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300万人即将失业,但这个留学专业越来越缺人!
各位爸妈、同学们,我是麦高。从2011年开始带学生申请留学,到现在这个时间节点,也是"头秃"了整整13年了。
最近我发现一个现象:接连有三个学生跟我说,打算放弃计算机专业,改学教育、心理学这些"人文"专业。甚至有个转专业的牛娃,放着藤校CS不学,非要去读教育心理学,给我整不会了。
所以我今天要给大家"爆个大料":AI浪潮下,很多传统的"香饽饽"专业正在变味,而一些被大家嫌弃的专业却悄悄"翻身"了。
先说个数据:根据高盛最新发布的《AI Revolution》研究报告,到2025年,全球约有3亿份工作将受到AI影响。
麦肯锡的研究更是直接:到2045年,超过50%的工作岗位会被AI取代或重构。这波节奏,搞得我最近连续接了20多个转专业咨询。
在我从业第12年的时候(2023年),遇到个学生叫安然(化名),当时在美国读CS大三。
这孩子期中刚结束就急匆匆跑来找我,说想转专业。原因是他发现,自己实习的时候,用GitHub Copilot三天就完成了原本需要两周的代码工作。最后,在我的建议下,他选择了AI+教育这个复合专业方向。现在?这娃在某知名在线教育平台做AI课程开发,年薪直接干到了40万+。
说点更劲爆的。2024年1月,我刚收到一个新加坡国立的招生官朋友透露的料:他们正在大幅调整录取策略,特别是对CS专业。
因为他们发现,传统的编程能力正在被AI快速替代,所以更看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跨学科能力。这么说吧,再靠一亩三分地卷算法题的日子,可能真的要过去了。
但我得提醒各位家长:这事儿没有那么简单。比如传统CS专业,虽然初级编程岗位受冲击,但AI领域的高端人才缺口反而更大了。
据LinkedIn最新发布的《2024年全球人才洞察报告》显示,AI相关岗位的薪资涨幅达到35%,远超其他技术岗位。
说到这,我得给各位家长和同学们来个狠货:哪些专业真的要凉,哪些专业反而会因为AI更香?我特意整理了一波数据,都是一手的,拿走不谢!
先说最容易被AI干翻的专业:
-
基础翻译专业 这个真的要凉透了。去年有个学生在英国读翻译硕士,期末论文选了个AI翻译主题。结果发现,现在的AI在商务文件、简单对话上的翻译准确率都已经杀到90%以上了。这孩子直接转头就去读了AI辅助翻译和跨文化传播,现在在某外企做本地化经理,工资不比程序员低。
-
传统媒体创意类 去年我去了趟英国,看到牛津新传专业的工作坊里都是AI设计软件。连广告文案、短视频剧本现在都让AI先搞一版,人类再来改。说个更吓人的,我一个在美国读广告创意的学生,他们期末作业要求必须用AI生成创意,不用AI反而会被扣分,这操作你敢信?
-
初级程序开发 额外提醒下,别觉得学个Java、Python就能躺赢了。我一个2022年(我从业第11年)申请的学生,去年从CMU毕业,进了某大厂。结果三个月就跑出来创业了,理由是发现初级程序员的工作,AI一个顶仨。
但是!有些专业反而因为AI更香了:
-
人工智能+传统学科的交叉专业 最近两年我特别推荐AI+心理学、AI+教育学这种组合。为啥?智能化教育和心理咨询市场爆发,但纯AI搞不定,需要懂人性的专业人才。我前年(从业第12年)带的一个学生,在UCL读AI+教育硕士,实习工资直接开到了税前7000英镑/月,这在伦敦也算是顶薪了。
-
创新管理 这个专业有意思了。AI是工具,但创新管理的核心是理解人性和商业本质。我最近带的一个宾大创新管理的学生,毕业后去了某科技公司做AI产品经理,年薪package直接干到了18万美金。为啥?因为他既懂技术应用,又懂商业创新。
-
数据伦理与政策研究 这个很多人没想到吧?但真是这几年最火的新方向之一。我去年送去LSE读这个专业的学生,实习期间就被某大厂看中签了offer。因为AI发展太快,需要懂技术又懂伦理的人来把控方向。现在欧美各大科技公司都在抢这样的人才。
说到这儿,我得给大家分享一个我最近的"神操作"。
一个在我这儿准备申请的理科生,常规路子肯定是冲CS或者金融。但我让他申请了"人机交互设计"这个专业,还真给录了全美前五的HCI项目。这事给他爸都整不会了,直到上个月这孩子实习offer拿到手软——人家发现AI时代最缺的就是懂用户体验的设计师。
所以,在AI这波巨浪下,我给大家几个实操建议:
-
别光盯着专业名字看 现在很多传统专业都在重构课程。我最近查了一下,光UCL就上线了12个AI交叉学科的新项目。与其执着于专业名称,不如看看课程设置到底教啥。还有个内部消息:2025年,有几所常青藤预计要大改专业设置,都是为了适应AI时代。
-
复合型人才为王 我从业13年,看过太多规划失误的案例了。现在单一技能真不够看,建议大家关注:
-
AI+传统学科的交叉专业
-
带有创新创业模块的课程
-
强调实践和项目的专业
-
重视软实力培养 去年我有个学生申请Stanford的AI专业,背景看着挺强的,结果被拒了。后来我了解到,人家更看重学生的创新思维、跨文化理解能力,而不是单纯的技术实力。
-
提前布局实习方向 现在不少顶尖院校的新专业都设计了产学研合作项目。我建议大家申请时就要关注学校的企业合作资源。比如我前年帮一个学生申请CMU的AI+设计项目,专门强调了他对人机交互的理解,现在在某科技巨头做AI产品设计,收入相当可观。
最后,我想说的是,AI确实会改变很多工作岗位,但与其恐慌,不如主动拥抱。
记住一点:AI是工具,人才是主角。在我看来,未来最吃香的,一定是那些既能用好AI,又保持人性光辉的人才。就像我一个今年刚毕业的学生说的:"AI能写代码,但不能替代人的思考;能生成内容,但不能创造灵感;能分析数据,但不能建立信任。"
这孩子现在在Google做AI伦理研究员,年薪组合直接上20万美金,不得不说,这话说得真有水平。
记住,选专业重要,但找对方向更重要。你永远不知道,现在看似"不起眼"的专业,可能就是下一个风口。
我是麦高,加我微信聊聊你的问题
扫码加微信,回复100,限时领取**《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