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国内读大学和出国留学的区别,张雪峰说得透彻!
最近提前批和一本批的录取结果陆续出炉,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退档时节"。
看到孩子没考上理想的学校,不少家长开始琢磨:要不送孩子出国读书?说到这个话题,我先请出张雪峰老师的一句大实话。
张雪峰老师在直播时说得特别在理:"各位家长,你以为国外选个好大学就不卷了吗?你以为哈佛、耶鲁这些常春藤名校就不卷了吗?不可能的,有选拔就会有竞争,有竞争就会卷,只是卷的维度不一样。"
作为一个从2011年就开始帮孩子们打通留学之路的人,我得说这话把留学界的真相一针见血地戳破了。
说实在的,这些年我看过太多家长带着"国内太卷,出国读书就轻松了"的心态来咨询,结果发现international students的竞争比他们想象的还要激烈得多。
记得去年有个学生雨晨(化名)跟我抱怨说:"麦哥,我真是服了。我都跑到美国来读书了,结果发现中国学生比国内还多,大家卷Paper卷得比高考还凶。"那时候我就跟他说了一句话:"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你以为换个赛道就能躺赢啊?"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出国留学就没有意义。恰恰相反,国内外教育体系的差异,正是你弯道超车的机会。
作为一个帮助过上千名学生成功留学的"老司机",我今天就给大家扒一扒国内外大学教育到底差在哪里,让你少走弯路,精准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先抛个重磅的真相:很多人都在说国内外教育体制不同,却不知道它们的本质区别。
一个叫纽曼式教育,一个叫洪堡式教育。听起来很高大上是不是?别急,接下来我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告诉你这两种模式怎么影响着你和孩子的未来...
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记得当年"学渣逆袭哈佛"的新闻?我在2015年,也就是我从业第4年的时候,接触过一个类似的案例。那个男生在国内高考只考了全省第三千多名,但最后被USC(南加州大学)录取了。很多人觉得这是"富二代花钱买来的offer",但真相可没那么简单。
说到这儿,我得先给各位家长打个预防针:国外名校的"求学之路"确实和国内不太一样,但绝不是用钱就能搞定的。关键在于,你得先搞明白这两种教育体制的本质区别。
我们国内的教育体制叫"洪堡模式",简单说就是"专业至上"。从高考填报志愿开始,你就得给自己定死一个专业方向。就像我前两天碰到一个学生小美(化名),高二就开始焦虑:"麦哥,我现在选物理还是化学啊?选错了不就毁了吗!"
但你去看国外的纽曼式教育,画风直接不一样了。我在从业第8年(2019年)指导的一个学生思雨,去了美国一所liberal arts college。她大一狂刷了20多门不同领域的课,从天体物理学到艺术史,从计算机编程到古希腊文学,愣是把自己的schedule排得满满当当。我问她怎么想的,她说:"麦哥,我现在终于知道我对什么感兴趣了!"
这就是纽曼式教育的精髓 - "通识先行,专业次之"。美国大学新生入学,根本不用一进校门就确定专业,而是给你1-2年时间去"尝鲜"。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在接触某个领域后会擦出什么火花。
我有个学生大一是想学商科的,结果选了一门编程课,发现自己对coding简直上头,现在在硅谷当程序员,年薪20万美金。在国内,这种"路转粉"的机会可就少多了。
但这里我必须说句"大实话" - 国外这种看似自由的教育模式,其实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要求更高。那种心想着"反正进去了随便混混就行"的心态,去了可能会死得很惨。就我这13年的经验来看,有超过30%的留学生最后都倒在了"自由"这两个字上。
所以,选择什么样的教育体制,真的得看你是什么"选手"。如果你的孩子...
到底适合哪种教育模式?我给各位家长捋一捋:
适合国内(洪堡式)教育的孩子,通常有这些特点:
-
目标明确,比如从小就想当医生,而且这个梦想从没动摇过
-
自律性强,能主动学习,不需要太多监督
-
抗压能力强,特别适应"一考定乾坤"的模式
举个例子,去年我遇到个学生叫雨辰(化名),高一就确定要学人工智能。这孩子自学能力超强,在我建议下,高中期间疯狂参加各种算法竞赛。最后果然如愿考上了国内某TOP2高校的AI专业。这就是典型的"洪堡式"选手。
但如果你家孩子属于以下情况,可能更适合国外(纽曼式)教育:
-
兴趣广泛,不确定到底喜欢什么
-
动手能力强,但不太擅长应付考试
-
思维活跃,但不愿被条条框框束缚
说个我在2021年,也就是从业第10年遇到的案例。一个叫阳阳(化名)的孩子,高考只考了全省前5000名,但他从小就特别爱鼓捣电子产品,还在抖音上开了个DIY频道,粉丝20万+。
我们最后帮他申请到了美国一所不错的工程学院。现在他在学校边学习边做项目,导师对他赞不绝口。
但我得说句"扎心"的话:想去国外上学,光有钱还真不够。从我13年的经验来看,最容易在国外翻车的就是那些觉得"有钱任性"的学生。我见过太多家长花了上百万,结果孩子第一年就被退学的案例。
所以我建议各位考虑以下几点:
-
评估孩子的学习自主性。在国外没人管你,全靠自觉。
-
算清经济账。别以为交完学费就完事了,我见过好些家庭光给孩子买"学习资料"(这里你们懂的),一年就花20万+。
-
考虑孩子的抗压能力。我有个学生去了美国,大一课程全是英语授课,整整三个月没敢在课堂上说一句话,最后差点抑郁。
-
规划好时间节点。现在不是2010年了,国外名校也没那么好申。我建议想出国的孩子最好从高一就开始准备。
说到这,可能有人要问:"麦哥,那到底是国内好还是国外好?"
我的答案是: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合适不合适。就像你不能说中餐和西餐哪个更好吃一样。重要的是找到最适合你的那一个。
如果你家孩子正在选择未来的道路,欢迎来跟我聊聊。在留学这条路上,我已经送走了13届学生,踩过的坑和经历过的故事,够写一本书了。希望用我的经验,能帮你少走点弯路。
毕竟,每个孩子都值得拥有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未来。
我是麦高,加我微信聊聊你的问题
扫码加微信:maigaot或maigaof,回复100,限时领取**《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