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理工录取率暴跌26%,商科录取率低到让人窒息..
2025年的QS榜单让我头皮发麻。帝国理工杀进世界第二,这波操作直接引发了新一轮"帝国理工热"。
作为从业13年的老人,我敢说这是近年来最疯狂的申请季。
先给大家爆个猛料:2024年的帝国理工,商科录取率已经低到发指 - 经济金融专业录取率只有6.5%!没算错,100个申请者里面只有6个半人能收到offer。这个数据让我想起2018年(那会我刚从业第7年)带过的一个理工科大神申请者,985学霸、国奖在手,结果一样被拒。现在的录取难度只会更夸张。
来看看最新数据:2023年帝国理工总申请人数飙到31,000,比2019年暴增了7000人。录取率?直接跌到25.9%的历史新低。简单算一下,差不多每发4封申请,就有3个人得抱憾而归。就算今年学校加发了300多个offer,但在整体申请人数暴涨的情况下,这点增量就像往太平洋里扔了块石头。
再说说中国学生的申请情况,数据更让人窒息。2023年,7078份申请砸向帝国理工,比去年多了8.52%。但是offer数不升反降,只有1607个,同比少发了3.42%。算下来中国学生的录取率只有22.7%,创5年新低。翻译成人话就是:平均10个人里面只有2个能笑到最后。
帝国理工为啥这么"傲娇"?且听我道来。在我刚入行那会儿(2011年),帝国理工就以工科见长。但这些年学校在商科和数据科学领域可没闲着,砸钱、挖人才,硬是把商学院和数据科学专业做成了新晋网红。
就拿2023年新开的"经济、金融与数据科学"专业来说。这专业一出,直接吸引了近3000个申请者去卷,其中英国本地学生占了20%。
最后录取比例呢?低得我都不好意思说 - 6.5%。我的中国申请者里面809个冲击这个专业,最后只有78个人真正入学,竞争惨烈程度堪比春运抢票。
说到专业选择,这几年还真有不少有意思的变化。计算机科学和机械工程这两个传统强项,申请人数分别达到了3576人和2004人。但别被这些数字唬住,录取率同样低得让人傻眼,计算机科学专业只有20.29%的录取率。
最近带了一个学生申计算机,那真是让我想起来都头疼。这孩子在我从业第12年(2023年)找到我,看上去背景不错:某985计算机系,GPA 3.8/4.0,雅思7.5。但我一看他的申请材料就犯了难。
为啥?因为他的项目经历全是比赛获奖,paper倒是有两篇,但都是水刊。我当时就说:"兄弟,你这简历跟帝国理工的胃口不太对付啊。"后来我们花了一个月时间,重新设计了两个真实项目:一个是医疗影像AI识别,另一个是智能交通预测系统。这孩子也够拼,熬夜改了好几版论文,最后总算拿到了offer。
这让我想起一个反面案例。2020年(那会我刚好从业第9年)遇到过一个转专业申请者,清华土木转CS,光看学校名气确实很亮眼。但人家帝国理工会认这个账吗?并不会。最后果然被拒,原因很简单:核心课程跟不上。
所以我想说,帝国理工选人其实有个潜规则 - 他们看重的不是你的学校名气,而是你在目标专业领域的真实能力。我见过太多高GPA但项目经历空白的申请者铩羽而归,也见过不少普通学校但有扎实科研或项目经验的学生最终逆袭成功。
再来说说工程学院。最近几年,他们特别看重跨学科融合能力。我去年(从业第12年)带过一个机械工程的申请者,让我印象特别深。
这孩子本科期间不仅搞机械设计,还自学了Python和机器学习,做了个智能机械臂的项目。最后收到offer的时候,录取官特别在邮件里提到了他的跨界能力。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一个规律:近年来帝国理工在各个院系都在加强与AI、数据科学的结合。
就连传统的土木工程,现在也在课程中加入了不少数字化内容。对申请者来说,这意味着什么?要么跟上这波数字化转型,要么就等着被淘汰。
举个最新案例。2023年底(我从业第12年末),我遇到个景观设计专业的转专业申请者,想申请帝国理工的环境工程。简历第一版递给我的时候,全是些设计作品和环保社团经历。我跟他说:"兄弟,这年头环境工程早就不是过去那种纯设计了,得整点硬货。"
后来我们重新梳理了他的项目,加入了环境数据分析和污染物扩散模拟的内容,还特意强调了他使用R语言处理环境数据的能力。这一改,立马就收到了面试邀请。
那么,2024年想申请帝国理工的同学该怎么准备?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选专业要精准。想清楚你是真的适合这个专业,还是只是因为录取率相对高一些。我见过太多为了择校而择校的案例,最后都折戟沉沙。
其次,要做好两手准备。帝国理工现在录取越来越严,千万别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我的建议是,在英国一定要申请5所学校,而且要选择梯度合理的院校组合。
最后,还是那句老话:真本事才是硬通货。那些为了申请而申请的科研、为了简历而简历的项目,在帝国理工招生官面前基本都会被看穿。与其花时间装点门面,不如沉下心来做几个真实有深度的项目。
记住,帝国理工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录取率的降低确实让人焦虑,但与其焦虑,不如把这种压力转化为提升自己的动力。毕竟,能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突出重围的人,往往都经受住了淬炼。
正如我经常对学生说的:比录取率更重要的,是你是否真的准备好了迎接帝国理工的挑战。
因为真正的考验,从收到offer那一刻才真正开始。
我是麦高,加我微信聊聊你的问题
扫码加微信,回复100,限时领取**《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