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磕国央企,我发现99%的留学生都不知道的四个黄金时间

老麦
2025-04-13
2 阅读
国央企招聘
留学生求职
招聘策略
职业规划

图片

最近收到一个19年认识的学生发来的好消息,终于拿到了某国企的offer。这位同学当年在澳洲读完研究生回国,连战三个秋招都铩羽而归。去年找到我的时候都快自闭了,觉得留学生根本找不到好工作。

其实在我从业这13年,看过太多留学生求职的案例。大多数人一头扎进秋招的人海,结果连面试机会都没捞着。说实话,国央企招聘哪有那么简单?它就像个多层夹心饼干,每一层都藏着机会,但很多人只啃表皮。

图片

最近又到了国央企招聘季,正好有很多家长在问我关于国央企求职的事。别看现在互联网、新能源这些行业风生水起,但一说到国央企,家长们眼睛都在放光。这个"香饽饽"不仅因为稳定、能就近照顾爹妈,更重要的是能给家里人长脸。没办法,在国内,能进央企确实是个体面事。

但你知道吗?根据我最新统计的数据,80%的留学生求职失败都是因为找错了时间点。国央企的招聘门道特别多,光是正式的招聘窗口就有四个。每个时间段的竞争强度、录取难度都不一样,甚至连简历筛选的标准都有区别。

就说我去年帮一个伦敦政经的海归找工作,GPA 3.8,看上去很亮眼是吧?但人家中国银行秋招根本没鸟他。结果我让他在去年12月的冬招突袭,反而顺利拿到了总行的管培生offer。为啥?因为这哥们根本不知道国央企招聘还分淡旺季,更不懂每个招聘季节都有自己的门道。

所以今天,我就给各位扒一扒这四个黄金窗口期,特别是一些鲜为人知的内部规律。毕竟在我服务过的上千位留学生中,真正能把这四个时间点吃透的,不超过5个人。

图片

先说最重要的秋招。每年8月到12月这段时间就像春运火车票,一放出来就被抢得一干二净。我记得2019年带过一个哥大商科的学生,眼高手低,嫌秋招一开始放出来的都是分公司的岗位,非要等总部招聘。结果等到10月份,好多岗位连简历都不收了。

各位,秋招真不是等待时机的时候。特别是一些热门岗位,比如中石油的财务管理、国家电网的工程类岗位,通常在9月中旬就截止网申了。更重要的是,秋招的体检和政审时间特别充裕,对留学生来说是最大的优势。

不过现在的秋招也有个新趋势。最近两年,很多国央企开始玩"抢跑",7月底就开始放出提前批岗位。像去年中国中车、中国建筑,手里有两个实习经历以上的同学,提前批基本就内定了。这就是为什么我现在带的日本留学生,暑假必须回国实习。

别以为秋招已经结束了。现在还有不少好岗位在招人。比如前两天中国进出口银行刚放出来几个总行管培生岗位,专门给英美TOP30高校的留学生预留的。还有华能集团的核电方向,传统名校不好进,反而更看重专业能力,上个月我有个帝国理工的学生就拿到offer了。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冬招这个神奇的存在。每年12月到春节前,总会有一批意想不到的好岗位冒出来。这是因为有些部门的年终编制评估刚做完,发现人手不够,就会临时加推一些岗位。去年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就是这样,一个月放了三波补录,薪资待遇比秋招还好。

记得有个2015年的案例,当时我刚从业第4年。一个剑桥商科的女生,因为在英国疫情期间网课,觉得成绩不够漂亮,错过了秋招。结果那年12月中旬,中国人寿总部放出一个精算岗,这姑娘二话不说就投了,最后成了整个部门唯一的海归。

冬招还有个特点 - 很多一线城市的分公司会有补录。为什么?因为总部的offer发完了,很多人都违约跑路了,地方公司就会临时补招。虽然不是总部,但也是个不错的上岸机会。而且竞争确实小很多,毕竟大部分留学生都不知道还有这个机会。

图片

春招就更有意思了。每年3月到5月,表面上看是"补录",但这里面的门道可多了。

举个例子,去年我带的一个巴黎高等商学院的学生,GPA一般,但在法国实习期间搞了个小发明,拿了两个专利。秋招的时候,大家都在卷简历,他的背景根本不占优势。但到了春招,国家电网突然要找"能源创新"方向的人才,这孩子的专利经历直接成了敲门砖。

春招最大的特点是"差异化录取"。很多央企在这个阶段会有明确的人才需求,比如中国移动去年春招特别要软件开发背景的,中国银行在找贸易融资方向的。如果你的背景比较小众,反而容易突出重围。

当然,春招的竞争也不小。考研考公失利的、银行春招扫荡者、还有已经拿到offer想换个更好岗位的,都会来掺和一脚。所以我现在带的求职学生,都会提前做一份"特长清单",把自己所有可能用得上的技能、证书、项目经历都列出来,为的就是在春招时能找到差异化的切入点。

记得2020年那会儿,我带了一个在德国学汽车工程的学生。他在春招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很多央企突然对新能源汽车感兴趣,连中石化这样的传统央企都在招这个方向的人才。后来证明这是个趋势,那个学生现在已经是某央企新能源事业部的骨干了。

还有个重要发现:春招的面试风格会更注重实战能力。因为企业在这个阶段基本都是"补短板",需要能快速上手的人才。

我有个学生去年春招面国家开发银行,面试官二话不说就让他现场用英语分析了一个"一带一路"项目案例。所以参加春招,一定要提前准备几个能拿得出手的实战案例。

图片

最后要说的是夏招,这可能是最容易被忽视,但也是最有"惊喜"的时间段。

上个月我刚带了一个案例,特别有意思。这位清华硕士去英国读了个一年制的管理学,回国后特别想进央企,但因为延期毕业,错过了好几个招聘季。眼看毕业季就要到了,整个人都不好了。结果他在5月底发现中国华电在招数字化转型的岗位,因为符合他在英国的研究方向,最后居然成功上岸。

说实话,夏招就像是国央企的"遗珠计划"。每年5-7月,总会有一些意外空缺的岗位。比如有人毁约了,有人没通过体检,还有新项目临时要人,这些都会成为最后的机会。虽然岗位不多,但竞争反而没那么激烈。

不过我得提醒大家,夏招还是要有所准备。我在2022年就遇到过一个案例,某央企的夏招岗位早上9点放出来,下午2点就截止投递了。所以我现在都建议学生提前准备好所有材料,并且把目标企业的招聘公众号都关注上,随时准备出手。

总结一下,国央企的招聘周期确实很长,每个时间段都有它的特点:

  • 秋招是主菜,要拼整体实力

  • 冬招是甜点,要会抓住机遇

  • 春招是快餐,要突出特长

  • 夏招是夜宵,要讲究速度

在我13年的留学规划和求职辅导生涯中,帮助过太多学生在不同的招聘季节找到理想的工作。

关键是要了解每个时间段的特点,找准自己的优势,然后在合适的时间点发力。就像现在,已经到了12月,与其焦虑秋招错过的机会,不如好好准备即将到来的冬招和春招。

毕竟,时间点选对了,比盲目努力重要多了。

图片

我是麦高,加我微信聊聊你的问题

图片

图片

扫码加微信,回复100,限时领取**《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

图片

图片

← 返回列表

适合阅读人群

研究生