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发8篇SCI拿下南洋理工全奖博士,再到MIT新加坡联合研究院、我是怎么做到的
“双非出身的同学,是不是永远都与南洋理工无缘?”
我知道,这是很多同学的心声。尤其是面对新加坡的“清北”,几乎所有人都会有这样的错觉。今天,WordSunny特别请来了Janet Huang学姐,一位真正用实力敲开南洋理工大门的“逆袭代表”!
学姐2015年从华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不仅收获了南洋理工的博士offer和国家重点项目,还得到了澳大利亚、英国、荷兰等多个名校的硕士offer。现在,她正在麻省理工-新加坡联合研究院进行科研工作。今天,让我们来听听她的故事,看看一个普通背景的同学是如何实现逆袭的!
学姐背景
-
本科: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
平均绩点:3.4/4
-
雅思:7.5
-
高中毕业证:323
收到的offer
-
南洋理工大学 - 生物科学(博士)
-
墨尔本大学 - 食品科学硕士
-
昆士兰大学 - 食品科学与技术硕士
-
新南威尔士大学 - 食品科学
-
华威大学 - 食品安全
-
诺丁汉大学 - 食品科学
-
瓦赫宁根大学 - 食品技术
南洋理工大学牛吗?
南洋理工大学在新加坡的地位不言而喻,它就是新加坡的“清华、北大”。在今年的QS全球排名中,它跻身前12名,实力可见一斑。
尤其是在材料工程、计算机工程、机械工程等领域理工科领域,**它稳居全球前10。**不仅如此,它在金融、教育学、心理学等文科专业上也颇具竞争力。这样的“学霸级”大学,真的只为985/211学生准备吗?非也!
“授课型” vs “研究型”:选对才能少走弯路!
申请南洋理工,你得先弄清楚这两个关键类型:
授课型硕士:就业导向,快速通关!
授课型硕士就像本科的升级版:上大学、期中考试、写论文。学制一般为一年,最适合那些想快速升职、早进职场的学生。说白了,就是一条快速通道,相对来说是一条快速通道较低,但对学习效率和适应能力要求较高。
研究型硕士:学术道路的起点,博士的“初级班”!
研究型硕士学位适合完成那些对科研感兴趣、未来有博士计划的学生。你需要跟随导师进行项目研究,一系列科研的任务,包括毕业论文和答辩,增加更大。这种硕士学位通常学制为两年,是为“未来学术大佬”量身定制的。
不是985、211可以申请嘛
这点,其实有很多同学之前曾经跟我说过,他觉得像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这样的名校,是不是只要求211/985这种比较好的学校。如果我不是一个211/985的学生,那他可能连我的材料看都不看呢?我想说其实并不是的。
因为学校并不是一个绝对的因素来决定你能不能申请到这个学校。我也帮助过非211的学生申请到南洋理工大学或者说新加坡国立大学,这说明他们并不是一个硬性的要求。
211学生
再者他们在官网上其实也有列出,如果你是来自211以上的高校的话,那么他们就会适当的降低对你的GPA的要求。比如说你只要达到75分以上就可以。
双非学生
那如果你来自一个非211的高校,那么他们其实对你的GPA的要求就会高一点。他就会要求你需要80分以上。这个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因为毕竟如果你的学校好的话,可能他们的打分是比较严格的。然后你的GPA可能就会比较低。所以你不需要说担心你因为你的学校而被南洋理工大学而拒绝,你需要做的就是尽量提高你的GPA,这样你才会有更高的竞争力。
学姐的申请经验:成功背后的“精准策略”
-
寻找对专业,明确方向:学姐选择继续深耕食品科学领域,这是她的专业优势。她说:“选专业的时候一定要对口,这样才能在申请过程中带动。”
-
选国家,划分学校乍:学姐详细了解了不同国家的学费、就业环境、生活成本,最终锁定了澳洲、欧洲和新加坡的院校,把目标学校划分为“保底、适合、冲刺”三类。
-
抓紧时间,稳扎稳打:从准备语言成绩、写个人陈述,到联系导师和申请资助,学姐的每一步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她甚至提前与感兴趣的教授沟通邮件,确保有更大的录取机会。
在新加坡生活,是一种什么体验?
“新加坡小,但真的安全!到处都是华人,吃的和国内差不多,完全不用担心水土不服。”学姐还提到,新加坡只有夏天,这个可能对习惯四季变换的人来说是个小遗憾,但如果你喜欢温暖的气候,这里简直就是理想之地!
学姐的几点建议:别被“背景”束缚!
-
提升GPA,刷高语言成绩。这两项硬指标决定了你是否有资格跻身“名校”。
-
选择对专业,方向要明确。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是你在申请过程中最大的“底气”。
-
保持自信,不被“985/211光环”压倒。名校看的是你的综合能力,而不仅仅是背景标签。
**别让双非背景成为你放弃的理由!**学姐的成功告诉我们:只要选对路、走对步,名校的大门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
更多留学资讯,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咨询,我们下期再见~
行业内少见的高素质留学中介
别忘了点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