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港大AI预科班的录取数据,这届家长慌了
最近有学生问我:"麦哥,寒假想进组刷点含金量高的项目,香港那边有什么靠谱的吗?"
说到这个,我真得给大家爆个料。在我从业这13年,看过太多学生为了冲名校疯狂囤实习证书,结果收效甚微。但这次港大放出的这个项目,属实让我眼前一亮。
首先,港大的计算机系在QS世界排名中位居亚洲前三,每年收到的申请能把整个维多利亚港都塞满。
光是2023年,他们的AI与计算机专业就收到了超过3000份申请,但最后只录取了不到200人。
这个录取率,怎么说呢,比你在茶餐厅等到一个空位的概率还低。
而这次的项目,直接由港大计算机学院操刀。不是那种挂个校徽就完事的水课,而是真枪实弹的硬核课程。
整个项目完全用英文授课,还特别设置了AI算法实战、大数据分析等模块。说白了,就是让你提前尝尝名校CS专业的硬核课程是啥味。
最近和一个优秀的往期学员聊天,这位同学高三在读,搞了一手漂亮的科研。
他跟我说,在项目里跟港大的教授做了个基于机器学习的城市交通预测模型,这波操作直接帮他拿下了一封教授推荐信。
现在港大CS专业给他发了有条件offer,只要高考不是太翻车,这波基本稳了。
但我得说句公道话,这个项目虽然含金量高,但难度也不是盖的。每天的课程安排都很紧凑,从基础理论到实战项目,再到企业参访,简直是把你当港大正式生在培养。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AI领域"卷"得这么疯狂,想要在申请季脱颖而出,不来点真功夫怎么行?
说到真功夫,这个项目最狠的地方在哪?是让你在8天内完整体验一把名校AI硕士的日常。来看看具体是怎么安排的。
第一天刚落地,项目组就给每个人分好了team。别以为这是走过场,因为接下来的8天,你要和队友一起完成一个真实的AI应用项目。
我之前带过的一个理工科女生就说,光是第一天的组内brainstorming,就让她觉得比高中一学期的课程收获还大。
第二天开始就直接杀去港大主校区。不得不说,港大的百年校区是真的牛,光是走在那些充满历史感的建筑里,都能让人智商+250。
上午是AI基础理论课,下午直接去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参观。说个内部消息,这里可是香港AI产业转化的核心基地,平时想参观都难。
接下来的几天更刺激。从港大到港科大,从展城馆到维多利亚港,课程和参访穿插进行。
最让我惊喜的是,项目把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完美结合。比如去年冬天的一个学生,就在项目期间开发了一个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应用,现在已经申请专利了。
还有更硬核的。
整个项目全程用英文,从课堂讨论到最后的结项汇报。一开始可能会有点懵,但几天下来,基本上人人都能用英文侃侃而谈AI算法了。这种沉浸式的语言环境,比你报个培训班强一百倍。
特别要提的是,项目组还会安排学生和在校的AI专业研究生交流。有不少学生就是通过这个机会,搞清楚了自己未来想走的方向。
去年有个学生,就是通过和学长的聊天,才知道原来AI不只是写代码,还可以往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这些细分领域发展。
项目的后半程更有意思。每个小组都要完成一个实战项目并进行汇报。
我见过最牛的一组,做了个基于AI的粤语语音识别系统,直接把评委组给看愣了。最后不光拿了优胜小组,还拿到了两封推荐信。这种含金量在申请季绝对是个大杀器。
整个项目结束后,每个人都能拿到这些硬核收获:
-
港大主办学院的官方项目证书和成绩单
-
表现亮眼的同学还能拿到额外的推荐信
-
优秀小组可以获得优胜证书
-
国际环境组织的公益证书
-
10小时志愿服务时长(可在志愿汇小程序查询)
说到底,现在AI人才缺口有多大,大家都清楚。据最新的BOSS直聘数据,AI算法工程师的平均薪资已经突破50万/年。
但关键是,大家都在卷算法和编程,却很少有人能在本科阶段就接触到顶尖高校的真实教学体系和业界实践。
这个项目最适合什么专业的同学?重点来了:如果你对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或者大数据感兴趣,这个项目绝对值得投资。
特别提醒,2025年2月2日到2月9日的第二期项目马上就要开始报名了,经验告诉我,这种含金量高的项目,名额往往比春运的火车票还难抢。
不管你是想提前感受港大的教学氛围,还是想在AI领域提前布局,这8天的投入都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毕竟在AI这个赛道,起跑线的一步差距,可能就会带来指数级的差距。
就像我经常说的,面对AI浪潮,要么冲在前面踩浪,要么就等着被浪打在沙滩上。选择权在你手上,但机会不等人。
麦叔做留学13年,经手的留学案例实在太多了, 特别整理了100+篇名校留学经验+我个人的留学认知。
如果在未来两年你在考虑孩子留学的事情,不妨先加下我的个人微信:maigaof或wordsunny001。回复数字「100」领取麦叔**《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
****
围观麦叔微信朋友圈
看点不一样的留学行业观察、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