率比曼彻斯特大学高那么多吗?

因为伯明翰近几年跟当地企业搞了个"人才孵化计划",每年给应届毕业生预留200个实习岗位。这消息估计连在读的学生都不一定知道。

说到这,给准备留英的同学三个终极建议:

  1. Merit或Distinction的成绩很关键,但别光死磕分数。我的好多学生光顾着刷分,错过了学校组织的企业见面会,这就属于在错误的道路上疯狂努力。

  2. 避开"红海专业",比如金融、会计这种本地学生都扎堆的领域。我建议你看看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新兴交叉学科,或者选择一些传统专业里的新方向,比如可持续金融。

  3. 学校最好选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但不一定非要是伦敦。像曼彻斯特、利兹、伯明翰这些地方,就业机会一点不比伦敦少,生活成本还低得多。

最后说个真事儿。去年年底,我碰到一个10年前的学生,现在是英国某科技公司的技术总监。他跟我说了句话:

"麦哥,我现在深深理解您当年说的话了 - 留学选校就跟创业选赛道一样,选对了就成功了一半,选错了可能浪费好几年时间。"

这话我送给每个正在选校的同学,祝你们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赛道。工作13年,我最大的感悟就是:留学不是为了名校,而是为了你未来的人生。


麦叔做留学13年,经手的留学案例实在太多了, 特别整理了100+篇名校留学经验+我个人的留学认知。

如果在未来两年你在考虑孩子留学的事情,不妨先加下我的个人微信:****maigaof或maigaoone或maigaot****。回复数字「100」领取麦叔**《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

图片

图片

围观麦叔微信朋友圈

看点不一样的留学行业观察、动态

图片

← 返回列表

适合阅读人群

本科生
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