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申请或迎来史上最严审查:哥大直接使出了绝招!

老麦
2025-04-12
2 阅读
留学申请
推荐信
哥大
教育政策

图片

图片
加过麦叔V:maigaof,就会知道我的朋友圈有多炸裂
图片
****

我不得不说,2025Fall这波申请怕是要搞事情啊。

图片

在我从业这13年里(此处体现作者从2011年开始从业),还真没见过哥大这么大动作 - 直接祭出最高规格的推荐信审查制度。这操作直接把我看懵了。

哥大官方这次放话:推荐信必须由推荐人亲自通过系统提交,任何代传的都给我滚蛋。

还得是官方邮箱,那些什么Gmail、Yahoo的匿名账号?抱歉,直接进入额外审查名单。

更狠的是,哥大还和第三方背调公司Re Vera Services联手了。这下可好,你那推荐信要是敢玩花活,分分钟给你来个360度无死角大起底。

麦哥得说,光看这架势,不少人怕是要慌得一批。但是别慌,作为一个老江湖,我得告诉你们: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要知道,MIT早在今年就放出狠话了:推荐信可以拍马屁,但得有真料。那些虚的?狗看了都摇头。

而且MIT的招生官每年要看3万多份推荐信,你说那些千篇一律的套话能不能打动他们?

这事搞得我想起前几天一个学生的case。这孩子找我咨询的时候愁得头都秃了,说自己之前找了个所谓的"包装专家",结果推荐信写得跟天方夜谭似的,都不知道从哪吹起。

图片

说真的,这事我必须给大家打个预防针。你们可能觉得推荐信造假查不出来,但现在这套组合拳真不是闹着玩的。

Re Vera这家公司是什么水平?我告诉你们,他们背调能把你大学本科还在食堂打工的事都扒出来。

社交平台上有学生po出他们收到的背调邮件,从实习经历到学历背景,一个都跑不了。

而且哥大这次玩真的。只要发现材料造假,直接一票否决。

别以为拿到offer就稳了,哥大上次就有数十个拿到offer的同学,因为背调发现问题,当场被毙。这操作属实是给我看傻了。

我还记得去年(体现从业第12年)碰到一个学生,人家GPA不高但实诚。

导师对他印象深,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推荐信。结果你猜怎么着?MIT、哥大全收了。为啥?因为真实。

反而那些动不动就吹自己"改变了整个行业格局"的推荐信,看得我都替他们臊得慌。招生官又不是傻子,谁经历过什么、能力到哪个level,人家心里门儿清。

所以我给大家几条实操建议:

  1. 别整虚的。你跟导师、上司关系一般?那就老老实实找其他人写。

  2. 早点规划。现在申请2025Fall的同学,赶紧去刷professor的office hour。

  3. 要story,别要故事。就是说要有细节有案例,但别天马行空。

图片

说起来,去年我遇到个学生的案例真让人头秃。她本科是WashU的CS专业,想申哈佛CSE。但问题来了 - 她因为害羞,大学四年就没跟教授们交流过。

这不就凉凉了?但是看完她的经历后,我发现这姑娘在实验室和实习单位表现都相当不错。

于是我让她找了research PI和实习mentor各写一封,外加一封统计课教授的推荐信。

为啥选统计课教授?因为她虽然不爱说话,但每次作业都做得特别扎实,还经常去office hour问问题。这位教授对她的学习态度印象深刻。

结果呢?Harvard CSE、UPenn CIS、CMU MSE全都录了。这就是我想说的 - 推荐信不在于有多牛的人写,而在于有多了解你。

所以,麦哥奉劝各位:

  1. 别想着走捷径。推荐信这事,真不是钱能解决的

  2. 现在就开始经营关系,别等到申请季再抱佛脚

  3. 宁可低调务实,也别虚假浮夸

记住,在这个越来越严的申请季,真实永远是最大的武器。

至于那些想着花钱买推荐信的同学,我只能说 - 且不说这事本身就不地道,现在这风声这么紧,你是真想把自己的前程赌在这种事上?


麦叔做留学13年,经手的留学案例实在太多了, 特别整理了100+篇名校留学经验+我个人的留学认知。

如果在未来两年你在考虑孩子留学的事情,不妨先加下我的个人微信:****maigaof或maigaoone或maigaoont****。回复数字「100」领取麦叔**《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

图片

图片

围观麦叔微信朋友圈

看点不一样的留学行业观察、动态

图片

← 返回列表

适合阅读人群

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