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Offer只是开始!25%留学生退学的背后,才是不敢说的真相...

老麦
2025-04-13
4 阅读
留学退学
学术适应
文化差异
美国教育

图片

图片
加过麦叔V:maigaof,就会知道我的朋友圈有多炸裂
图片
****

作为从业13年的留学规划师,看到这组数据时我整个人都不好了 - 美国名校里中国留学生的退学率竟然高达25%!

说句扎心的,很多家长觉得拿到offer就万事大吉了。但我这些年看过太多case,有天赋异禀但水土不服的,有家底殷实却迷失自我的,更有压力山大直接崩溃的...

就在上周,我一个学生家长哭着给我打电话。她儿子昊阳(化名)去年考进了美东一所TOP30的大学,结果开学没半年就挂了两门课。平时除了躲在宿舍打游戏,基本足不出户。

眼看着第二学期的学业警告即将来临,这孩子居然开始暗示想gap year。

"我儿子在国内高中成绩一直不错啊,怎么去了美国就..."家长语气里充满困惑和无奈。

其实这事真不怪孩子。

作为过来人,我太理解这种感受了。国内十几年填鸭式教育,突然扔到美国自由开放的环境,这落差比从温室扔进北极还夸张。

说个内部消息,据NSE最新数据显示,在美国高校,只有60%的学生能在6年内顺利本科毕业。没看错,是6年!这意味着差不多一半人struggle得连正常修业年限都搞不定。

更让人揪心的是,2023年的数据显示,被劝退的中国留学生里,70%是本科生,其中过半都在美国前50的名校。而劝退的首要原因竟然是学术不诚信,占比接近一半...

在我收到的成百上千个求助case中,一个规律让我触目惊心:孩子们越优秀,反而越容易翻车。

为啥?因为在国内,他们习惯了按部就班,只要刷题够猛就能出成绩。

但到了美国,考试可能才占30%,课堂参与、小组展示、论文报告可能占70%。这对从没经历过这种教育方式的中国学生来说,简直是降维打击。

更要命的是什么?欧美高校奉行"宽进严出"。很多家长还在为孩子能进TOP30洋洋得意时,殊不知这只是个开始。

狠话我就放这了:没有足够准备就把孩子扔出国,跟把初学者扔进Formula 1赛道没什么两样。

"有时候真想建议留学生都去看一下心理医生啊!" 某天跟一位美国课程顾问吐槽时,她这样感慨。

这位从业20年的老师告诉我,每年她都要处理好几起学生的情绪崩溃危机。

早在我刚入行时,就遇到一个让人辗转反侧的case。那是个来自福建的女孩,就叫她雨涵吧。凭借出色的托福成绩和课外活动拿到加州某名校offer,结果入学第一个学期就出事了。

因为无法适应课堂讨论的节奏,雨涵开始逃课。一开始只是大课,后来连小班讨论也不去了。最让她恐慌的是pre环节,每次到她发言,心跳都能飙到180。

"上周的presentation,我一上台就语无伦次,整个人都懵了。"雨涵跟我说,"同学们都在下面窃窃私语,我感觉自己像个傻子..."

都说美国课堂够开放了吧?这妮子倒好,天天就想躲在后排当隐形人。最后因为缺勤太多,她不得不去找校方谈话。面对教授和辅导员,她终于崩溃大哭。

这得感谢美国人还挺人性化,校方没直接给她个F,而是建议她先休学调整。但人在异乡,休学就意味着要重新申请签证。雨涵爸妈一听,赶紧从国内飞过来了解情况。

说实话,每次看到家长大老远飞过去救火,我心里都挺不是滋味。但凡在出国前做好充分准备,也不至于搞得这么狼狈。要知道,光是2023年被迫中断学业的中国留学生就超过1200人,这还只是我们能追踪到的数据。

麦哥必须说点狠的:出国留学这事,就像高考完考驾照,拿到驾照不等于你就敢上高速。尤其是高中阶段一直乖乖听老师话的学生,突然给他完全的自由,那就跟让一只笼养的鸟儿突然展翅高飞一样危险。

我看过太多天之骄子在国外翻车的案例了:

有从小到大顺风顺水的学霸,到了国外因为追不上进度,居然想出用AI帮忙写paper这种馊主意,结果academic dishonesty警告直接把GPA干到及格线以下...

还有某个富二代,高考失利砸钱去美国读文理学院,结果天天泡夜店,学期末被academic probation,家里砸了60万最后还得灰溜溜地回国...

这些事都不是我编的,都是我这些年亲眼见证的。每次跟学生聊到这些,我都忍不住想起自己当年的血泪教训。那些挂科补考重修的日子,真是一把辛酸泪啊...

说这么多不是吓唬大家,我就是想说:留学路上真不能只顾着埋头冲,得抬头看。

从我13年的经验来看,成功适应海外学习的同学都有这么几个特质:首先,学习目标特别明确,不是家长逼着去的;其次,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最重要的是,有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来分享一个我最得意的案例。还是在2019年吧,有个学生叫雪琪(化名),她其实挺典型的。高考失利,家里想送她去美国重新开始。第一次见面时这姑娘都快自闭了,说话声音跟蚊子似的。

但这孩子有个特点让我特别欣赏 - 她真的很想改变自己。于是我们设计了一套"准留学生特训计划":

第一步,从批判性思维训练开始。每周给她布置一个热点话题,让她学会用论据支撑自己的观点。刚开始写得那叫一个惨不忍睹,但她居然坚持下来了。

第二步,模拟美国课堂。找来几个留学回来的学长学姐,专门给她开小灶。从最基础的课堂互动开始练,再到presentation,一点点提升难度。

最后一步是我的独门秘籍 - role play。让她扮演professor上台讲课,其他同学当challenging的美国学生。这招狠啊,但效果真不错。

结果呢?这姑娘现在在美国读大二,前两天还给我发消息说她当上了学生会vice president。知道为啥吗?因为她提前适应了美国的教育方式和生活环境,少走了很多弯路。

麦哥必须说实话:现在的留学环境,比十年前残酷多了。稍不留神就得凉凉。我总结了几点建议,希望对准备出国的同学有帮助:

  1. 提前半年到一年开始适应英文授课环境

  2. 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练习口头表达和演讲技巧

  4. 熟悉目标国家的教育体系和课堂文化

  5. 提前建立海外社交圈,找到belonging感

记住啊,留学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是一场需要全方位准备的人生挑战。与其到时候抱怨水土不服,不如现在就开始适应新环境。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比起拼命往外冲,不如先把自己准备好。毕竟,人生最贵的不是学费,而是虚度的青春和浪费的机会。

要真觉得自己还没准备好,那就别急着出国。在国内多准备一年,总比在国外挂科休学强,对吧?


麦叔做留学13年,经手的留学案例实在太多了, 特别整理了100+篇名校留学经验+我个人的留学认知。

如果在未来两年你在考虑孩子留学的事情,不妨先加下我的个人微信:maigaof或wordsunny001。回复数字「100」领取麦叔**《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

图片

****

图片


围观麦叔微信朋友圈

看点不一样的留学行业观察、动态

图片

← 返回列表

适合阅读人群

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