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 985均分90+、极限申请香港留学,一个月斩获港科大offer!
香港科技大学以科技和商业管理为主、人文及社会科学并重,尤以商科和工科见长,在物理、工程、工商管理、生物科学及生物技术、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均取得显著成就。
香港科技大学申请难度较高,申请者需要具备良好的学术背景和英语能力,以及其他相关的能力和资质。申请者需要提交有关学术成绩、个人简历、推荐信、研究计划等文件,并参加面试。申请者还需要满足学校的财务要求,以确保自己能够完成学业。
**那么面对申请如此困难的高校要如何准备呢?**别担心!WordSunny请来了我们的导师Andi Zhang来分享一下她的申请经验!
硕士
导师简介
Andi Zhang
教育背景
硕士:香港科技大学 全球中国研究 理学硕士
本科:山东大学 会计学
个人基本信息
**【本科】**山东大学会计学专业
**【硕士】**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Global China Studies专业(院长奖学金)
**【GPA】**本科90.19/100(前5%)
**【语言】**雅思7.5(小分6.5),四六级600+
**【学术】**两篇论文发表,一项省级研究课题(组长)
**【经历】**班级团支书、校级一等奖学金、科创先进个人
留学规划
我本科在国内就读,大一下半学期起我就开始寻找海外交换的机会,顺便关注起了硕士留学。我认为国内本+海外经历对于以后求职是很有帮助的,所以一入学就开始看国外院校的信息了。
我的关注点主要放在英国和香港地区。一是因为语言成绩基本以雅思为主,我对雅思的备考比较熟悉;二是英港的授课型硕士只需要一年,我认为时间上性价比很高。我大一下学期考了雅思7.0分,小分不是很高,但申请部分交换项目可以够格。当时我也没有想着用这个成绩来申研,毕竟雅思成绩的有效期就两年,而申请硕士的主要发力期是大三下到大四上学期。我考雅思主要是为了对自己英语中的弱项有个清晰的认识,后期着重备考,同时也是为了本科期间可能的交换项目做好准备。申请英港地区的朋友在备考方面也应以雅思为主,GMAT和GRE是可选项而不是必须项,据我了解只有MBA项目和一小部分金融硕必须提交GMAT成绩,其他的都是为申请加分用的。
如果G考必要且时间允许的话,推荐大家大二开始准备雅思(以口语和写作为重),备考时间在三个月到半年左右,后半程开始加入GMAT或GRE的同步学习。一般标化考试一次是很难达标的,预计到大三下学期或大四上学期能够都考取到理想的成绩。语言的学习是个漫长的过程,考鸭们在平时就可以准备起来,多说多写,慢慢提高。
备考语言的同时,我就在分析英港地区的不同项目了。我是以本科院校的国际事务交流网站为出发点去寻找机会的,也关注了寄托等主流论坛,目标锁定在泛商科的授课型硕士。后来我着重研究了香港三大院校,发现了香港科技大学有和国内部分985院校合作的3+1本硕联合培养项目,大学四年毕业后可同时获得本科和硕士学位。在向学长和老师充分咨询了信息之后,我开始规划这个项目的留学申请方案。
推荐大家基于自己的专业及职业发展兴趣,先锁定国家地区,再锁定冲刺/对等/保底的几所院校,之后逐一到院校官网上认真浏览信息,提取关键词并与自己的情况匹配,再和朋友、老师、中介等充分交流,列出dream school dream program的主次顺序,完成前期留学规划。
申请及录取
我申请的时间整体比较晚,因为当时我已经基本瞄准了目标院校的目标专业,有本科院校内部推荐的机制,而且国内的保研也在同步申请,港校项目的申请截止时间是在大三下学期的五六月份,所以我大三上旬到中旬才开始集中准备材料。我当时属于跨专业申请,从商科转向半人文社科的方向,跨度比较大。我先自己梳理了申请的motivation和storyline,从政治经济学这个细分学科出发,找到了两个跨专业学科之间的关联,整理了自己对这个领域的关注、过往取得的成绩及对社会科学专业的兴趣,还有未来在这个条线的职业规划。梳理好storyline和个人规划之后,我就正式开始准备书面材料了。
PS较为考察专业写作功底,应把重点放在个人经历与所申项目的关联度上面,将个人取得的学术成绩/竞赛获奖/参与的社团经历/实习经历/创业活动等努力往申请项目上靠拢。
全篇主要分为几个部分:个人基本背景介绍,对目标项目的兴趣起源,自己针对该专业做了哪些准备(参考上述几项经历)并突出已取得哪些成果,如果入学将在哪个领域创造价值(可结合个人职业规划),最后适当补充对目标院校的了解和喜爱之处,表达向往。
我的简历是按照以下顺序展开的:个人基本信息Profile,教育背景Education,校内实践Activities,实习经历Professional Experience,个人奖励与技能Awards & Skills,最后可添加兴趣爱好、个人说明等其他信息作为Additional information。一般简历不应太长、颜色太花,长度一到两页为宜。
推荐人是需要提前下手联系的,一般在校生是至少两位教授,在职者是至少一位教授+一位上司或同事,证明其在校或在职场的个人能力。我提前两个月开始联系学院导师,最后联系上了两位对我印象较深的老师。其实其中一位老师级别并不是特别高,但她对我熟悉程度高,写推荐信也更具说服力。写信之前需要跟老师充分沟通,说明申请意图,并提供可能的素材给推荐人。提交推荐信需要通过HKUST官网系统填写推荐人的邮箱,由校方发送官方邮件到推荐人信箱去完成。
在此特别说明,校方还可能在推荐信之外,增设对推荐人的提问,以此多方面考核申请人的综合素质。像我当时申请的系统就设置了6个单独的问题发送给推荐人,要求限时作答。可能的问题举例如下:
How long and in what capacity have you known the applicant?
What do you consider the most outstand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licant?
What are the major areas for improvement of the applicant?
这些问题的回答没有字数限制,推荐人可以让结合推荐信的内容去作答。
最后我想说明下GPA,因为这也是绝大多数院校卡人的标准之一。传言英国某校对985院校毕业生的GPA最低要求为85,对211的最低要求是90。我当时申请的港校项目在均分上要求不高,明文要求的Qualification为年级前50%即可,但成绩高一点总归是更有优势的。所以我在本科期间就十分注重单科尤其是核心必修课的成绩,得益于母校的制度,我对自己得分较低的两门课程还在大三申请了重修重考,刷分换得了较高的成绩。GPA刷分重考这种操作取决于每个学校的具体制度,并不能直接推广,但推荐大家积极关注自己学校的政策,并对自己的GPA保持高度重视。
申请结果
我在五月份卡着Deadline提交了硕士申请,因为有本科院校的国际事务处推荐信加持,六月份收到了录用offer,接着就紧锣密鼓地申请香港签证和关注租房了,时间还是颇为紧张的。我的申请专业是本硕3+1联合培养的项目,具有一定特殊性,时间线上还是推荐大家普遍前移,打出提前量。香港院校的入学一般在8月底,而留学签证需要6-8周才能办下来(疫情期间可能有变),租房更是自6月就进入旺季,所以推荐大家当年寒假前后就完成申请,春季开始着手后续事宜,提前准备多套方案,以备政策变化。
以上就是我的HKUST申请攻略,祝大家申请顺利,学业有成!
我是麦高,加我微信聊聊你的问题
扫码加微信,回复100,限时领取**《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