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预警:2025年留学生或将遭遇史上最严入境限制

老麦
2025-04-13
88 阅读
美国留学
签证政策
入境限制
特朗普政府

图片

最近这事闹得沸沸扬扬,康奈尔、宾大、波士顿大学等一串美国名校接连放话,建议留学生必须在2025年1月20日前返美。作为从事留学咨询13年的老人,我敢说这事真不简单。

图片

说起来还挺有意思,这事最早是从康奈尔开始的。当时网上爆出说康奈尔让学生1月20日前必须返校,结果没几天康奈尔就官方下场辟谣说"没这事"。但紧接着,就看到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波士顿大学等一串名校都开始放"温馨提醒"。

现在各大名校集体示警,背后的深意你们get到了吗?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说得最直白:"根据2016年第一届特朗普政府颁布的旅行禁令经验..."。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各位,当年那事儿可能要重演了。

这事为啥这么严重?且听我说道说道。前两天,特朗普刚任命了个狠角色Thomas Homan当"边境沙皇",这位可是出了名的强硬派。不光要搞非法移民,合法移民都可能遭殃。再加上他还提拔了Stephen Miller当白宫副幕僚长,这组合简直就是为了搞事情而生的。

去年我接触一个维州大学的印度博士生,因为F1签证续签时填表有一处时间前后不一致,愣是被卡了两个月。那时我就在想,如果真让这些强硬派上台,这种情况怕是要常态化了。

最近这一个月,我手上就接了3个类似的case。一个是密歇根安娜堡的研究生雅婷,一个是纽约大学的本科生思成,还有个是南加大的博士生Raj。他们都在问同一个问题:要不要提前改签提前返美?说实话,看到这么多学生焦虑,我这个从业13年的老人都觉得这次情况不太寻常。

但是,我想说的是,慌是没用的,关键是要懂得怎么应对。

图片

相比前段时间大家关注的这些"温馨提示",更让我头皮发麻的是特朗普团队最近的几个动作。刚从密歇根回来的一个学生跟我吐槽"麦哥,我看到最新消息,那个Stephen Miller要搞什么剥夺国籍的大动作,有点慌..."

说实话,我第一次听到这消息也是一愣。在我从业这13年里,遇到过不少入籍后被刁难的case,但像这次这么大动干戈的还真是头一遭。Stephen Miller放话要以"涉嫌欺诈"为由,对已入籍多年的美国公民进行倒查。这是什么概念?就是说人家都已经是美国公民了,还得提心吊胆。

我手头有个2019年的案例特别典型。当时我已经从业第8年,一个哥大毕业的校友,做了5年美国公民了,因为当年申请时把一次高中时期的短期游学经历填错了时间,差点被请去"喝茶"。最后是找了移民律师死磕了大半年才算完。

现在可好,Stephen Miller直接要把这种操作常态化、规模化。而且更狠的是,他们还要查那些通过父母申请入籍的未成年人。去年底我碰到一个案子,来自凯斯西储的留学生家庭,他们十岁的孩子就差点因为父母的一个小失误受牵连。

但说真的,现在很多学校和中介机构一听到这些消息就开始胡乱放风,动不动就是"留学生要完"、"这下全都得回国"。我作为一个经历过无数次政策动荡的老人要说:别整天就知道制造恐慌。关键是要掌握正确的应对之道。

最近我接触的几个学生案例给了我很多启发。我记得有个来自宾大沃顿商学院的女生,她妈妈特别担心,一个劲儿问我要不要让女儿休学。我说您先别急,来看看这几个关键时间点...

说到时间节点,这里我必须提醒大家注意几个特别容易被忽视的细节:

第一,签证到期时间。很多同学一看到期时间是2025年6月就觉得稳了,其实不然。因为I-20上的program end date才是真正的关键。我前两周就遇到一个UCB的博士生,差点在这个问题上栽了跟头。

第二,入境记录。现在CBP(海关边境保护局)的系统越来越严格,他们会查你过去每一次出入境记录是否和你填报的完全一致。我去年碰到一个斯坦福的理工科博士,就是因为漏填了一次加拿大实习期间的短期出境,结果在入境时被卡住了。

这事让我想起2016年时的情况。那时我刚从业第5年,遇到的第一波留学生入境限制潮。

图片

2016年那一波成功化险为夷的同学都有个共同特点:准备工作做得特别充分。要知道,政策这东西说变就变,但只要你做好了准备,总能找到应对之策。作为一个帮了近千名学生顺利渡过各种政策风暴的老人,我来给大家支几招。

这里先说一个2020年的案例。那会儿我刚好从业第9年,遇到一个康奈尔的博士生。疫情期间突然出了禁令,但人家早就做好了三套方案:A计划是直飞,B计划是第三国转机,C计划是remote。最后还真用上了B计划,通过墨西哥转机成功入境。

第一招:把所有文件准备得滴水不漏

光是I-20和签证是远远不够的。我建议准备一个完整的文件清单:

  • 所有历年的I-20原件(不要觉得旧的没用)

  • 完整的成绩单和注册证明

  • 导师的支持信(尤其是研究生)

  • 详细的课程计划

  • 住宿证明和租约

  • 资金证明(这个一定要新的)

  • 所有实习和CPT/OPT相关文件

去年我帮助过的一个普林斯顿的物理博士生,就是靠着这份完整的材料在被二次查验时顺利过关。而且重点来了,这些文件每一份都要准备中英文双份,电子版和纸质版都要有。

第二招:建立多方信息预警机制

现在很多同学就知道刷刷微博,听听小道消息。其实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渠道是:

  • 学校的ISO(国际学生办公室)通知

  • SEVP官方更新

  • 美国国务院的Travel.State.Gov

  • 各大使馆的官方推送

  • CBP的入境政策更新

我记得2022年帮一个MIT的学生处理入境问题时,就是通过及时获取CBP的政策更新,找到了一个重要的时间窗口。那会儿我已经从业11年了,深知这些官方渠道的重要性。

第三招:准备多套应急预案

千万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具体来说:

  • 准备多个返美日期的机票方案

  • 研究多条不同的入境路线

  • 提前联系好可能需要的第三国住宿

  • 准备好远程学习的备用设备

  • 保留充足的应急资金

前几个月,我一个做research的斯坦福博士生客户就靠着准备的三套方案,在第一套被取消后,马上启动了第二套,最后顺利返校。

但最重要的是:别光顾着关注这些,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业上。我有个耶鲁的学生特别佩服,一边准备应对预案,一边该发paper发paper,该做research做research。现在人家已经顺利毕业,在硅谷一家大厂工作了。

图片

最近这事让我想起一个挺有意思的观察。2017年那波政策风暴里,我发现那些真正厉害的学生都特别冷静。因为他们明白一个道理:美国再怎么收紧政策,也不会和优秀人才过不去。说句实在话,在我从业13年接触的几千个案例中,真没见过哪个成绩特别牛、研究特别强的学生最后搞不定身份的。

关于特朗普团队最近提名的这两位狠角色,我倒是有点不一样的看法。是,他们确实强硬,但从过往经验看,这种极端政策往往很难真正落地。就拿"剥夺国籍"来说,美国的司法体系没那么容易让他们为所欲为。

而且还有个好消息是,马斯克最近正在疯狂游说特朗普团队放松对高科技人才的限制。作为一个天天和留学生打交道的老人,我敢说:真正的人才,永远不缺机会。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掉以轻心。该做的准备一样都不能少:

  • 提前规划行程,给自己留出充足的缓冲时间

  • 保持所有文件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 建立靠谱的信息获取渠道

  • 时刻关注政策动向,及时调整预案

特别是寒假回国的同学,建议你们:

  • 机票要订知名航空公司的直飞航班

  • 回程时间最好预留出一周左右的机动空间

  • 所有重要文件事先备份,存多个云盘

  • 保持和导师、ISO办公室的紧密联系

说到底,留学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只要你足够优秀,准备足够充分,就没什么好怕的。记住:慌是没有用的,实力和准备才是最好的保障。

看到这里,有同学可能要问了:"麦哥,你说的这些都挺好,但万一真的出了新政策怎么办?"

这么跟你们说吧:在我帮助过的数千个留学生中,最后真的因为政策原因回不去的,一个巴掌都数得过来。而且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准备工作做得不够充分的。

所以,与其整天焦虑,不如把心思多放在提升自己上。毕竟,实力才是留学生最好的"护身符"。

图片

我是麦高,加我微信聊聊你的问题

图片

图片

扫码加微信,回复100,限时领取**《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

图片

图片

← 返回列表

适合阅读人群

本科生
研究生
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