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回国求职最新政策解读:应届生身份这样定,教你1分钟自测是否还有机会!

老麦
2025-04-12
8 阅读
应届生政策
留学生求职
回国就业

图片

图片
加过麦叔V:maigaof,就会知道我的朋友圈有多炸裂
图片
****

最近收到最多的求助就是这个问题:

"麦哥,我前几天面试BAT,HR说我可能不算应届生,是真的吗?我刚从LSE毕业回来啊!"

图片

"麦老师救命!我本来都要签某大厂了,结果被告知超过应届生身份界定时间...这政策也太坑了吧!"

说实话,看到这些求助信息的时候,我都想给某些HR画个圈圈诅咒他们。但冷静下来想想,这里面确实有很多细节需要搞清楚。

尤其是最近这波留学生回国潮,直接把传统的应届生认定标准冲得不要不要的。举个例子,就在上个月,我一个从UCL毕业的学生滕雨桐(化名)本来都要签某互联网大厂了,结果因为毕业时间超出公司规定的一年期限,offer直接黄了。

但有意思的是,另一个相似背景的学生郑舒玥(化名),毕业时间比滕雨桐还晚两个月,却顺利通过了另一家大厂的应届生认定。看似相似的情况,结果却天差地别,这是为啥?

事情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经过我反复和各大企业HR以及留学服务中心的交流(在我刚入行时就开始建立的这些关系现在终于派上用场了),终于摸清了这里面的门道。

首先,教育部的官方说法是:"留学回国人员不分应届和往届,一律没有三方协议,是否为应、往届生,由用人单位界定。"

这句话看似是甩锅给企业,但其实暗藏玄机。因为根据我这些年的经验,各大企业的认定标准基本就两条路子:要么看社保,要么看毕业时间。但具体怎么看,怎么算,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小九九。

接下来,我要告诉你的是最新的应届生认定规则,以及那些HR从来不会告诉你的潜规则...

这些信息不仅能帮你快速判断自己是否还有应届生身份,更重要的是教你如何在合规的前提下最大化自己的求职优势。毕竟在我看来,留学生回国求职本来就够难了,要是连应届生这个buff都没了,那可真是太亏了。

图片

说到认定标准,现在各大企业主要看两个点:一个是社保,一个是毕业时间。我先说说最重要的社保问题。

真不赖,这个标准简单粗暴 - 只要你毕业两年内没交过职工社保,基本就稳了。不过这里有个坑,很多人以为自己交的社保都一样,其实城乡居民医保和养老保险是不影响应届生身份的。

来个real case:去年我一个学生纪安然(化名)本科毕业后在创业公司实习了一年,公司很良心没给他上社保,后来出国读了MSc in Business Analytics,毕业回国直接拿下某大厂的应届生offer。这波操作,我只能说这哥们儿运气真是MAX。

但最近查得越来越严了。一个从Imperial College回来的学生,因为National Insurance Number的问题,差点被HR怀疑有工作经历。还好我们及时让他把在英国的学生身份证明和选课记录都找出来,才证明那段时间是在读书。

还有更野的,某些互联网大厂现在把时间范围从两年缩短到一年,这事儿可把我给整不会了。就在上周,我还收到一个Columbia毕业的学生吐槽说:"麦哥,这也太狠了吧,我这边机票都还没凉,那边应届生身份就要没了?"

至于毕业时间的认定标准,现在基本是这么个时间表:

  • UCL/LSE这些英国院校:一般11-12月毕业

  • Melbourne/Sydney这些澳洲学校:6月和11月毕业

  • HKU/CUHK这些香港院校:10-12月毕业

  • NUS/NTU这些新加坡学校:6-7月毕业

但关键是啥?关键是你得看准目标企业的财年时间。

比如我一个今年4月从业13载的案例,学生是12月从UCL毕业的,因为某外企财年是4月-3月,结果人家就用4月1号这个时间点往前推一年,这学生就刚好踩线进去了。

还有一种情况特别搞笑,有些已经工作的人想通过留学"洗白"重新拿应届生身份。

这招儿以前确实挺好使,但现在嘛...我的建议是:既然决定出去读书,就别想着投机取巧,真心学点东西回来。

否则面试官一个competency based question甩过来,分分钟让你原形毕露。

图片

既然咱都聊到这了,我再给你们爆料一下每年的招聘时间线,这可都是实打实的干货,建议收藏。

考公考编的时间节点:

  • 国考:10月海报开始刷屏,11月"厮杀"

  • 省考:2月看各省"战报",3月"血拼"

  • 选调生:10-12月海选,3月"终极对决"

  • 事业单位:3-5月/8-10月两轮"厮杀"

企业招聘这边,形势更复杂: 春招:

  • 1-2月提前批(抢人大戏)

  • 2-4月高峰期(腥风血雨)

  • 4-5月offer季(收割时刻)

秋招:

  • 6-7月提前批(内卷开始)

  • 9-11月腰斩期(生死时速)

  • 10-12月offer收割期

  • 12月后补录(捡漏时间)

说点实在的,现在的留学生找工作真是越来越卷了。前两天一个在我这报名求职辅导的学生说了句扎心的话:"麦哥,感觉现在回国找工作比当年申请UCLA还难..."

但我觉得吧,与其哀叹形势不好,不如把握住以下几个关键点:

  1. 时间差优势: 利用国内外学制差异,卡准时间点回国。比如英国12月毕业的,完全可以赶上来年2-4月的春招大潮。我有个学生就是这么干的,直接从伦敦杀到深圳,两个月搞定大厂offer。

  2. 身份转换攻略: 如果担心错过应届生时间窗口,建议先海投简历再说。真有公司看中你,很多时候HR会想办法帮你规划入职时间,甚至改成社招通道。

  3. 备胎方案: 现在不少企业的补录和春招提前批都开始模糊化,时间拉得很长。去年我有个学生错过了秋招,愣是在12月底逮住一个补录机会,现在都入职一年多了。

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现在的留学生找工作,真的不能死磕应届生身份这一个点。你的竞争力,说到底还是得看专业实力和个人能力。应届生身份只是敲门砖,进去之后全凭真本事。

要不怎么说,在我这13年的留学规划生涯里,最欣慰的就是看到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职场上越走越远。那些真正优秀的人,从来都不是靠钻政策空子上位的。

如果你正在为应届生身份发愁,欢迎来找我聊聊。或许我们能一起找到一条适合你的"突围"之路。

毕竟,我最擅长的就是帮留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麦叔做留学13年,经手的留学案例实在太多了, 特别整理了100+篇名校留学经验+我个人的留学认知。

如果在未来两年你在考虑孩子留学的事情,不妨先加下我的个人微信:maigaof或maigaoone。回复数字「100」领取麦叔《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

图片

图片

围观麦叔微信朋友圈

看点不一样的留学行业观察、动态

图片

← 返回列表

适合阅读人群

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