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被香港大学的排名骗了,真相是这样的……

老麦
2025-04-12
5 阅读
香港留学
大学排名
申请策略
高等教育

图片

看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盯上香港名校,这个趋势让我不禁感叹。

图片

在我从业的这13年里,香港高校的吸引力简直是坐了火箭。数据摆在这儿,刚出炉的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港大稳居世界第17位,把一众内地名校甩出好几个身位。别管什么世界百强,光亚洲这一亩三分地,香港就占了好几个座儿。

说起来,每次遇到犹豫要不要"杀去香港"的学生,我都忍不住想给他们算笔账。就拿香港大学来说,它跟清华北大已经是"三足鼎立"的局面。港中大更是一个劲往上冲,现在排名第36,比复旦大学还要高出三个名次,这波操作直接让不少人惊掉了下巴。

有意思的是,这些成绩单背后藏着的故事更精彩。香港科技大学,这个1991年才成立的"后起之秀",现在已经跟浙江大学平起平坐,在第47名的位置上稳如泰山。这让我想起去年一个学生,他纠结了好久是去上交还是去港科大,最后选择了后者。现在看来,这小子的眼光还真毒辣。

再说说常被人忽视的香港城市大学,排在第62位,这成绩直接干翻了中科大、南大这些老牌985。就在去年,我遇到一个物理特别优秀的学生,他最后选择了城大的材料科学专业。为什么?因为城大在这个领域的实验室设备简直豪得不像话,连几个国际大奖得主都被这边的研究环境吸引来当了教授。

当然,提到香港高校不能只看排名。这些学校有个共同点,就是把中西文化的精髓都吸收了个遍。想想看,你在这样的环境里待个三五年,不说能成为"国际通",至少也能练就一身在商业圈、学术圈左右逢源的本事。

不过呢,选校也不能光图这个。接下来,咱们好好聊聊这些学校各自的独门绝技,看看哪所才是最适合你的。

毕竟,就算是再好的学校,也得和你的目标、兴趣、实力匹配才行。

图片

说到港校各自的特色,那可真是各有各的绝活。港大虽然名声在外,但它最吸引人的其实是那种浓得化不开的学术氛围。

记得我在2021年指导过一个学生申请港大法学院,当时就被他们的教学模式惊艳到了 - 一年级学生就能旁听高院案件,还有机会和法官面对面交流,这在内地可不多见。

香港中文大学就更有意思了。它搞的是书院制,说白了就是把"宿舍文化"玩出了新高度。

每个书院都像个小社会,学生能在这儿收获的可不止是专业知识。我有个学生2019年去了港中大的逸夫书院,短短一年就用流利的粤语跟本地同学侃起了大山,这种融入感才是真正的国际化教育。

说到国际化,香港科技大学绝对是个翘楚。它的MBA项目跟欧美顶尖商学院合作紧密,学生随便找个实习,都能碰上几个世界500强。

去年我帮一个理工科学生规划专业时,发现港科大的人工智能课程直接用业界最新案例做教材,这操作真是让我们这些过来人都忍不住竖大拇指。

不过,要说性价比之王,香港理工大学当仁不让。它的酒店管理专业常年霸占世界第一,但学费却比瑞士的名校便宜一大截。更绝的是,理大的实习资源简直是躺着都能拿 - 全球顶级酒店集团都在香港设亚太总部,学生基本上想不实习都难。

香港城市大学则是近年来的一匹黑马。它的数据科学专业设置得特别接地气,直接对标业界需求。

有个2022年毕业的学生,现在在某大厂做算法工程师,年薪已经到了一个让人眼红的数字。说真的,选对了专业,回报率比买彩票靠谱多了。

至于香港浸会大学,它家的传理学院可是个宝藏。新闻传播专业在亚洲排第一,而且跟全球顶尖媒体都有合作。

我2020年指导过一个转专业的学生,从工科转到了浸会的新媒体,现在在抖音新加坡分公司干得风生水起。

图片

至于岭南大学和教育大学,虽然整体排名不及其他几所,但它们各自都有独门绝活。岭大的博雅教育搞得相当地道,班级人数少得让人不好意思 - 基本上就是十来个人一起听课,上课就跟开小灶似的。而教大在教育领域的地位,那可是实打实的亚洲一流,尤其是幼教专业,毕业生在湾区可以说是供不应求。

说到这儿,不少家长可能要问了:这么多学校,该怎么选?我给大家几个实操建议:

首先,专业优先。不要被学校整体排名蒙蔽了双眼,很多时候二线学校的王牌专业比一线学校的普通专业香多了。比如城大的数据科学,含金量就不比港大的差。

第二,看清楚入学门槛。港校普遍要求雅思,分数线从6.0到7.0不等。高考成绩在各省排名通常要求前10%-20%,但也有弹性。

我去年就遇到一个重庆的学生,高考发挥失常,但他在创新创业比赛中拿过国奖,最后凭附加材料成功拿到了港理工的offer。

第三,关注申请时间。香港高校通常有三轮申请:提前批(9-11月)、正常批(12-2月)和补录批(3-5月)。

能申提前批尽量别拖到正常批,竞争会小很多。我在2023年帮一个理科生申请港科大,提前批就拿到了带奖学金的offer,要是拖到正常批,这笔奖学金很可能就飞了。

最后,给想申请的同学们提个醒:准备申请材料一定要趁早。别看香港离得近,人家的申请标准一点都不比欧美名校低。

成绩单、推荐信、个人陈述这些材料都得好好打磨,特别是个人陈述,得让招生官看出你对专业和学校是真了解,而不是海投。

记住,申请香港高校不是在赌运气,而是在打有准备的仗。只要你提前规划、合理定位,这些学府的大门,说不定就为你敞开了。

图片
图片

我是麦哥,关于留学这事

我说点大部分人没听过的观点

图片

图片

扫码加微信,回复100,限时领取**《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

图片

← 返回列表

适合阅读人群

本科生
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